命苦都是自找的2023-11-14 “我爸妈结婚40多年了,日子依旧过得鸡飞狗跳,吵闹、打骂就是不变的日常。”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网友的爸爸比较大男子主义,性格急躁,从来不做家务,也不体贴网友的妈妈。为此,两人经常吵架。可他爸爸却毫无悔改之意,每次在气头上,就甩出一句“那离了吧”。而妈妈只要一听“离婚”俩字,立即就怂了。一边悄悄抹泪,一边向爸爸服软,说“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爸爸的好胜心得到满足,便不再提离婚的事,可当两人再度争吵的时候,这一幕又会一遍遍地上演。网友小时候一直以为,是为了自己,妈妈才一直忍受爸爸,所以心中十分愧疚。长大后,她几次尝试劝妈妈结束这段婚姻,不曾想,妈妈竟平静说道:“都这样过了几十年,还什么离不离的,忍忍一辈子... 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2023-11-14 有句话说:孩子会无条件的爱父母,忠诚于父母,这是他们的天性。以前看的时候特别感动,现在只想默默补一句:这样的爱,其实是有期限的。等孩子到青春期,是否还爱父母,考验的就是父母教育的功底了。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最近看了央视的一个访谈节目:《隔帘对话》。有个叫李晗语的12岁女孩,当被问到:“你爱你的妈妈吗?”她抿了抿唇,犹疑了:“我爱吧,但其中带着一点恨。”“如果满分是一百分,你觉得恨占到多少分?”——“大概恨占百分之十吧。”另一边听到的妈妈,百感交集,险些流下泪来。同样为人母,我特别理解她的心情,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突然说恨自己,哪怕只有一点点,心里肯定也不好受。但更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很常见。节目组请来... 给晚年生活松绑2023-11-14 最近,一位奶奶带娃的时间表无意间走红:6点半起床洗漱去菜市场买菜;7点半赶到儿媳妇家,做早餐,喊儿媳妇吃早饭;8点孩子爸妈上班后给外孙喂饭,哄睡;9点半开始做家务,收拾碗筷;12点娃醒了,一边抱着在卧室来回踱步,一边做中饭;下午陪外孙玩玩具,唱儿歌;等到下午6点给外孙洗澡,做晚饭;晚上7点儿媳妇到家,一家人吃完饭,洗碗拖地。.......网友惊呼:为何本该退休享清福的年纪,奶奶却过着“996”的通勤生活?是啊,是什么让一个老人在年近六旬时,依旧要汲汲营营地追求自己的价值感?这紧锣密鼓的时间表背后,其实折射的是我们对于晚年生活的「价值恐惧」——子女期待老人依旧“有用”,老人恐惧自己失去价值。老年人的“三重”心理困境在网络短片《妈妈的妈... “四无心理”正在毁掉年轻一代2023-11-07 无目标、无动力、无兴趣、无感受,为何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无欲无求?到底是教育还是社会环境出了错?我们又该拿什么拯救这些对生活失去热情的孩子?北大状元,自杀未遂。众人哗然,难以置信。毕竟在外人看起来,他成绩斐然,前程似锦。但谁也看不到他撕裂的内心——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众人吐槽,你都是天之骄子,人生赢家了?你还恐惧什么?但是这个学生却对心理医生说: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他不是个例,而是千千万万学子的缩... 为自己“疯”一次2023-11-07 她,企业高管,每天怀着孕工作到深夜,预产期最后几天,一个人从公司开车到医院生产。她,40岁,不结婚不生娃,和朋友组队去国外读经济学博士。她,未婚先孕,闪婚、扯证,现在跟老公二胎也有了。她,放弃7年的感情,结束异地,只身一人从东北一个小县城来到北京,追逐梦想。很多人都说——“她疯了”。是啊,当一个女性不再循规蹈矩,做出突破人们预设的选择时,意味着“她疯了”。但只有她们自己知道,这种“疯狂”,是对生命的主动拥抱。因为,当一颗沉睡的心灵醒来后,她便再也无法装睡。她们已经清晰的知道如何展示自己的野心;她们已经无比热烈地感受到内心的自我解放;她们从此刻开始,清晰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还有很多女性,和她们一样,走在为自己“发疯”的... 最好的状态2023-11-07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最好的状态是什么?你可能会有很多回答,但有一个答案可能是特别容易被忽略、又对我们有着切身影响的,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在手头所做的事情上;沉浸在它所带给你的反馈和感受之中,体验着「当下」的每一瞬间;心绪一片宁静,不烦恼,不忧虑,不匆忙,也不操心。这是一种特别舒服的状态。你会感到跟这个世界融为一体,时间仿佛停止了走动,心灵被满足感充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但这种状态也极其难得。许多时候,我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绪,它总会被各种各样的杂念所占满。要么,是把时针拨向「过去」,不断地涌现起种种遗憾、失败、不如意的回忆,陷入懊恼和自我批评;要么,是把时针拨向「未来」,脑海里浮想联翩,不停地担忧着各种尚未发... 最好的休息模式2023-11-07 “你休息的时间够吗?”美国杜克大学针对休息做了一次大型调查,答题需要花40分钟的时间,也没有任何奖励。但是调查团队收到了来自135个国家、18000人的问卷,可见世界各地很多人都在关注休息,或者说为休息而烦恼。这些人中,有2/3的人表示“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女性每天的平均休息时间比男性少了10分钟。在生活方式上,全世界人普遍面对的难题是: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一部电脑、一个手机,让我们随时处在工作待命的状态。一个手机未读信息就能将你的休息打断,我们的非工作时间做了太多工作的事。如此一来,休息赤字,就成为人们最常见的困扰。在美国,13%的工伤可归咎于过度疲劳,超过1/4的人曾在工作中睡着过,16%的人最近在开车的时候睡着过。《... 婚姻的意义2023-10-31 人这一辈子会与很多人有幸遇见,不管是擦肩而过,还是相伴一程,让人期待的都是一段相互理解、彼此懂得的关系。 《离婚律师》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是必须通过婚姻才能够得到的,但两个人之间最珍贵的感情,只有通过婚姻才有可能产生。 18岁的时候,总以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才是真爱,恨不得亲身经历一下电视剧那些惊心动魄才算过瘾。到了30岁以后才明白,能枕着他的胳膊安睡一整晚,能在吵架最凶时依然担心彼此的身体,才是真的安全感。人最真挚的感情,并不产生于年轻时候的一见倾心。而是在长久的厮守中,棱角被磨平以后,依然选择着不离不弃。伴侣就像一面镜子,我们透过他们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在婚姻中完成自我成长的修行。 激情褪去时,婚姻才... 抛弃“消极比较”2023-10-3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时刻:无论自己做得多好,脑海中总会忍不住向往更好的境况。尽管工作稳定,却总在羡慕别人收入更高;明明身材很好,却只能看到别人比我更白;虽然业绩达标,但一想到“销冠”,立刻感到焦虑和不安……这种「消极比较」,就像一场“你死我活”的优胜劣汰游戏:如果你不能把别人比下去,就注定要被人比下去。它会让你体验到永不满足的痛苦,也会在不经意间,消磨你的自尊、自信……消极比较背后的渴望作家史密斯在《我们内心的“坏东西”》中,分享过关于一个律师的故事。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有不错的工作,还有十分美满的家庭,该有的都有了。但内心深处,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渴望:想看到自己比别人过得好。一次老同学聚会,他做了充足的准备,... 孩子的分享欲2023-10-31 为什么说孩子对父母的分享欲很重要?第一,有分享欲意味着孩子对你很信任观察我们身边的人际关系,在最亲近的人身边,人们总是最放松的,不自觉展露真实的自己,做什么、说什么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包容和接纳。孩子对你始终有分享欲,意味着你是孩子最信任的人。身边有位朋友,儿子正在读高中,虽然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几乎无话不谈。有一天,朋友很苦恼地对我说:“儿子对我说,他喜欢班上一个女生。”我告诉他:“这其实是好事,因为你的孩子什么事都愿意让你知道,这意味着你还可以帮助到他,你只需赞美他的诚实,再来帮他出主意、想办法。”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事总瞒着你,不敢对你说真话,你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才是父母最应该... 婚姻不是拼家底2023-10-31 过去的婚姻常常讲究门当户对,不对等的外在经济条件,会成为难以逾越的婚姻阻碍。而如今,每个人都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婚姻看起来也不再是一件必须拼家底的事情。然而,当家底的比较不再奏效,有些差异看起来似乎更难以理解了,比如:有的人条件一般,却可以找到包容又有耐心的好伴侣;也有的人本身条件不错,又努力又上进,在婚姻里却总是被挑剔、否定。有的人在婚姻里从不主动付出,却可以活得心安理得,还能被关心和照顾;也有的人在婚姻里付出无数,却仍然十分忐忑,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这种婚姻里所呈现出来的巨大差异,显然不是由外在物质条件决定的,那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待关系时,最容易忽略的一部分:内在的心理结构。也就是说,表面... 把爱和拥抱带给“内在小孩”2023-10-24 没有人是完美的,包括我们的父母。我们多多少少都从原生家庭中“继承”了一些“创伤”,内在受伤的孩子一直停留在那个阴暗的地方,等着被我们看见。曾经有位个案和我说他的经历,只要一发生冲突,比如别人对他稍有一些攻击。他就会像小孩一样,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很恐惧。这是因为我们的创伤本身是有年纪的,所以我们把那个年龄状态下的自己,叫作内在小孩。也就是说,你可以跟自己的内在小孩对话,觉得自己很没有自信、不勇敢、没有力量、不配得到......你可以将一只手放在自己的胸口感觉一下,体会这个时刻的自己是几岁,听听你的直觉告诉你几岁。然后去和这个年龄的自己对话,给他一些鼓励、安慰,给他支持。再想想那个时候的自己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模式,就是因为... 真正爱自己2023-10-24 经常有人问,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爱自己是自私吗?怎样才能做到爱自己呢?这些都是很好的问题,请看今天的文章,让我们来深入探讨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问题。爱自己的核心是什么?很多人都在行为上去理解“爱自己”。比如说以前舍不得花钱,现在我给自己买件好的衣服,吃顿贵的牛排大餐。这是爱自己吗?这个是的,但是浅层的。如果我们原来舍不得在自己的身体上去爱自己,当然可以去做这些事情。但是这还没有到核心。有些人说,外界找不到爱了,我只能往自己内心找爱。有一种迫于无奈的感觉,好像只能自己爱自己了。但是你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你还到外头去找,别人看你是不是更不顺眼了?当我们可以先不用管外在,先填满自己的内在,这才是爱自己的开始。核心是什么?... 管理精力2023-10-24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还没有走几步路,就已经气喘吁吁;才工作一个小时,就开始胡思乱想,注意力难以集中;下班回家后,只想窝在沙发里,什么都不想做……这些身体的疲惫,工作的不顺,归根结底,是因为精力不够。一个人若是缺乏精力,就会让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心理学家吉姆·洛尔就指出,精力管理,比时间管理更加重要。人活于世,总要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易,复杂的社会关系。学会管理精力,高效做事,才是成年人最轻松的活法。一、身体精力知乎博主@小野曾在帖子中诉说自己的经历。他是国内头部律所的律师助理,全国各地跑案子,常年加班赶进度。每次深夜下班后,回到家点个外卖,就往沙发里一窝,刷刷视频,熬夜到凌晨。前段时间,他就发现自己总是不在状态,身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