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须知2023-11-28 同事:当您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苦恼时,当您在人际交往中感觉困扰时,当您感到失落、孤单、彷徨、无助时,我们希望能够跟您在一起。我们可以倾听您的烦恼,排解您的困扰,同您一起面对问题。尊重您,理解您,抚慰您,帮助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全体教职工提供心理服务,欢迎您预约咨询。一、咨询对象亲爱的校全体教职工二、咨询内容有关心理发展、心理适应、心理障碍以及其他心理方面的咨询。三、咨询原则中心对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坚持保密原则,未经来访者许可,不会将之透露给任何单位和个人。但下述情况除外:(1)但如果您的信息暗示将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时,咨询师有权与其他方面联系;(2)来访者问题涉及法律责任时,如有必要,咨询师应将信息资料呈交给相关... 母亲自恋特质对女儿抑郁的影响 —— 一例女性来访者的心理干预策略2025-11-04 自恋特质是人格特征中的一种表现。具有显著自恋特质的个体可能表现出自我夸大、特权感、强烈渴求关注与赞美以及对他人缺乏共情等特点。在养育过程中,具有显著自恋特质的母亲,可能会对孩子的情感发展、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建立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增加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接下来通过一则具体的心理干预案例,探讨来访者(女儿)的抑郁症状及人际困扰与其所描述的、母亲表现出的自恋特质之间可能的关联,并讨论相应的治疗策略。案例背景:小方,女,36岁,汉族,硕士学历,目前独居,未婚单身,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曾有过三段亲密关系,多数不超过半年。因人际关系敏感而频繁更换工作,一年前离职,春节返乡后开始出现抑郁症状。主诉:缓解抑... 心理咨询中需要关注的五个“关键时刻”2025-11-04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为来访者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达至关重要。然而,倾听并不意味着全程沉默。在来访者的讲述中,咨询师需要适时给予反馈与共情,尤其在某些关键节点,还需主动打断,以进行询问、澄清、跟进,甚至必要的干预。笔者结合近期的咨询实践,总结出几种咨询过程中值得特别关注的“关键时刻”或“重要信号”。在这些时刻及时介入,有助于引导来访者深化自我觉察,拓展对内在体验的理解与探索。当来访者呈现出某种特别的生理反应或行为时。例如来访者突然脱掉外衣、仿佛憋气后大口呼吸、不断打嗝,或者身体某处突然疼痛等,虽然来访者此时常常将这些反应归因于自己感觉热了、感冒未痊愈等外在原因。但咨询师此时通常需要回顾一下,在来访者出现这些相关症状或... 30岁的身体,50岁的心态 —— 解读年轻人的“初老症”2025-11-04 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中,女主角程又青意识到自己“变老”的迹象并非皱纹,而是一些细微的变化:以前通宵加班,第二天依旧精神抖擞,现在稍微晚睡,黑眼圈三天消不掉;开始购买保养品;开始关注保险和理财节目;听到学生时代的歌曲会感慨,看到新潮事物却觉得“不懂”;30岁生日那天,她对着镜子反复确认:“我看起来还像25岁,对吧?”剧中程又青的“初老症”,与如今30岁上下的年轻人自嘲“老了”的表现高度吻合,比如熬夜后恢复变慢、开始热衷养生、研究养老金、怀旧情绪加重、对年龄数字异常敏感……但这些现象真的意味着“衰老”吗?年轻人为何产生“未老先衰”的错觉?从生物学角度看,30岁上下的身体理应处于巅峰状态。但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真... 揭开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神秘面纱2025-11-04 在喧嚣的都市中,小李像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街边的霓虹灯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人群川流不息,热闹非凡。然而,就在这一刻,他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周围的景象仿佛瞬间失去了真实感,街道、人群、灯光,一切都变得模糊而遥远,像是被一层透明的薄雾笼罩。他甚至开始怀疑,眼前的一切是否只是自己脑海中的一场幻觉。这种感觉持续了几分钟,直到他勉强镇定下来,才逐渐恢复了正常。但那种诡异的、与现实脱节的感觉,却久久萦绕在他心头。小李不知道的是,他刚刚经历的,可能是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的一种表现。这种障碍,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现实错位”,让患者在某个瞬间,与自己熟悉的自我和世界产生了断裂。它并非只是简单的焦虑或压力反应,而是一种... 从“我不懂”到“我懂”—— 心理困境儿童家庭沟通指南2025-10-28 心理困境儿童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在心理层面更容易出现心理状态失衡与社会功能受损等特征的儿童。心理困境儿童的特征体现在:易出现极端情绪波动或情感疏离;认知层面呈现显著的认知偏差或注意力记忆力受损;行为方面,体现在学习和社会适应不良上,易出现厌学拒学、退缩回避等行为。心理困境儿童涵盖情绪障碍、社交障碍、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等多种类型。心理困境儿童是需要家长和学校进行特殊关注的群体,也是需要开展心理疏导与干预,获得更多情感关怀的群体。例如,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并需要定期服药和复诊的孩子。作为孩子家长,在与这类孩子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如履薄冰。太过谨慎和小心翼翼显得不够真诚,孩子觉得虚伪;太过放纵自由又显... 支招给孩子需要的爱2025-10-28 小A,某中学重点班学生。品学兼优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爸爸,是妈妈独自将他抚养长大。妈妈从小就告诉他“你与别人不一样,你需要更加地努力才能让别人看得起。”要强的妈妈也身体力行,告诉他上进才有好结果。小A从小就比别的小孩努力很多。虽然失去了很多玩乐的机会,但看到妈妈因自己成绩优异而露出的笑脸,小A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小学到高中,小A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的学习对象。然而高三的他却在高考越来越近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成绩下滑、情绪暴躁,自己不能调整。心神不宁的小A在一个下午自习课走入心理咨询室,向心理老师倾吐了心声。原来,高考临近,妈妈很焦虑,并且将这种焦虑的情绪以“爱”的名义传递给小A。比如妈妈看到周末在家休息的小A看会儿... 在两难情绪中彷徨的高中女生2025-10-28 小雨,女,17岁,高二在读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家中次女,父母普通工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我到底应不应该向她表白?小雨总共来咨询了两次,第一次来是在3月下旬。她中午过来,询问是否可以预约,我问想预约在哪个时间,她说现在最好,于是我们马上开始了咨询。小雨从来没有咨询经历,经过详细介绍心理咨询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小雨看上去放心很多,对我说起了自己的困扰,这已经让她连续三四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了。但是她说自己心情没有问题,并没有抑郁的感觉,体重也没有减轻,也能够正常上学,就是注意力略有影响。她首先说到了对家人的内疚,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感觉自己读书用了很多钱,给家庭造成了负担。但是事实上小雨并没有比同学多花什么钱... 父母必懂的五个亲子沟通技巧2025-10-28 良好的亲子沟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他们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上的快速变化,给亲子沟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亲子冲突频率明显增多。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心理治疗视角下的亲子沟通技巧,从而提高亲子沟通效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技巧一:营造亲密和温暖的亲子关系家庭治疗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相影响,家长和孩子构建起良好的关系可以满足孩子被爱和归属的需求。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都存在人际交往的困难,他们在班级和学校里感受不到爱与归属感。如果其亲子关系也紧张,在家里也不能感受到被接纳,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危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常常搞不清这一点:父母命令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并不抵触事情... 当记忆逐渐模糊, 爱是永恒的灯塔 —— 认知症的早期识别与科学照护2025-10-23 认知症(又称认知障碍症、痴呆症)是由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变、路易体病等多种因素导致大脑功能的进行性退化,表现为记忆、思维、语言、定向力、判断力、执行力等核心认知领域的损害,功能逐渐衰退的综合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认知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新增1例认知症患者,其中阿尔兹海默病占约60%~70%,血管性痴呆占约20%。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5%,85岁以上人群可达30%。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认知症患病率达5%~7%,预测患者数量已超过1600万。认知障碍就像一块无形的橡皮擦,一点点擦去患者对世界的感知,也让家庭和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科学的照护方法不仅能延缓病情,更能为患者和家庭带... 从AI依赖到主动学习:亲子共学破局指南2025-10-23 “妈妈,人工智能(AI)比我聪明多了,为什么还要自己想?不用AI写作业才是最笨的!”当孩子抛出这个灵魂之问时,家长才猛然意识到:AI工具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却也在悄然无声地瓦解着孩子主动思考的意愿。 当下,AI技术的普及似乎不再需要我们亲自学习,只需要让AI替我们完成。打开AI软件界面,输入数学题题干,几秒钟后便获得完整解题步骤与结果。输入作文题目,AI软件迅速生成完美无瑕的范文。AI工具正在以“高效学习”的表象渗透进日常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这种“即问即得”的便利,表面上节省了时间,提升了学习效率。然而,这种便利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与代价,一种隐秘的学习心理危机正在悄然滋生。 当孩子逐渐习惯于向AI寻求即时答案,他们的思维主动性... 支招给孩子需要的爱2025-10-23 小A,某中学重点班学生。品学兼优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爸爸,是妈妈独自将他抚养长大。妈妈从小就告诉他“你与别人不一样,你需要更加地努力才能让别人看得起。”要强的妈妈也身体力行,告诉他上进才有好结果。小A从小就比别的小孩努力很多。虽然失去了很多玩乐的机会,但看到妈妈因自己成绩优异而露出的笑脸,小A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小学到高中,小A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的学习对象。然而高三的他却在高考越来越近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成绩下滑、情绪暴躁,自己不能调整。心神不宁的小A在一个下午自习课走入心理咨询室,向心理老师倾吐了心声。原来,高考临近,妈妈很焦虑,并且将这种焦虑的情绪以“爱”的名义传递给小A。比如妈妈看到周末在家休息的小A看会儿... 如何破译那些无法言说的痛 —— 非自杀性自伤的科学解读与疗愈之路2025-10-23 “你知道吗?有时候我真的很想大声哭出来,但我的声音太小了,连我自己都听不见。我身上的一道道划痕,像是无声的呐喊,却无人理解。我并非真的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只有刀片划过皮肤时的刺痛和伤口愈合时痒痒的感觉才让我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在活着。每次我试图靠近他人,但总是被推开、被嘲笑、被否认、被误解。我的心里装满了无法言说的伤痛,它们像沉重的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 当我们看到青少年手臂上的隐秘伤痕时,心中常会充满了震惊、困惑,乃至恐惧。这些伤痕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秘密—— 非自杀性自伤。这是一种个体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反复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形式多样,包括割伤、烧伤、拔头发、吞食异物或过量用药、故意阻止伤口愈合等。 ... 努力换不来成功时,该不该放弃?2025-10-10 亲戚家的儿子这几年一直在考研也一直在失败,亲戚劝孩子放弃,但孩子却不愿意。亲戚跟我发牢骚:“努力了很久却换不来成功,就应该放弃才对,何必如此执着?”随后亲戚说,孩子现在听不进父母的话,想让我去帮忙劝劝。聊天中,孩子对我说:“我相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汗水一定能换来成功,所以我是绝对不会放弃的!”见他如此笃定,我不好意思再劝下去了。跟亲戚告辞时,孩子已经打开书本继续学习了,望着他努力的背影,我也不禁开始思考:努力了很久却没有成功,该不该放弃呢?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拆解为两个小问题:“努力是否一定能成功?”和“一直努力一直失败,要怎么办?”努力一定能成功吗?许多人在小时候都被灌输过一种观念: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