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须知2023-11-28 同事:当您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苦恼时,当您在人际交往中感觉困扰时,当您感到失落、孤单、彷徨、无助时,我们希望能够跟您在一起。我们可以倾听您的烦恼,排解您的困扰,同您一起面对问题。尊重您,理解您,抚慰您,帮助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全体教职工提供心理服务,欢迎您预约咨询。一、咨询对象亲爱的校全体教职工二、咨询内容有关心理发展、心理适应、心理障碍以及其他心理方面的咨询。三、咨询原则中心对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坚持保密原则,未经来访者许可,不会将之透露给任何单位和个人。但下述情况除外:(1)但如果您的信息暗示将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时,咨询师有权与其他方面联系;(2)来访者问题涉及法律责任时,如有必要,咨询师应将信息资料呈交给相关... 改变思维,解开焦虑之“锁”2025-07-20 最近和朋友们聊天时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人的焦虑并非源于现实压力,而是来自对“最坏可能性”的过度想象。这种思维模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灾难化思维。比如,朋友小夏说,她在准备工作汇报时陷入了严重的焦虑,她总是反复想象自己的PPT出现翻页失误,惹领导不高兴,被同事嘲笑,失去晋升机会,影响她的职业生涯。尽管她已连续三个月绩效优秀,这种灾难化想象仍让她焦虑难安,甚至夜不能寐。灾难化思维—— 焦虑的根源灾难化思维是一种常见的认知扭曲。它让人在面对潜在风险时,倾向于将事情往最糟糕的方向想象,并过度放大其负面影响,同时忽视自身的应对资源与客观概率。小夏的思维模式正是典型写照:明明具备扎实的工作能力,却因设想中的“PPT翻页失误”而否... “幸福陷阱”—— 只要成功,就能幸福吗?2025-07-20 生活中,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刷朋友圈时我们常常会看到有好友晒出自己升职加薪、升学、出国、奢侈品消费、房子、车子和孩子的信息,然后我们会羡慕地感叹,他好幸福啊。毕业后的同学聚会上,我们总会默默判断哪些同学现在是成功人士,谁赚得多、谁的职位高、谁的生活幸福美满。我们往往将成功和拥有最多的物质、赚取最大的财富以及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名利联系起来。但同时,我们也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事业虽然成功,但也很累,无法顾及家庭和个人休闲,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幸福。甚至有的“成功人士”贪得无厌,越来越无法填补物欲的私囊,铤而走险,误入歧途。实际上,这是不同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导致的。有研究者将物质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终极性... 粑粑柑的故事 —— 一场跨代守护记忆的接力赛2025-07-20 初夏的阳光轻柔地洒在阳台上,75岁的罗阿姨坐在藤椅上,手里剥开一个鲜艳的粑粑柑大快朵颐。“老头子,这粑粑柑真好吃,再给我拿几个来!”罗阿姨开心地朝厨房喊道。“好嘞,马上来!”老伴儿张大爷应声而出,手里捧着一盘新鲜的粑粑柑。他宠溺地看着妻子,心想:虽说这橘子不便宜,但看到老伴儿开心,这钱花得真值!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罗阿姨似乎对时间和数量失去了概念,常常一下午就能吃掉7~8个粑粑柑。张大爷习惯对老伴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罗阿姨的老毛病—— 失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每天晚上,她常常半夜醒来,要求再加药。“老头子,我又睡不着了,再给我一片药吧。”罗阿姨半夜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说道。张大爷叹了口气,迷迷糊糊... AI时代:恋爱中的高效沟通技巧2025-07-11 小雅与小杰是一对曾经让人羡慕的情侣。他们相识于大学校园,那时的他们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憧憬。小雅性格开朗,善于表达,而小杰则稳重内敛,两人性格互补,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无论是学习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点滴,两人总能相互扶持,共同面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却逐渐出现了裂痕。小雅发现小杰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对她的分享也总是心不在焉。起初,小雅以为这只是工作压力所致,毕竟两人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忙碌是难免的。她尝试理解小杰,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调整。 但情况却并没有好转,小杰的沉默和疏远开始变得频繁。小雅开始感到不安和困惑,她不明白为什么曾经那么亲密的两人会变成现在这样。她尝... 植物也有治愈力? —— 谈谈园艺活动的“心灵养分”2025-07-11 喜欢园艺的人,或许都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植物的生命历程与人类的生命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人类经历出生、成长、婚姻、繁衍、衰老、死亡,而植物也从种子破土、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最终走向枯萎,二者各自演绎着生命的壮丽。 在与植物的亲密接触中,我们往往会萌生出丰富的情感:选择种子时心生喜爱,种下时满心期待,花开时惊叹美丽,结果时享受丰收,而当植物走向枯萎时,它又让我们直面生命的终结,学会坦然接受“死亡”。 从生命意义的角度上看,园艺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那么,从心理疗愈的角度看,园艺又能带来怎样的价值呢?园艺活动,能为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 放松解压 每天在办公室里忙碌的上班族,... 用“课题分离”化解人际烦恼 —— 阿德勒心理学的校园实践2025-07-11 心理辅导室内,高一女生晓煜(化名)正倾诉着她的人际烦恼: “我和同桌关系一直不错。但是,写作业的时候她总想让我给她讲题,可我得先顾自己的作业,有时候就没顾上给她讲题。虽然她没说什么,可我心里老打鼓—— 她会不会不高兴啊?我不给她讲题,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感情啊?” “我还有个非常好的朋友,以前经常形影不离,我也非常信任她,连心里的小秘密都跟她分享。可是,最近她却跟另一个同学好了,放学都不等我一起走了。更气人的是,她还把我们之间的悄悄话告诉了那个同学。她这算不算‘背叛’我?我以后还能不能跟她掏心掏肺了?” “学校组织了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每班选三个人组成代表队参赛,我们班选了我和另外两个同学,由我担任队长。我提议周末一起为竞... 植物也有治愈力? —— 谈谈园艺活动的“心灵养分”2025-07-03 喜欢园艺的人,或许都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植物的生命历程与人类的生命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人类经历出生、成长、婚姻、繁衍、衰老、死亡,而植物也从种子破土、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最终走向枯萎,二者各自演绎着生命的壮丽。 在与植物的亲密接触中,我们往往会萌生出丰富的情感:选择种子时心生喜爱,种下时满心期待,花开时惊叹美丽,结果时享受丰收,而当植物走向枯萎时,它又让我们直面生命的终结,学会坦然接受“死亡”。 从生命意义的角度上看,园艺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那么,从心理疗愈的角度看,园艺又能带来怎样的价值呢?园艺活动,能为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 放松解压 每天在办公室里忙碌的上班族,... 是人心凉薄,还是时代在“加餐” —— 浅谈农村宴席遇冷现象2025-07-03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农村的宴席是乡村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婚丧嫁娶、满月祝寿、乔迁之喜,皆以一场热热闹闹的宴席为纽带,串起邻里乡情。四方乡邻齐聚一堂,厨房里烟火升腾,案板上刀起刀落,大锅里菜香四溢,人们推杯换盏、笑语晏晏,宴席上满是生活的温度与浓浓的人情味儿。 时过境迁,近年来“吃冷席”现象日益凸显。如今踏入许多农村的宴席之所,却常常只见寥寥几个人,佳肴渐冷,再难寻往昔那番热闹熙攘之景。“吃冷席”现象宛如一股风,悄然吹皱了乡村传统人情往来的那池春水,也引得人们不禁深思,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之下,如今的宴席文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起伏与转折?是人心的凉薄,还是时代在“加餐”?什么是“吃冷席”... 愿我们的生活不被“卡住” —— 电影《刺猬》中的情感共鸣与自我救赎2025-07-03 电影《刺猬》改编自郑执的小说《仙症》,由顾长卫执导,葛优、王俊凯领衔主演。影片深刻探讨了个体与社会、自由与束缚、个人存在的价值与选择等议题,通过王战团与侄子周正这对“怪咖”忘年交的故事,展现了两代人在传统东北家庭氛围中的出逃与回归,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如何在社会压力与偏见下寻找和确认自我身份的过程,试图尝试解决生活被“卡住”的困境。这是一部深刻探讨心理健康、心理防御、理解及自我救赎和接纳的影片。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因为过往的伤痛或现实的压力,不自觉地构建起心理防御机制,如同刺猬一般,用尖锐的外壳(棘刺),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伤害。电影《刺猬》便深刻描绘了这样一群角色,他们在各自的困境中挣扎,却又在不经... 聆听大脑的“心声” —— 脑电图在精神科领域的神奇应用2025-06-23 在精神科领域,脑电图检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精神科脑电图检查工作的人员,我常常听到患者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这个检查疼不疼呀?”“会不会有辐射呢?”“为什么要检查我的大脑呢?”接下来,我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详细解读脑电图检查的方方面面。脑电图究竟是什么我们的大脑堪称一个无比复杂且精妙的系统,由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构成。这些神经元之间时刻进行着信息传递,而传递的方式便是电活动。脑电图机,便是用于记录大脑电活动的仪器。在检查过程中,通常会将几个纽扣大小的电极贴在头皮上,通过它们捕捉大脑神经元产生的微弱电活动,将这些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记录下来,最终以线条的形式描绘出来,形成我们所说的脑... 了解酒精依赖,回归健康生活2025-06-23 李明曾经是个开朗、勤劳的人,经营着一家小杂货店,生意还算红火,家庭也和睦幸福。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李明开始频繁出入酒馆。一开始,只是偶尔在忙碌了一天后,去喝上一杯啤酒放松一下。但渐渐地,他发现酒精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他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于是,喝酒的次数越来越多,从一周几次变成了每天都要喝。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对酒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每天不喝上几杯,就浑身不舒服,手抖得厉害,心情也变得烦躁不安。对杂货店他开始疏于打理,生意一落千丈,饮酒就是他的一切。长期大量饮酒后李明像变了个人一样,常酒后发脾气、砸东西、骂家人。妻子和孩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劝说他戒酒,但李明总是嘴上答应,转身又端起了酒杯。有一天,李明... 产后焦虑你别怕,正念搞定它2025-06-23 去年我们科来了一位产后的年轻妈妈,在孩子出生后,她本应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现实却完全相反。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她的生活就被焦虑填满。她担心自己抱不好孩子,喂奶时总怕姿势不对饿着宝宝,夜里只要宝宝稍微动一下,她就立刻惊醒,然后陷入无尽的担忧,生怕宝宝出什么问题。哪怕家人再三安慰,她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每天都过得疲惫不堪,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其实,不少产后女性都曾陷入焦虑的泥沼,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什么是产后焦虑产后焦虑状态是女性分娩后常见的心理波动,通常在产后数周内显现。与正常情绪起伏不同,这种状态表现为持续性的育儿担忧(如过度关注婴儿健康)、身体紧张(肌肉僵硬、频繁心悸)及行为回避(抗... 抑郁症药物治疗用药方法详解2025-06-23 抑郁症就像心灵的“重感冒”,需要科学用药才能有好的疗效。但很多朋友在吃药时常犯这些错:认为效果慢就自己加量、效果不好就自行停药、吃药时间随心情定……这些行为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可能危及生命。今天我们就说说抗抑郁药该怎么吃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加量适度缓慢控速,急不得吃抗抑郁药最忌过于心急,正确做法是:起步阶段(第1~2周)从小剂量开始:比如舍曲林先吃25mg(四分之一片),依据身体适应状况逐渐加量。常见副作用预警:刚开始可能会口干、轻微头晕,一般1周内会消失。爬坡阶段(第2~4周)每周加四分之一到一片:比如这周吃50mg,下周加到75mg-100mg。加量的信号:如果吃药2周还没任何改善,且没有明显副作用,可以咨询医生加量。见效关键期(第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