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辅导
事务通知
事务通知
动态新闻
咨询须知
心理百科
咨询流派
咨询案例
心理辅导站
心理辅导站
心理协会
心理协会
教职工心理
关于我们
来访者须知
2023-11-28
同事:当您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苦恼时,当您在人际交往中感觉困扰时,当您感到失落、孤单、彷徨、无助时,我们希望能够跟您在一起。我们可以倾听您的烦恼,排解您的困扰,同您一起面对问题。尊重您,理解您,抚慰您,帮助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全体教职工提供心理服务,欢迎您预约咨询。一、咨询对象亲爱的校全体教职工二、咨询内容有关心理发展、心理适应、心理障碍以及其他心理方面的咨询。三、咨询原则中心对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坚持保密原则,未经来访者许可,不会将之透露给任何单位和个人。但下述情况除外:(1)但如果您的信息暗示将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时,咨询师有权与其他方面联系;(2)来访者问题涉及法律责任时,如有必要,咨询师应将信息资料呈交给相关...
冰释前嫌:正念与内观共筑回归路 —— 服刑人员改造项目案例分享
2025-11-11
他叫小树(化名),19岁的生命却背负着“暴力极高危”“五类矛盾红色等级(尖锐复杂)”的沉重标签。在他充满怨恨的叙述里,父亲是“牲口”,是自己一切不幸的根源。他坚信,是父亲的暴戾亲手将他推向了盗窃的深渊,最终在冰冷的铁窗内“成年”。他绝望地宣告:“监狱就是我的家,出去也没地方去。”迷失于暴戾的寒冬小树的童年,浸透在家暴的阴影与贫困的挣扎中。父亲的拳头常在酒后挥舞,母亲无助的打骂,共同在他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初中辍学后,他混迹社会,贪图享乐,金钱成了唯一信仰。为了弄钱,他一次次伙同他人盗窃,足迹从山西蔓延至北京,终在19岁那年锒铛入狱。入监后,他像一只时刻准备攻击的困兽。内向多疑,自私冷酷,满口脏话,点火就着。面对民警,...
换座位引发的“头疼”
2025-11-11
这段时间,朋友上初中的女儿总以“头疼”为由请假,但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医生推测是学习压力所致。当我问起孩子的在校情况时,朋友想起一个细节:“班主任前不久调换了全班的座位,她换了新同桌。她和以前的同桌关系很好,学习上互相帮助。换同桌后,她回家抱怨说不喜欢新同桌,那孩子上课时总找她说话、给她传纸条,总向她借作业抄,还不经允许拿她铅笔盒里的东西。”朋友起初觉得这只是普通矛盾,劝女儿要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仔细询问后,才发现问题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 女儿认为,班主任是故意给她安排“差同桌”的。朋友建议她直接向班主任反映,她激动地拒绝:“说了也没用!班主任就是故意拆散我和好朋友!”她开始刻意回避与班主任的目光接触,拒...
李俊成:从国际电影节到心理座谈会,跨界博士的心灵之路
2025-11-11
在光影与人心之间,原本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界限,但李俊成博士却成功地从一名内容创作者转变为心灵陪伴者。他曾荣获东京国际电影节和巴黎国际电影节的知名奖项,其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中被特别报道,如今被赛优教育评为“家庭心理专家讲师”。对此李俊成坦言:“我一直觉得,人生像一部戏,有时跌宕起伏,有时波澜不惊。而我,恰好在戏中写实,也在戏外写心。”光影之路:天赋与勤奋交错的开场李俊成毕业后不久执导的作品《红纸船》,荣获日本“东京国际影视节卓越奖”。随后几年,他执导的多部作品在国际电影节荣获大奖,包括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获得的影片奖,并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奖项评选。他的作品也在全球华人“非常短片”创意盛典和中宣部宣教局活动评选中获奖,被...
慢慢来,更有效 —— 家校协同应对特殊儿童的“退行行为”
2025-11-11
“孩子学的技能又退步了,怎么办?”在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常常会有这样无奈的发现。特殊儿童的学习往往依赖小步子多循环、结构化的重复训练,一旦日常训练节奏被打断,技能就容易消退。因此,特教教师和家长常需要共同面对一个现实:孩子们好不容易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还”回去了。什么是“退行行为”?退行行为是指个体在压力、环境变化或训练中断时,出现能力倒退的现象,表现为已掌握的技能暂时性退化或行为模式退回早期阶段。在特殊教育中,这种现象更常见于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如自闭症、智力障碍),可能与记忆提取困难或泛化能力不足有关,而非心理上的“主动放弃”。特殊儿童退行行为的典型表现有:能力倒退:已掌握的技能熟练度...
母亲自恋特质对女儿抑郁的影响 —— 一例女性来访者的心理干预策略
2025-11-04
自恋特质是人格特征中的一种表现。具有显著自恋特质的个体可能表现出自我夸大、特权感、强烈渴求关注与赞美以及对他人缺乏共情等特点。在养育过程中,具有显著自恋特质的母亲,可能会对孩子的情感发展、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建立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增加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接下来通过一则具体的心理干预案例,探讨来访者(女儿)的抑郁症状及人际困扰与其所描述的、母亲表现出的自恋特质之间可能的关联,并讨论相应的治疗策略。案例背景:小方,女,36岁,汉族,硕士学历,目前独居,未婚单身,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曾有过三段亲密关系,多数不超过半年。因人际关系敏感而频繁更换工作,一年前离职,春节返乡后开始出现抑郁症状。主诉:缓解抑...
心理咨询中需要关注的五个“关键时刻”
2025-11-04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为来访者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达至关重要。然而,倾听并不意味着全程沉默。在来访者的讲述中,咨询师需要适时给予反馈与共情,尤其在某些关键节点,还需主动打断,以进行询问、澄清、跟进,甚至必要的干预。笔者结合近期的咨询实践,总结出几种咨询过程中值得特别关注的“关键时刻”或“重要信号”。在这些时刻及时介入,有助于引导来访者深化自我觉察,拓展对内在体验的理解与探索。当来访者呈现出某种特别的生理反应或行为时。例如来访者突然脱掉外衣、仿佛憋气后大口呼吸、不断打嗝,或者身体某处突然疼痛等,虽然来访者此时常常将这些反应归因于自己感觉热了、感冒未痊愈等外在原因。但咨询师此时通常需要回顾一下,在来访者出现这些相关症状或...
30岁的身体,50岁的心态 —— 解读年轻人的“初老症”
2025-11-04
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中,女主角程又青意识到自己“变老”的迹象并非皱纹,而是一些细微的变化:以前通宵加班,第二天依旧精神抖擞,现在稍微晚睡,黑眼圈三天消不掉;开始购买保养品;开始关注保险和理财节目;听到学生时代的歌曲会感慨,看到新潮事物却觉得“不懂”;30岁生日那天,她对着镜子反复确认:“我看起来还像25岁,对吧?”剧中程又青的“初老症”,与如今30岁上下的年轻人自嘲“老了”的表现高度吻合,比如熬夜后恢复变慢、开始热衷养生、研究养老金、怀旧情绪加重、对年龄数字异常敏感……但这些现象真的意味着“衰老”吗?年轻人为何产生“未老先衰”的错觉?从生物学角度看,30岁上下的身体理应处于巅峰状态。但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真...
揭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神秘面纱
2025-11-04
在喧嚣的都市中,小李像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街边的霓虹灯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人群川流不息,热闹非凡。然而,就在这一刻,他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周围的景象仿佛瞬间失去了真实感,街道、人群、灯光,一切都变得模糊而遥远,像是被一层透明的薄雾笼罩。他甚至开始怀疑,眼前的一切是否只是自己脑海中的一场幻觉。这种感觉持续了几分钟,直到他勉强镇定下来,才逐渐恢复了正常。但那种诡异的、与现实脱节的感觉,却久久萦绕在他心头。小李不知道的是,他刚刚经历的,可能是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一种表现。这种障碍,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现实错位”,让患者在某个瞬间,与自己熟悉的自我和世界产生了断裂。它并非只是简单的焦虑或压力反应,而是一种...
从“我不懂”到“我懂”—— 心理困境儿童家庭沟通指南
2025-10-28
心理困境儿童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在心理层面更容易出现心理状态失衡与社会功能受损等特征的儿童。心理困境儿童的特征体现在:易出现极端情绪波动或情感疏离;认知层面呈现显著的认知偏差或注意力记忆力受损;行为方面,体现在学习和社会适应不良上,易出现厌学拒学、退缩回避等行为。心理困境儿童涵盖情绪障碍、社交障碍、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等多种类型。心理困境儿童是需要家长和学校进行特殊关注的群体,也是需要开展心理疏导与干预,获得更多情感关怀的群体。例如,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并需要定期服药和复诊的孩子。作为孩子家长,在与这类孩子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如履薄冰。太过谨慎和小心翼翼显得不够真诚,孩子觉得虚伪;太过放纵自由又显...
支招给孩子需要的爱
2025-10-28
小A,某中学重点班学生。品学兼优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爸爸,是妈妈独自将他抚养长大。妈妈从小就告诉他“你与别人不一样,你需要更加地努力才能让别人看得起。”要强的妈妈也身体力行,告诉他上进才有好结果。小A从小就比别的小孩努力很多。虽然失去了很多玩乐的机会,但看到妈妈因自己成绩优异而露出的笑脸,小A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小学到高中,小A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的学习对象。然而高三的他却在高考越来越近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成绩下滑、情绪暴躁,自己不能调整。心神不宁的小A在一个下午自习课走入心理咨询室,向心理老师倾吐了心声。原来,高考临近,妈妈很焦虑,并且将这种焦虑的情绪以“爱”的名义传递给小A。比如妈妈看到周末在家休息的小A看会儿...
在两难情绪中彷徨的高中女生
2025-10-28
小雨,女,17岁,高二在读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家中次女,父母普通工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我到底应不应该向她表白?小雨总共来咨询了两次,第一次来是在3月下旬。她中午过来,询问是否可以预约,我问想预约在哪个时间,她说现在最好,于是我们马上开始了咨询。小雨从来没有咨询经历,经过详细介绍心理咨询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小雨看上去放心很多,对我说起了自己的困扰,这已经让她连续三四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了。但是她说自己心情没有问题,并没有抑郁的感觉,体重也没有减轻,也能够正常上学,就是注意力略有影响。她首先说到了对家人的内疚,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感觉自己读书用了很多钱,给家庭造成了负担。但是事实上小雨并没有比同学多花什么钱...
父母必懂的五个亲子沟通技巧
2025-10-28
良好的亲子沟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他们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上的快速变化,给亲子沟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亲子冲突频率明显增多。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心理治疗视角下的亲子沟通技巧,从而提高亲子沟通效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技巧一:营造亲密和温暖的亲子关系家庭治疗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相影响,家长和孩子构建起良好的关系可以满足孩子被爱和归属的需求。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都存在人际交往的困难,他们在班级和学校里感受不到爱与归属感。如果其亲子关系也紧张,在家里也不能感受到被接纳,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危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常常搞不清这一点:父母命令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并不抵触事情...
当记忆逐渐模糊, 爱是永恒的灯塔 —— 认知症的早期识别与科学照护
2025-10-23
认知症(又称认知障碍症、痴呆症)是由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变、路易体病等多种因素导致大脑功能的进行性退化,表现为记忆、思维、语言、定向力、判断力、执行力等核心认知领域的损害,功能逐渐衰退的综合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认知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新增1例认知症患者,其中阿尔兹海默病占约60%~70%,血管性痴呆占约20%。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5%,85岁以上人群可达30%。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认知症患病率达5%~7%,预测患者数量已超过1600万。认知障碍就像一块无形的橡皮擦,一点点擦去患者对世界的感知,也让家庭和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科学的照护方法不仅能延缓病情,更能为患者和家庭带...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560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40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