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事件2023-11-27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过去的某种情绪和某件事情,总会不经意间涌上心头,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当我想要结束我破碎的婚姻,脑海中总会浮现父母打架的一幕,跳出来告诉我:婚姻本就是这样一地鸡毛。”“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跟我约定和憧憬什么时,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父亲答应我的事从未做到,我不敢相信任何人。”“我总会做同一个梦,梦到相同场景,我独自坐在家门口哭,看着父母离我远去,其实他们离婚很多年了,但受伤的我好像留在了过去。”那些事情原本过去了,但好像又没过去,那些当时未处理的情绪,也会在日后时不时冒出,它们像是一种挑衅,更像是一种嘲笑,总是提醒着你:你不配拥有美好。为什么会这样?过去的事情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呢?未完成之事充斥着... 父母子女成“仇”的真相2023-11-27 这段时间,一个朋友又和母亲开战了。朋友说自己嫁出去这么多年,本以为可以和老公过一个安稳的小日子,结果母亲还是会经常干涉她的生活。那种被支配的感觉,让她窒息到几乎抑郁。小到家里的窗帘应该选什么颜色,大到什么时候应该考虑生孩子。她提出的意见,母亲都会全盘否定她。但是她又清楚地知道,母亲也是很疼她的,一日三餐不厌其烦地准备、生病时的照顾等,也都是能真切感受到爱意的。可是,这种拧巴的爱就像湿棉袄,穿着沉,脱下来冷。想要逃离却又内疚。每天内心都爱恨交织,却又无处可逃。总是反复地在脑海里问自己:我可以恨父母吗?明明他们都是为了我好,可为什么我会对父母心生恨意?像这样,人到中年还在父母的爱与控制反复摩擦折磨的人,并不在少数。我... 平淡才是常态2023-11-27 “取快递?”“吃面条。”“取快递?”“吃面条。”……能想象吗?这是一对结婚11年的夫妻,每天网聊对话的全部内容。一时间,“面条哥与快递姐的故事”登上热搜。本以为聊天话题“淡”成这样,已经够贫瘠,竟然还有人表示羡慕:“至少每天还联系了。”“上交工资、信息秒回,老羡慕了~”“到底怎么煮的面条?都吃不腻,想学学……”字字句句,都扎中了中年夫妻的戳心现状。其实,三年之痛不算什么,七年之痒忍一忍也过去了。人到中年,难的是“结婚N年之后的平淡如水”,究竟是什么导致婚后的激情褪去,又是什么在维系着婚姻?白开水式的中年夫妻,该何去何从?平淡是中年夫妻的常态网上曾报道过这样一对夫妻,80后的薛先生和妻子10年前是异地恋,因为当时网络不方便... 幸福的婚姻,不需要“般配”2023-11-22 当年28岁的翁帆,选择了82岁的杨振宁,震惊全网。面对这场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式的婚恋,有太多人质疑。特别是身处风暴中心的翁帆,被各种猜测、鄙视,甚至是谩骂。如今,19年过去了。这段看似并不“般配”的婚姻却被时间证明。或许你的身边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最后发现:那些不被周围人看好的婚姻,却毅然携手走过半生,甚至过得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好。这背后究竟是怎么样的力量在支撑?严肃“国脸” VS 嘻哈“小不点”诗人汪国真曾说:表面上并不般配的爱情,往往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爱情,往往有比较深刻的内在原因。当年,央视最严肃国脸王宁娶金龟子刘纯燕,一个是国家形象代言人,严肃沉稳,一个是嘻嘻哈哈的少儿主持人,形象、性格和身高处处“... 人生要顺势而为,而非负重前行2023-11-22 人生并没有一劳永逸,有的只是一个人日复一日地持续前行。每个人最大的不一样也许只是习惯上的不同。那些不同的习惯塑造了每个人不一样的生活状态,进而构建了每个人不一样的人生。可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容易,而坏习惯的打破也是难上加难。在这篇文章里,我希望大家可以从自身出发,找到那个简单轻松又让你愿意积极参与的生活方式,进而轻松地打造出一套你自己的人生习惯。 意志力式的努力坚持不可持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到一种人生无解的怪圈中。你很穷,然后紧衣缩食,结果却依然入不敷出;你很胖,然后拼命节食,结果却依然大腹便便;你很忙,然后天天加班,结果工作成效依然不高。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给自己打鸡血的经历,在某个消沉的瞬间,在某... 毁掉你生活的10个小习惯2023-11-22 你是否曾经告诉自己要做出某事,但最后却什么都没发生?如果不过度考虑太多细节,其实这种情况往往都是因为你没有正确的习惯。习惯可以定义一个人,生活中的所有结果都来自于你的日常习惯,那些你每天做的小事情会累积叠加成你独一无二的人生。如果你过于肥胖,那你的习惯与身材均称的人习惯不同。身材匀称的人,往往会每天早起,运动,然后准备健康丰富的早餐,与之相反,身材肥胖的人更喜欢晚睡,然后无节制地享用快捷简单的食物。习惯在一步步地塑造着你,现在的你正是过去点点滴滴的过往累积而成的。在任何一个行业,你都不会在一夜之间获得成功。只有随着时间流逝,你日复一日所完成的那些小事会让你变得成功。失败也以同样的方式发生,你所有的日常生活中的错误... 真正的付出,没有委屈2023-11-22 有读者问:付出和付出感有什么区别?真正的付出,是一个人主动的、心甘情愿的选择,就是不管对方怎么样,我都愿意给予,且这个给予是愉快的;付出感是不情愿的付出,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补偿心理,在各种关系里总觉得自己在牺牲,被亏欠,常常有委屈和不平之气。曾有一对夫妻来做咨询。妻子说她特别恐惧逢年过节的家庭聚会,因为只要和亲戚们在一起,尤其再喝点酒,她老公就很容易失控,发脾气。他会历数自己为大家付出了多少,会挨个指责亲戚们,说他们有多对不起他,有多忘恩负义,他对他们那么好,他们对他却一点都不好,从来不感恩他。聚会的气氛常常因为他的发作而被破坏,大家经常不欢而散。最严重的时候,她老公会骂骂咧咧拂袖而去,甚至曾掀翻桌子,浪费一桌... 关于举办教职工“心动能”增强计划系列活动的通知2023-11-14 为提高广大教职工心理素养与生活品质,帮助舒缓压力,增强心理调适与应对能力,开展个性化、系列化的精准心理服务,校工会、妇联、心理健康中心拟组织教职工“心动能”增强计划系列活动,具体通知如下:一、活动内容(一)活动一:教师心理减压赋能团体辅导1.活动时间:2023年11月24日(周五)14:00—15:302.活动地点:下沙校区A教学楼2273.参与对象:全校教职工4.专家介绍:孟婷婷,浙江省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浙江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督导师,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心理师,徳中心理治疗院、中国艾利克森研究... 你后悔结婚了吗?2023-11-14 抖音上有个播放量极高的视频:主播街头随机采访,提问“如果时间倒退,重回年轻时,你还愿意跟现在的伴侣结婚吗?”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无论年龄、性别,几乎所有受访者都统一口径回答:不愿意。是的,伴侣要筛选,不要培养。多少人,在历经生活的沉淀和婚姻的考验之后,夜深人静时在内心感叹:如果可以重来,定要擦亮眼睛……面对复杂的婚姻,有人坚守当初的信念,也有人在为年轻时的冲动买单。那么,如果可以重来,你会选择和“谁”结婚?还会选择现在的TA吗? 嫁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我曾经以为和老公在一个远离彼此原生家庭的第三地扎根奋斗,就不会受到双方家庭的影响……十几年的婚姻用铁一般的事实教育了我,年轻人不要太天真。”年过40的阿乔,脸上已有岁... 命苦都是自找的2023-11-14 “我爸妈结婚40多年了,日子依旧过得鸡飞狗跳,吵闹、打骂就是不变的日常。”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网友的爸爸比较大男子主义,性格急躁,从来不做家务,也不体贴网友的妈妈。为此,两人经常吵架。可他爸爸却毫无悔改之意,每次在气头上,就甩出一句“那离了吧”。而妈妈只要一听“离婚”俩字,立即就怂了。一边悄悄抹泪,一边向爸爸服软,说“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爸爸的好胜心得到满足,便不再提离婚的事,可当两人再度争吵的时候,这一幕又会一遍遍地上演。网友小时候一直以为,是为了自己,妈妈才一直忍受爸爸,所以心中十分愧疚。长大后,她几次尝试劝妈妈结束这段婚姻,不曾想,妈妈竟平静说道:“都这样过了几十年,还什么离不离的,忍忍一辈子... 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2023-11-14 有句话说:孩子会无条件的爱父母,忠诚于父母,这是他们的天性。以前看的时候特别感动,现在只想默默补一句:这样的爱,其实是有期限的。等孩子到青春期,是否还爱父母,考验的就是父母教育的功底了。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最近看了央视的一个访谈节目:《隔帘对话》。有个叫李晗语的12岁女孩,当被问到:“你爱你的妈妈吗?”她抿了抿唇,犹疑了:“我爱吧,但其中带着一点恨。”“如果满分是一百分,你觉得恨占到多少分?”——“大概恨占百分之十吧。”另一边听到的妈妈,百感交集,险些流下泪来。同样为人母,我特别理解她的心情,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突然说恨自己,哪怕只有一点点,心里肯定也不好受。但更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很常见。节目组请来... 给晚年生活松绑2023-11-14 最近,一位奶奶带娃的时间表无意间走红:6点半起床洗漱去菜市场买菜;7点半赶到儿媳妇家,做早餐,喊儿媳妇吃早饭;8点孩子爸妈上班后给外孙喂饭,哄睡;9点半开始做家务,收拾碗筷;12点娃醒了,一边抱着在卧室来回踱步,一边做中饭;下午陪外孙玩玩具,唱儿歌;等到下午6点给外孙洗澡,做晚饭;晚上7点儿媳妇到家,一家人吃完饭,洗碗拖地。.......网友惊呼:为何本该退休享清福的年纪,奶奶却过着“996”的通勤生活?是啊,是什么让一个老人在年近六旬时,依旧要汲汲营营地追求自己的价值感?这紧锣密鼓的时间表背后,其实折射的是我们对于晚年生活的「价值恐惧」——子女期待老人依旧“有用”,老人恐惧自己失去价值。老年人的“三重”心理困境在网络短片《妈妈的妈... “四无心理”正在毁掉年轻一代2023-11-07 无目标、无动力、无兴趣、无感受,为何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无欲无求?到底是教育还是社会环境出了错?我们又该拿什么拯救这些对生活失去热情的孩子?北大状元,自杀未遂。众人哗然,难以置信。毕竟在外人看起来,他成绩斐然,前程似锦。但谁也看不到他撕裂的内心——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众人吐槽,你都是天之骄子,人生赢家了?你还恐惧什么?但是这个学生却对心理医生说: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他不是个例,而是千千万万学子的缩... 为自己“疯”一次2023-11-07 她,企业高管,每天怀着孕工作到深夜,预产期最后几天,一个人从公司开车到医院生产。她,40岁,不结婚不生娃,和朋友组队去国外读经济学博士。她,未婚先孕,闪婚、扯证,现在跟老公二胎也有了。她,放弃7年的感情,结束异地,只身一人从东北一个小县城来到北京,追逐梦想。很多人都说——“她疯了”。是啊,当一个女性不再循规蹈矩,做出突破人们预设的选择时,意味着“她疯了”。但只有她们自己知道,这种“疯狂”,是对生命的主动拥抱。因为,当一颗沉睡的心灵醒来后,她便再也无法装睡。她们已经清晰的知道如何展示自己的野心;她们已经无比热烈地感受到内心的自我解放;她们从此刻开始,清晰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还有很多女性,和她们一样,走在为自己“发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