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更有效 —— 家校协同应对特殊儿童的“退行行为”

时间:2025-11-11

“孩子学的技能又退步了,怎么办?”在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常常会有这样无奈的发现。

特殊儿童的学习往往依赖小步子多循环、结构化的重复训练,一旦日常训练节奏被打断,技能就容易消退。因此,特教教师和家长常需要共同面对一个现实:孩子们好不容易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还”回去了。

什么是“退行行为”?

退行行为是指个体在压力、环境变化或训练中断时,出现能力倒退的现象,表现为已掌握的技能暂时性退化或行为模式退回早期阶段。在特殊教育中,这种现象更常见于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如自闭症、智力障碍),可能与记忆提取困难或泛化能力不足有关,而非心理上的“主动放弃”。

特殊儿童退行行为的典型表现有:

能力倒退:已掌握的技能熟练度下降,如原本能独立进食的孩子突然需要喂饭,或已能使用短句沟通的孩子又回到仅用单词表达。

行为变化:情绪波动增大,如易哭闹、抗拒任务;或重复刻板行为增多,重复摇晃身体、排列玩具。

适应性减弱:抗拒新环境,更依赖固定流程,如坚持用旧玩具、拒绝新物品,对日程调整表现出强烈抵触等。

为什么特殊儿童更容易出现“退行”?

 生理因素

生活节奏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状态,进而干扰其学习能力的稳定性。其中,睡眠紊乱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下降和情绪调节困难,比如原本能安静上课的孩子,可能因为睡眠不足而变得易怒或难以集中精力。同时,饮食变化也会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比如摄入过多高糖零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加剧情绪问题,使孩子更容易感到疲劳或烦躁。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孩子通常能够较快适应作息调整,但特殊儿童由于神经发育差异,其生物钟调节能力较弱,即便是微小的生活变化也可能引发较大的行为波动。

 认知因素

特殊儿童的学习过程高度依赖重复强化和结构化环境的支持,这使得他们在训练中断后更容易出现技能退步的现象。其核心原因有二:

一是记忆巩固困难。普通儿童学会洗手后可保持数日,而特殊儿童因工作记忆缺陷会快速“丢失”技能。

二是泛化能力弱。孩子在学校能够熟练使用沟通卡表达需求,但回到家中后,仅仅因为卡片摆放位置改变这样的环境变化,就可能完全无法运用这项技能。

这种退行现象本质上并非真正的“遗忘”,而是孩子在新的环境背景下难以有效提取和运用已学技能。

 环境因素

当家庭和学校的干预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时,特殊儿童更容易出现技能退步的情况。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结构化支持的中断,在学校环境中,孩子能够依靠视觉课表和固定流程获得明确指引,而家庭往往缺乏这些必要的提示系统,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其次是家庭训练的连续性不足,家长若中断个别化教育计划,会削弱技能巩固效果;最后是不当的应对方式,比如有些家长出于焦虑而强迫孩子“补练习”,这种做法可能引发抗拒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孩子的适应难度。

特殊儿童“退行行为”的应对策略

 制订“生活过渡计划”

无论是假期、返校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调整,都可以通过渐进式过渡减少退行风险:

保留少量每日训练任务,例如每天进行15分钟左右的认知训练,但要注意将训练时长控制在孩子能够保持专注的时间范围内;

采用视觉化时间表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每日安排,这样能有效减少因日程变化带来的焦虑感;

要特别注意逐步恢复作息节奏,比如在假期结束即将返校的前3天,通过模拟学校生活的规律性安排,帮助孩子提前适应即将恢复的学习生活节奏。

 在生活中巩固知识

将知识巩固融入日常生活,能显著降低孩子的抵触情绪:

家长可以巧妙利用各种生活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在做家务时,邀请孩子一起认识蔬菜种类、数碗筷数量,这既能锻炼数学能力又能加强语言训练。

去超市购物时,可以引导孩子指认商品、观察价签,这种活动不仅能提升认知能力还能培养社交技能。

对于不同能力的孩子要灵活调整方法,比如无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可以使用沟通板来代替口头回答。

这种自然情境中的学习方式,让知识巩固变得轻松而有效,孩子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技能训练。

 情绪疏导:用游戏打开心扉

情绪疏导对特殊儿童适应过渡至关重要,而游戏是最自然有效的疏导方式。

象征性游戏能力指儿童能够运用想象力,用物品、动作或语言来“象征”或代表其他事物进行游戏的能力。对具备此能力的孩子,可以采用沙盘游戏或绘画等艺术形式,帮助他们安全地表达内心可能存在的焦虑情绪。

针对认知能力较弱的孩子,则更适合采用感官游戏的方式,比如准备装有不同材质的触觉箱,或使用能发出舒缓声音的音乐玩具,这些都能有效帮助孩子平复情绪。

此外,预防性措施也很关键,家长可以在返校前为孩子准备个性化的社交故事,通过照片配合简单文字的形式,提前预告学校生活的场景和流程,这样能大大降低孩子面对环境变化时的不安感。

 家校协作,做好“退行预案”

特教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家庭训练方法:

比如社交适应,将孩子在校活动的照片制作成“学校回忆相册”,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家长和孩子一起翻阅,提前熟悉返校后的生活场景;再比如感觉统合训练,用干毛巾轻轻摩擦孩子手臂、背部,改善触觉敏感。在暗房中用手电筒照出光点,让孩子用手指跟随移动,这是一种视觉追踪游戏。这些活动安全且无需专业器材。

此外,保持沟通也至关重要。建议家长每周与教师沟通1次,及时调整方法。同时要特别注重正向激励,通过记录和肯定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持续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假期对孩子学习进程的负面影响。

退行是特殊儿童学习中的常见挑战,通过环境支持和持续训练,他们通常能较快恢复原有水平,甚至因生活场景的泛化获得新进步。家长和老师需保持耐心,避免因焦虑施加压力。只要方法得当,孩子们一定能稳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