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须知2023-11-28 同事:当您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苦恼时,当您在人际交往中感觉困扰时,当您感到失落、孤单、彷徨、无助时,我们希望能够跟您在一起。我们可以倾听您的烦恼,排解您的困扰,同您一起面对问题。尊重您,理解您,抚慰您,帮助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全体教职工提供心理服务,欢迎您预约咨询。一、咨询对象亲爱的校全体教职工二、咨询内容有关心理发展、心理适应、心理障碍以及其他心理方面的咨询。三、咨询原则中心对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坚持保密原则,未经来访者许可,不会将之透露给任何单位和个人。但下述情况除外:(1)但如果您的信息暗示将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时,咨询师有权与其他方面联系;(2)来访者问题涉及法律责任时,如有必要,咨询师应将信息资料呈交给相关... 斯特鲁普效应与心理健康2025-09-22 我们的脑袋里每天都在进行着复杂的信息处理工作。虽然它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大脑有时会遇到一些“认知上的小陷阱”。其中一个著名的认知现象就是斯特鲁普效应。斯特鲁普效应是什么?斯特鲁普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特鲁普在1935年提出。简单来说,这个效应揭示了大脑在处理某些信息时的“冲突”和“干扰”。斯特鲁普设计了一种经典的实验方法来展示这个现象:他让人们看到一些单词,而这些单词的内容和字体的颜色不一致。比如,字面上写着“红色”的字,但颜色却是绿色;或者写着“绿色”字样的字,颜色却是红色。参与者的任务是快速说出单词的颜色,而不是读出单词本身的意思。结果发现,大多数人花费更多时间来判断字体颜色,而不是直接念出单词的意思。这是... 关系中,你不必总是照顾别人2025-09-22 朋友M的生活方方面面几乎都很如意,唯独有一件事成了她苦恼的来源,那就是她总是爱上“混蛋”。M口中的“混蛋”前男友们,似乎各个都对不起她,她常说:“我对他们那么好,吃饭穿衣我都管了,他们完全不用操心这些琐事,为什么他们却躲着我?他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我绞尽脑汁开导,遇到困难了,我尽我所能帮忙,为什么最后我什么都没得到,还落了一身埋怨?”她感觉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得到回报。这次朋友聚会,她刚失恋,边喝酒边哭着说:“我也不求他大富大贵,我就希望他别像个‘巨婴’一样,处处都要我照顾,这样我太累了……”关系中的“照顾者”,并不快乐大家听到M的故事,会不会觉得她这个人很矛盾—— 明明是她主动要操心的,别人不回报她,她就不高兴;明... 做我所爱,爱我所做 —— 幸福工作的秘诀2025-09-22 最近有朋友和我吐槽:“我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时很痛苦,可又不得不做这份工作,怎么办呢?”我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一回,我带着发烧的孩子和心脏不舒服的妈妈去医院看病。在胸痛急诊的接待处有一个清洁工大爷,大约60多岁,我抱着孩子问他在哪里验血,他给我指路。等给孩子抽完血回来,我在接待处等母亲,他开始和我聊天,问我孩子多大了,然后告诉我,他儿子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十岁了,老二比我女儿小两个月,他老婆在帮忙看孙子,每天回家孙子都喜欢坐他腿上玩。其间,他还时不时回答其他病人的询问,比如儿科在几楼,厕所怎么走,检验报告在哪里取,非常热心和有耐心。一位头部受伤的女士,手拿纱布捂着伤口,在急诊门口等着。她对大爷说她头疼,大爷就一直安... 关注精神分裂症,共建心理健康社会2025-09-22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2年将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呼吁各国关注精神疾病负担、消除歧视并改善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众多精神障碍中,精神分裂症因其高致残性、长期疾病负担和对社会功能的严重影响,成为精神卫生领域重点关注的疾病。下面,我们将从流行病学、疾病负担、发病机制、治疗现状与挑战等角度,探讨为何在精神卫生服务年精神分裂症需要社会、医疗体系及政策层面的广泛关注,为今后的疾病管理提出设想。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全球与中国的现状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全球人群患病率大约1%,最新文献显示男性发病率更高,起病多见于青少年晚期和成... 被人打“小报告”的应对之策2025-09-15 大学毕业的小张刚参加工作,与同事相处就像跟同学相处一样随意,说话有点口无遮拦,经常将自己工作中不顺心、自认为总监对自己的不公,以及自己心中的不平衡,对着同事一吐为快。每每发泄完情绪后,小张都有点担心同事们会将自己的话传给总监。但转念一想,谁人背后不说人?而且谁会那么无聊,将这些闲谈中的牢骚传到总监那里去?然而,小张的担心却在不久后成了现实,总监从同事嘴里得知了他在背后说的话,将他叫进办公室谈心,问他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是不是对工作不满意?从总监那里出来后,小张心惊之余,明白了一件事:原来平时关系很好的同事也会到上司那里打他的小报告。经过这次波折,小张决定转变思维,不再把同事当作同学相处,像个不设防的邻家小弟。只是... 管理“糖友”心理健康,中医有办法2025-09-15 “糖友”也即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面临烦躁、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也影响巨大。少吃点、多动点、想开点是我们指导糖尿病患者养生保健的9字诀。我们深知,许多患者本身也渴望摆脱这种心理上的阴霾,只是缺乏外界的引导和支持。中医不仅关注生理健康的治疗,更强调心理状态的调和。通过整体的视角和个体化的治疗,中医提供了一种温和而全面的健康管理方式。针对“糖友”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中医有不同的方法可以促进身心的和谐,从而帮助糖尿病患者不仅在身体上,也在心理上获得更好的照护。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相对普... 大学女生为何会“恐男”2025-09-15 Q马老师,您好!我今年19岁,正在读大一,常常对男生有一种恐惧感,害怕接触,朋友很少,都是女生。我只能在有别的同学在场的时候,和班上的一两个男生讲学习上的话题,感觉自己是“恐男症”。其实我很想和大家交朋友,可是我对他们有一种抗拒感,尤其是男生,我根本不敢接近他们。走在街上,我也害怕见到人,虽然我知道他们不会给我带来伤害,可心中一直有恐惧感,我甚至不敢看他们的眼睛,具体怕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记得我大概五六岁的时候,经常和比我大四五岁的表哥一起玩。一天,他骗我跟他玩游戏,是有关性的,这样几次之后就不再“玩”了。那时我什么也不懂,以为是普通的事情。直到十多岁了同学说起“性”话题,我才知道。我当时很伤心,很害怕,怕别人知道... 你有“手机电量焦虑”吗?2025-09-15 睡觉前必须给手机充电,出门必须携带充电宝,每天频繁查看手机剩余电量……当手机电量不足5%时,你是内心毫无波澜,还是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对于手机电量的焦虑,似乎频繁出现于现代人身上。其实,电量焦虑并非医学定义的临床疾病,而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常表现为对手机低电量的过度担忧。为什么你会为低电量感到焦虑?● 5%电量引发的“大脑故障”:多巴胺在消失无聊时刷手机,不开心时刷手机,压力大时也刷手机……为什么人们对手机如此着迷呢?很多人的回答或许都是:手机使我快乐。人的大脑中有这样一个“奖赏回路”,它由纹状体、前额叶和岛叶组成,这个复杂的神经回路具有处理奖赏、动机、情绪等的功能。“奖赏回路”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其中最...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应对策略2025-09-07 小婉,50岁女性,是一名事业有成的企业高管,平素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但是近一年来月经周期逐渐延长,月经量减少,皮肤也黯淡无光。同时,经常出现突然的潮热,面部和颈部皮肤发红,伴有多汗。情绪上变得容易激动、焦虑,有时会莫名悲伤,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入睡困难,多梦,白天工作效率下降。妇科医生诊断她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满脸愁容的她又来到精神心理门诊寻求帮助。什么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通常在45~55岁之间),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发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这些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失眠、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据统计,约70%~80%... 看见就是爱,爱就是看见2025-09-07 台湾作家三毛写过一篇文章叫《一生的战役》,她说:“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这个你指的就是她的父亲。有一天深夜,她的父亲看到了很感动,也很内疚,就说为身边有你这样的小草而深感骄傲,你们知道三毛听后的反应吗?她是泪流满面!她说,我等你这句话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你亲口说出来,才抹平了我在这个家里面永远也抹不掉的自卑和心虚。一个作家为什么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内心里面最大的遗憾却是一直没有被父亲看见,可见父母看见孩子是何等的重要,看见就是爱,爱是欣赏。没有被父母看见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委屈和自卑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他居住在一个富人区,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心理咨询师。有一次小区里一个教授请他去家里,原因... 云端之恋:数字化时代异地恋的爱与挑战2025-09-07 异地恋是指恋爱双方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在同一地区,长时间不能经常见面。2020年11月,网易数读(网易旗下的数据报告工作室)发布了一份涉及2906位受访者的异地恋调查报告。报告中,有89.2%的受访者表示有过异地恋经历,有3.1%的受访者表示即将步入异地。异地恋最显著的特点是无法像传统恋爱那样频繁地面对面交流,距离感增加了沟通和维持关系的难度。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数字化亲密打破了地理距离造成的情感交流障碍。对于身处异地、心系彼此的情侣们而言,线上聊天成了维系情感的新桥梁。跨越千里:打破空间限制,深化情感交流异地恋最大的挑战莫过于空间的分隔。然而,随着即时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社交平台如微信、QQ、抖音等,让情侣们能够隔着万水千山相... 她为何走不出老父亲去世的悲伤?2025-08-28 心理困扰:老父亲走了,我没有了靠山阮女士六十来岁,多半年前,娘家老父亲九十岁高龄去世。兄弟姊妹送走了寿终正寝老父亲,把老母亲也做了妥善安排。按说,以阮女士的年龄,本该和大家一样可以照常安心地生活了。然而,让亲友们感到非常困惑不解的是,从老人去世后,阮女士就陷入了异乎寻常的悲伤。大家都想尽办法纷纷相劝。可是,多半年过去了,阮女士依然走不出悲伤,说起老父亲就泪流不止,有时候在家里待不住,会自己一个人跑出去,在外面漫无目的地走。最近,终于辗转联系上我,这天预约来访开始了心理咨询。阮女士伴着泪水诉说了上面的情况,然后说:“其实,大家劝我的话,心里都懂,都明白,可就是控制不住想到老父亲。”我问:“想到老父亲,自己都想到哪些... 惧怕“审判”眼光的研究生2025-08-28 坐在我眼前的是研二学生小丁,因为组会上汇报发言紧张到脸色苍白预约了心理咨询。小丁很准时,从轻轻敲门到在我的引导下就座,他始终没有抬头正视我,一直低着头不断地用双手摩挲着我递过去的水杯,偶尔斜着眼睛偷瞄我一下。我知道,他是想说点啥又不敢说。于是我轻声问道:“你预约的时候说组会汇报紧张焦虑,可以说说具体的情况吗?”小丁咬了咬嘴唇,深吸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嗫嚅道:“紧张,心慌。”“不着急,先喝口水。”感受到鼓励和轻松的氛围,小丁依然缓慢、磕巴但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起来。难以承受的学业压力小丁是跨专业考的研究生,由于专业基础比较薄弱,每次组会他都听不太懂师兄师姐们的汇报,感到非常沮丧和着急。更关键的是,由于专业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