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很讨厌被别人伤害。
但事实却是:你总是在帮助别人伤害你自己。
甚至,帮助你欺负你自己。
最近网上有个热帖:一个女生原谅了她90岁的奶奶。
她发帖说小时候奶奶重男轻女,不待见她和妹妹,还曾拿热油烫伤她的肚皮,现在还看得见疤痕。
但长大后,她看着已经90岁瘦小的奶奶,将怨恨释怀了。
这引起网友们的激烈讨论:“那个曾被热油烫过的小女孩会原谅你吗?”
“原谅是不是就意味着背刺了小时候的自己呢?”
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当下的不得意,忍不住去责怪之前的自己,所以才会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不要埋怨以前的自己,因为当时他一个人站在雾里也很迷茫”。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听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和一位全职主妇小A聊天时,她问我:“我怎么才能变得优雅知性呢?”
我好奇她这样问的缘由。她便黯然地说:
“我老公说我整日在家,邋里邋遢,不打扮自己,也不看看书,整天一有空就抱着手机,一点不求上进。”
她看着镜子里身材臃肿的自己,顶着很久没打理的头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她说她也想抽出时间逛街、美容、喝咖啡,但是她要接送孩子上下学,给孩子做饭;
她也想读书,学舞蹈,但公婆身体不好,她要定时去送饭、收拾家。
可满满当当的家务活,占据了她几乎所有的时间。
稍微能喘口气的时候,只想看看手机放松一下。
但当她老公指责她不求上进的时候,她下意识觉得:
“是啊,为什么我不能像别的主妇一样,光鲜亮丽,兼顾生活和自己呢?
我要怎么做才能提升呢?”
她接受了老公对她的指责,认同了自己不求上进,但她忽略了自己的操劳,忽略了自己全身心围绕家庭的付出。
那一刻,她嫌弃着镜子里的自己,其实就是站在她老公的一边,嫌弃着为了家庭忙碌操劳的自己。
生活中,其实很多人也会像小A一样,下意识忽略自己的感受,去认同他人:
TA说得有道理,我好像真有这样的问题。
TA这样对待我,一定是因为我很糟糕。
这些,都是无意识地对自己进行了第二次伤害。
而还有一些人,她们明明感受到了对方的恶意,但也会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消解”自己受到的伤害:
“工作上被针对,会想:老板只是一个挑剔又非常在意细节的人”;
“生病难过,老公却不闻不问,会想:他业务压力大,交际应酬多,也很不容易”;
“亲戚嘲讽不工作,在家闲着真是享福,会想:人家开玩笑的,是我太敏感了”。
这种为自己受到的伤害找理由的行为,其实一种“伤害合理化”。
是内心对别人要求你善解人意的一种自我妥协。
这种妥协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一种就是像小A,无意识地站在老公的战线上,指责自己;另一种就是会替别人的攻击找各种理由。
心理学上讲,合理化是一种防御机制,它让人维持表面的情绪平稳,保护自己免受冲突的困扰,也修复受损的自尊。
但这只是作用在当下,表面看似一切正常,转过身,会更内耗:
“为什么面对那样的语言我没有及时反击?”;
“明明是他不占理,怎么最后吃亏的却是我?”;
“想到白天发生的事,夜里反反复复睡不着,觉得咽不下这口气”;
......
“合理化伤害”的背后,有大量你没有被看见、觉察和处理的情绪。
它们是心上一道道看不见的划痕,似乎无足轻重,却又散发着细小而尖锐的疼痛。
如果说认同,就是伤害自己的“帮凶”,那合理化,就是对自己的第二次“虐杀”。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家暴”为例。
在第一次伤害发生时,如果你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态度,你不能打我,我不接受暴力。
那么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越打越重,越打间隔时间越短。因为他会认为你接受和容忍他的暴力行为。
当然,这是一个情节比较重的例子,但因为典型性,所以更易于理解。
然而,大家更关心的是:为什么我们会合理化别人对我们的伤害?
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早期因认同父母而存活,养成了这个习惯
和小A深入沟通后,才明白她为什么会无意识认同丈夫对自己的伤害。
小时候,小A的妈妈对她要求非常严格。
妈妈觉得为人处事应该先照顾别人的感受,让自己优先是不对的;
在家要听长辈的话,叛逆和任性是不对的。
妈妈要求小A也按照这些价值观去生活。
一旦小A反抗或者不认同,妈妈就会吓唬小A:“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对于年幼的小A来说,自己是没有生存能力的,为了在这个家里活下来,小A只能认同妈妈,而且她会认为要活下来,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所以长大后,在面对丈夫的指责时,她下意识选择了认同。
二、过于在意别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
当我们过度投入于关怀他人,会忽视了自我关怀,便可能陷入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
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神使”人格,指的是那些对他人的情感和情绪有极高敏感度和辨识能力的人。
他们不仅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还往往会将自己置于他人的处境中。比如:
收到破损的外卖,会第一时间考虑外卖员的辛苦,忽略自己的利益;
面对需要插队的请求,会理解对方出行的焦急,让渡自己的权利;
和朋友一起旅行,也会优先考虑对方的喜好,后置自己的需求。
因为自身的善良和赤诚,会不断放低自己对于外界的标准,而忽略自己真正的感受。
生活中多一点善意本是好事,但是如果这种“善解人意”严重到需要牺牲自己、忽略自己,时间久了,那就会不堪重负。
三、还未找到自我价值和产生自我认同感
有些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偏爱,一个阶段都没有。
当他们上面有哥哥姐姐,下面有弟弟妹妹,处在中间位置的自己,就很容易被父母忽略。
总结起来,似乎就是一种捎带着养大的感觉。
但正是这样,他们也成了最心疼父母,最愿意帮父母干活的孩子。
因为只有在发挥自己价值的时候,才能吸引父母的注意,让父母看见自己。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会努力培养自己的有用性,比如,特别能挣钱,特别有眼力见,特别能干,特别会说话,等等。
只有通过让外人感受到自己的使用价值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体会过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也就是说,我是因为是我,所以你就喜欢我,并不是因为我能给你挣钱,我能给你做饭,你才喜欢我。
这样的人,其实是空心的,内心还没有发现自己的真正价值,也没还未找到自己的使命,只能随他人的言语而活。
与此同时,他们甚至在遇上伤害时,把自己摘出去,站在对方的立场,和对方一起伤害自己: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你这样很不好”
仿佛,真正的自己在伤害那个假的自己的时候,因为与他人在一起,从而得到了认同。
可那个被伤害得满身是伤的人,才是真正的你自己啊。
请温柔地对待那个遍体鳞伤的你自己
人是在关系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的。
而成长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更成熟地看待关系中发生的事,更有弹性地应对“伤害”。
首要的,是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管理有三步:识别、表达、管理。
毒鸡汤常常教人跳过前面两步,直接针对最后一步说:吃亏是福,知足常乐,你要退一步海阔天空。
它背后的意思是:愤怒是坏的、没用的。
人生的真理是永远假装理性镇定、怡然自得——这导致人们常常无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愤怒,把“压抑”当成“情绪管理”。这是不对的。
请在第一时间先看见自己,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在认同别人之前,先感受下自己的情绪状态是什么。多问问自己:
TA这样说,你是否感觉不舒服?你心里有愤怒吗?你感觉隐隐失落吗?
然后再觉察下这样的感受是如何涌起的。
要相信情绪对自己的指引,很多负面情绪的背后,都藏着受了委屈的自己。
只有对自己的情绪有充分的确定感,才能让自己和自己站在一起,避免成为别人的帮凶。
其次,要区分自己的问题和他人的问题,不要过度反思自己。
当有人指责你时,不要着急承认,也不要着急反击。
而是静下来,客观的看待问题,是真的是自己的问题呢?还是对方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强加给你的要求。
只有正确识别问题的归属,才能更好的把自己从情绪里剥离出来。
当失望、不甘、委屈的情绪升起时,不要着急否认,而是要判断,是事实,还是自己的敏感;
不要抗拒消极感受,接纳它,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有句话说:“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如果总是做个自省、内敛、向内攻击的人,是容易把自己憋出内伤的。
最后,要提升内在力量和自尊水平,成为珍视自己感受、有力量维护边界的人。
有一个简单有效的途径: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用心提高自己,增加内心的胜任感。
就像电影《热辣滚烫》中,减肥成功、成为拳击手打完比赛、战胜了过去的乐莹,不再唯唯诺诺、只懂迎合别人:
她不再委曲求全、忽略自己感受去讨好别人、成为别人的血包;
她开始知道如何拒绝、尊重自己的不喜欢和不愿意,她不再拘泥于负面的关系;
她的眼睛里有了高山大海。
胜任感可以使自我内聚,提升自尊水平。
因此,去投入热爱的工作、通过正向反馈感受胜任感,设立目标走向更好的自己,都是很有效的途径。
与此同时,寻找好的关系和资源,让自己在正性、温暖的关系中成长,也是让自己内在强大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