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须知2023-11-28 同事:当您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苦恼时,当您在人际交往中感觉困扰时,当您感到失落、孤单、彷徨、无助时,我们希望能够跟您在一起。我们可以倾听您的烦恼,排解您的困扰,同您一起面对问题。尊重您,理解您,抚慰您,帮助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全体教职工提供心理服务,欢迎您预约咨询。一、咨询对象亲爱的校全体教职工二、咨询内容有关心理发展、心理适应、心理障碍以及其他心理方面的咨询。三、咨询原则中心对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坚持保密原则,未经来访者许可,不会将之透露给任何单位和个人。但下述情况除外:(1)但如果您的信息暗示将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时,咨询师有权与其他方面联系;(2)来访者问题涉及法律责任时,如有必要,咨询师应将信息资料呈交给相关... 她为何走不出老父亲去世的悲伤?2025-08-28 心理困扰:老父亲走了,我没有了靠山阮女士六十来岁,多半年前,娘家老父亲九十岁高龄去世。兄弟姊妹送走了寿终正寝老父亲,把老母亲也做了妥善安排。按说,以阮女士的年龄,本该和大家一样可以照常安心地生活了。然而,让亲友们感到非常困惑不解的是,从老人去世后,阮女士就陷入了异乎寻常的悲伤。大家都想尽办法纷纷相劝。可是,多半年过去了,阮女士依然走不出悲伤,说起老父亲就泪流不止,有时候在家里待不住,会自己一个人跑出去,在外面漫无目的地走。最近,终于辗转联系上我,这天预约来访开始了心理咨询。阮女士伴着泪水诉说了上面的情况,然后说:“其实,大家劝我的话,心里都懂,都明白,可就是控制不住想到老父亲。”我问:“想到老父亲,自己都想到哪些... 惧怕“审判”眼光的研究生2025-08-28 坐在我眼前的是研二学生小丁,因为组会上汇报发言紧张到脸色苍白预约了心理咨询。小丁很准时,从轻轻敲门到在我的引导下就座,他始终没有抬头正视我,一直低着头不断地用双手摩挲着我递过去的水杯,偶尔斜着眼睛偷瞄我一下。我知道,他是想说点啥又不敢说。于是我轻声问道:“你预约的时候说组会汇报紧张焦虑,可以说说具体的情况吗?”小丁咬了咬嘴唇,深吸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嗫嚅道:“紧张,心慌。”“不着急,先喝口水。”感受到鼓励和轻松的氛围,小丁依然缓慢、磕巴但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起来。难以承受的学业压力小丁是跨专业考的研究生,由于专业基础比较薄弱,每次组会他都听不太懂师兄师姐们的汇报,感到非常沮丧和着急。更关键的是,由于专业基础知识... 被“困”住的男孩2025-08-28 小沈是一名高二男生,17岁,曾被诊断为“惊恐障碍(间歇发作性焦虑)”,就医服药后处于恢复期。复学后,因为反复出现的焦虑,主动寻求心理治疗。治疗中,小沈的语速很快,说话思考时习惯低着头反复揉搓双手,双手十指修长,但指头有许多翘起的死皮。不论是行走还是静坐,小沈都习惯佝偻着背。即便只是第一次治疗,我也立马感受到了小沈的焦虑。爸爸的爱太假了小沈是由父亲主要照料的,幼儿园有段时间父亲沉迷钓鱼,忽视了对他的照顾。小沈说,那时候奶奶经常会来看望他,每次奶奶要离开时他都会哭着不让奶奶走。读小学后,住得离奶奶远了,见面少了,感情也淡了。小学开始,父亲突然强势介入小沈的学习,父亲的教育非常严苛,从小就让他做很多理科题目,目的是培养理... 让家庭成为孩子心灵的温暖港湾2025-08-22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被抑郁阴影笼罩。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正在经历的“心理海啸”,也正是精神卫生服务年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我国将2025—— 2027年确立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精神卫生服务年的核心任务,是构建覆盖“预防-干预-康复”的全周期守护体系。而家庭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首要基石,应当成为这一体系的核心枢纽。当我们在服务年中聚焦家庭,就是在为孩子的心灵成长筑牢第一道“防洪堤”。家庭:孩子心理成长的“土壤”与“气候”● 家庭既是孕育生命的土壤,也是塑造心灵气候的生态系统核心家庭的角色缺位哈佛大学长达20年的追踪显示,父亲每周投入10小时以上高质量陪伴的孩子,青... 运动如何成为精神健康的科学良方?2025-08-22 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正经历着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传统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在改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应对药物副作用方面仍存在局限。在门诊和病房的诊疗活动中,患者和家属经常会询问是否有可以不在医院场景下进行的辅助治疗。2024年国家卫健委的16个部门联合启动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同时2025—2027年也是我们国家的精神卫生服务年,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简单可及的辅助治疗手段,在改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躯体健康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如何将运动、体重管理以及精神疾病的治疗有效地结合起来,最新科学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规律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更是改善心理状态的天然“良药”。科学家通过分析全球256项临床试验、超1... “家”倍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2025-08-22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需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这既是社会的共识,也是社会的痛。随着社会竞争加剧、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爆炸式发展以及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的改变,青少年面对的压力源越来越复杂,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逐年增长,每年全国各地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屡有发生,令人心痛,值得深思!为什么青少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呢?青春期开始后,青少年会进入一段情绪的疾风骤雨期,就是我们常说的叛逆期。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发育逐渐成熟,身体激素水平会发生很大变化,可是他们的心理成熟度和情绪调节能力不协调。当心理成熟的速度滞后于生理成熟时,青少年的内心就会随之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此时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发展,表现为关... 该怎样与女婿和谐相处?2025-08-14 Q老师,您好!我今年六十八岁了,就一个女儿,婚后住在另一个小区。两年后,因为划片招生,为了外孙上小学方便,就让他们三口把户口迁过来,和我们老两口住在一起。没想到住日子长了,女婿和我们老俩口双方的关系却越来越不好了,矛盾越来越多。首先是生活习惯的矛盾。先说这穿戴。女婿冬天连毛衣都不穿,只穿件衬衣,外面套件羊绒大衣,那能暖和吗?再说这吃水果。水果稍微有点磕了碰了不鲜了,他就不吃,嫌这样的水果不好。再说这交朋友。那天很晚了,家里还不见女婿回来,最后是我和女儿找到了他们喝酒的地方。结果,女婿还很不高兴,回来和女儿吵起来,说这样让他很没面子。还有是交流方面的矛盾。我想既然一家人,就不该拿女婿当外人,对女婿看哪该嘱咐,就直来... 爱,是孤独灵魂的相互救赎 —— 观《这个杀手不太冷》有感2025-08-14 《这个杀手不太冷》修复重映,优秀的作品往往具备穿越时间的力量,时隔30年再看,除了对时光流逝的唏嘘外,还多了对“爱与孤独”的思考。影片讲述了冷酷的职业杀手莱昂与失去家人的小女孩玛蒂尔达在向黑警复仇过程中互相救赎的故事。孤独是永恒的话题著有《百年孤独》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孤独是一个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当我们在生活中提及“孤独”时,往往带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感觉,而是一种深刻的存在状态,贯穿于我们的生命历程,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行为。莱昂,19岁偷渡来美国的意大利人,不懂英文,多年来靠“杀手”职业来维持生活。每次利落狠辣执行完任务后,回到自己的居所,就从冷酷杀手变成日子规律又乏... 《漫长的季节》:心理创伤的漫漫疗愈2025-08-14 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是辛爽导演的作品,讲述20年来,北方小城几个家庭被裹挟进一桩凶杀案,由此发生的一系列意外故事。由时间开始的片名和故事从剧名来看:漫长,季节,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都跟时间有关系。漫长,是一种感觉,一种关于时间的感觉、体验;季节,是一种认知,是对时间的概括、分类。当人们学会了概括和分类,也代表人类有了关于时间的概念。什么是时间?时间是因果。因果,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认知,就是把一些事情联系起来,进行了归纳、类比和推断,比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其物如故,其人不存……先来后到,变成一条线:四季更替,前因后果。时间,就这么诞生了。可以说,时间是人类大脑的产物。因为我们的存在,... 基于儿童、为了儿童 —— 浅谈幼儿教师该如何充分使用班级家长群2025-08-06 在一次业务学习会上,苑老师略带苦恼地说,“我们班家长群可安静了,我每次往群里发了孩子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家长们都不怎么回应。这次我们班邢老师离职,换了一位老师,我在群里介绍新老师,家长群里反映很冷淡,欢迎新老师的寥寥无几。”有着多年带班经验的韩老师说,“现在的家长不一样了,前几年的家长群还挺热闹,老师发了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家长们跟着留言,现在少了。”张老师也提到,“我们班级的畅聊群一直都挺冷清的,就见老师们自说自话、发图片、发视频,家长们的回应都淡淡的。”苑老师的苦恼引起了组内老师的共鸣,也引起了年级主任的关注。在移动互联时代,以微信群为主体的班级家长群是家园联系的标配,本着“信息共通、理念共享、情感共鸣”的家园互... 婚姻里的“失语症”2025-08-06 王伟刚谈成了一笔大单,兴致勃勃地回家,故意没掏钥匙,而是敲了三下门。妻子李婷打开门,皱了皱眉:“没带钥匙啊?敲什么门?”王伟笑嘻嘻地说:“今天签了个大单!”李婷转身回厨房,淡淡地说:“你上次也说大单,结果提成也没多少。”王伟的笑容僵了一下,但还是跟进去,想继续聊:“这次我可能会升职……”李婷打断他:“升职?你都说多少次了?孩子明天家长会,你记得吗?上次你就忘了!”王伟的兴奋劲彻底没了,默默走到沙发坐下。李婷见他没回应,语气更急:“我说话你听见没有?每次一谈正事你就装听不见!”王伟仍然没说话。李婷越说越激动:“你这是什么态度?要么不说话,要么一开口就敷衍我!是不是觉得我烦了?”王伟终于忍不住:“我不说话你急,我说话... 总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的心理真相2025-08-06 王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个情感困扰:她在与男友相处时总是控制不住脾气,导致两人关系紧张。但令人困惑的是,她在与朋友、同事交往时却能保持温和友善的态度。这种“选择性暴躁”的现象让王女士既苦恼又困惑,她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状况。这种现象其实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在职场和社交场合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可一旦面对最亲近的伴侣或家人时,却容易情绪失控、言辞激烈。这种看似矛盾的表现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层的心理原因。为什么我们总对最亲的人发脾气?● 安全感让我们卸下伪装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情绪想象成一杯水,在外人面前,我们都小心翼翼地端着这杯水,生怕洒出来。可一旦回到家,我们就会放任它肆意倾泻—— 这是因为安全感让我们卸下了伪装,也让... 跳得高,也要踩得准 —— 解读“盲目跳槽”引发的职业困局2025-07-31 张扬(化名)毕业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市场部策划”。工作两年后,他就产生了厌倦感,公司主要服务中小客户,项目预算低,创意受限,他觉得才华无处施展;他对薪资也不满意,朋友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年薪是他的几倍。当时,这位朋友就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正在急聘“市场推广经理”一职,张扬并不了解金融行业,但朋友信誓旦旦地说:“做市场都是相通的,进去再学也不迟!”虽然心有顾虑,可张扬还是决定跳槽,并在朋友的推荐下通过了面试。出于对原公司的不满以及高薪的诱惑,他的辞职是“闪辞”,事先没有和同事打招呼,工作也没交接,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结果,他负责的一个重要活动因无人跟进被迫延期,部门经理在团队群里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