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真正厉害的人,都把玻璃心炼成了不锈钢的2023-03-30 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一路上,我们会经历各种刀山火海,遭遇各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有人在千锤百打中不断沉沦,也有人生猛地一路高歌前进。随着年纪的增长,你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心境二字。内心强大,自然能够遇山开山,遇水架桥,无往而不利。而一旦你脆弱一点,生活只会毫不留情地将你剔除出局。正如董宇辉所说:这个世界并不会一直善待你,你的脆弱有时候会成为致命的缺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漫漫人生中,不断强化自己,将玻璃心换成钢的。塔勒布曾在《反脆弱》中,提出过两种人生状态:第一种人遇到不如意的事,会像橡胶球一样,掉在地上不仅不会坏,反而会弹得更高。而另一种人,就变得像玻璃球,一旦掉到地上,就会摔碎成一... 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迹象:稳2023-03-23 古语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做人最重要就是:遇事稳得住、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有始有终。如此,才能在稳中前进,在前进中有所得。可见,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迹象就是:稳。情绪稳有人曾说:“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其所困。黄渤第一次拍戏时,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劫匪,他早早就到了现场等待。准备拍摄时,副导演却用质疑的目光上下打量着他,不耐烦地问道:“谁让你来的啊,纯粹就是胡闹。”他当时既生气又屈辱,很想转身就走。但是他没有,反而更加用心地去投入戏中。他将一段戏用不同的方式演了出来,并且正式拍摄都是... 《瓦尔登湖》:真正的断舍离,是整理自己的内心2023-03-23 翻译家徐迟曾说: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际,正是阅读《瓦尔登湖》之时。被问到个中缘由时,他解释道:因为《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恬静的书,智慧的书。19世纪中期,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风靡全国。作家梭罗在经历诸多失望之后,把心思转向自然,开始长达两年的森林生活。两年后,他走出森林,完成了《瓦尔登湖》。有人说,这本书让人充满对简单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股清流。的确,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走进瓦尔登湖,就会发现:摒弃物质欲望,勇敢直面内心,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摒弃物质,减去生活的负担。1845年3月底,梭罗拿着一把斧头来到瓦尔登湖畔。他钻进森林,砍下一根根原木,用最原始的方式,搭... 和情绪价值高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2023-03-23 杨天真曾说起朋友房琪给她的感受,就3个字:多接近。自从她认识房琪后,她就会时不时地找她连个麦,和她一起拍视频或者找机会聊天。杨天真感叹,房琪身上自带了积极的能量场,当她感到这种积极、富有魅力的生命力时,就会忍不住想和她处于同一频道。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人与人的交往,本质是能量的流动互换。情绪价值高的朋友,是你重要的能量来源。和他们在一起,你将获得一种无声的滋养。和情绪价值高的人在一起,少烦。电影《触不可及》中,白人富翁菲利普因一次跳伞事故瘫痪,急需找一位护工来照料自己。他聘请过很多高级的护理人员,但他们无一例外,连一周都没待上就被他辞退了。反倒是一个野蛮、粗鲁的黑人——德瑞斯,留了下来。原来,其他护工都把菲利普当... 不论和谁相处,都要学会“间歇性冷漠”2023-03-23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身边有位朋友经常找你抱怨生活,听得多了,心里突然变得不耐烦起来;周围同事都在开心热闹地聊天,原本参与感十足的你,却在某个瞬间,只想一个人静静待着。上面这种内心涌出的负面感受,正是为了提醒你:情绪需要休息了。情绪的弦如果绷得太紧,精神这把弓箭迟早也会断掉。所以,我们需要“间歇性冷漠”来为情绪适当松绑,通过暂时远离情感漩涡,平心静气重纳心底清凉。说到底,长久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张弛有度的相处节奏。不论和谁相处,学会“间歇性冷漠”,就是把握住了快慢有致的相处之道。适度共情是善良过度共情是负担。从心理学角度讲,“间歇性冷漠”能够帮助我们明确个人边界,将共情力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而作为人际关系的黏合剂,适... 如果你内耗太多,不妨读读《心流》2023-03-09 在一次访谈中,余华和罗翔谈到精神内耗这个话题。余华说,内耗就像自己的写作过程,当找不到一个出口时会犹豫不决,想么写又想那么写,而当终于找到出口时,这种感觉就会自然消失。那么,到底该如何为纷乱的情绪寻找出口?心理学家米哈里,曾在《心流》中提到:做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时,能特别专注地投入,并得心应手,这时人会产生一种浑然忘我的愉悦感。比如:看一本书如痴如醉,忘记了时间;跑完十公里,挥汗如雨却无比兴奋......心流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获得内心的秩序,也就远离了内耗。停止纠结专注是产生心流的关键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接到一个任务,思前想后,总觉得自己做不好,迟迟不肯动手;参加一场考试,过程中却始终不... 生命的高度2023-03-09 人这一辈子,就是一场不断向上攀登的修行。提升自己的高度,方能翻山越岭,立于群峰之巅。善是德行的高度孟子讲: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良,是生命之根基,是德行的至高点。生而为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存善心,行善事。京剧泰斗梅兰芳先生,在绘画上造诣很高。有一天,某家小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艺人梅兰芳卖画。其实是有人借他之名卖画赚钱。起初,他打算揪出冒名的人,为自己讨回公道。但看到盗版画作时,他发现对方画功不俗,四处打听后得知,卖画人是个落魄书生,为养家糊口才出此下策。梅兰芳于心不忍,不仅放弃追究对方冒名的罪过,还接济了对方。对方见他如此好心,深感惭愧,主动撤掉了“梅兰芳”的招牌。旁人也对他心生钦佩,称赞他为人善良,宽厚仁德。古... 与人相处:观其已然,悟其必然,顺其自然2023-03-09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人与人相互连接。有连接,就容易有摩擦,有恩怨。相处是一门学问,和别人交往,是每个人都要修行的课题。赵玉平老师说,与人相处的智慧可以浓缩为“观其已然,悟其必然,顺其自然”。从过往中识别人心,从人性中看出必然,从时间里看清缘分。看清因果,保持边界,来之不拒,去之不留,才是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观其已然。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帮助下,成为一代霸主。几十年后,管仲病重。齐桓公前去探望,并向他询问国事。管仲说:“易牙、竖貂、开方这三个人不能信任。”齐桓公不解。他问道:他们爱我胜过爱他们的家人,父母死了也不回去奔丧,怎么不值得信任呢?管仲说,一个人连自己的至亲都不爱,又怎么会真心爱国君呢?管仲病重不治,... 人生觉醒2023-03-09 《瓦尔登湖》中,有这样一句话: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只有在我们醒着时,才是真正的破晓。成长不代表成熟,觉醒才带来蜕变。岁月如居,人生海海,有人浑浑噩噩,始终囿于生活的纷繁。有人却以生活为炼厂,在世事中洗净铅华,淬出一份难得的清醒。他们生活自律,社交自觉,内心自洽,将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生活自律。知乎有这样一则提问:“不自律的人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有个回答直戳人心:“被命运反复羞辱,却毫无还手之力。”很多时候,并非生活刻意刁难,是我们一次次选择了放纵,以至于到头来,只能对现实心余力绌。微博上有位网友,记录了自己一天的生活:早起打算看书,困意难当便又眯了会儿,结果再睁眼已十一点,看书计划泡... 一个人不快乐的根源:想的太多2023-03-02 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凡事不破不立人活一世,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应该突破的,也是自己。自强者胜,自胜者强。一个人的强大,从停止胡思乱想开始。不要多想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曾国藩说过:“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这16字,道尽了人生最好的状态:对过去释怀,对将来坦然,对现在尽心致胜。汉宣帝时,长信少府夏侯胜因反对皇帝升格“庙乐”而被群臣弹劾,而丞相长史黄霸仰慕夏侯胜的学识,不肯在弹劾书上签名,也被一同举报。皇帝一时气急,将两人都打入了死牢。在狱中,黄霸趁此机会向夏侯胜请教《尚书》。夏侯胜苦笑道:“咱俩即将赴死,读经有何用呢?”黄霸正色回答道:“孔子有言,‘朝闻道,夕可死矣。’当下学有所... 收敛自己2023-03-02 《警世通言》里说:“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经历越多,越觉得,人活一世似乎谁都逃不过这个定律:一旦走到极端就会生出祸端。气球太大会爆,杯子太满会溢,做人太狂会倒,不加以控制的人生,终究会是一场灾难。走过半生才明白: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是放纵,而是学会控制。人生真正的醒悟,从“收敛自己”开始。收敛脾气,收获福气。国外有句谚语说的很对:一怒之下踢石头,只会痛着脚指头。遇事太过情绪化的人,往往过不好这一生。真正厉害的人,都能够稳定情绪,不仅让他人感到相处舒服,自己的人生也掌控的足够舒心。字节创始人张一鸣在业界一直以没脾气著称,连下属都从没见过他生气。其实公司经营状况不断的那两年,他也曾屡屡... 一半一半2023-03-02 莫言在《檀香刑》里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十全十美。”花开则谢,月满必缺,十全十美之后,紧接着的是凋零与缺憾。所以老祖宗的智慧常讲一个“半”字。清代的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看懂了这个“半”字,就能品出人生的真味。友谊:一半是牵挂,一半是忘记清代诗人厉鹗《赠友人》一诗中写道: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朋友不一定要经常联系,但肯定不会忘记对方。偶尔想起对方,心中还是会泛起一丝丝的牵挂。无事时的互相惦记,才是朋友的真正标准。有些人,虽然也叫朋友,但是惯于趋炎附势,捧高踩低。你以为他是崖畔一枝花,其... 年少偏爱多巴胺,中年才懂内啡肽2023-03-02 前阵子,我去大西北转了一圈,发现一个现象。西北地区的牧羊人,通常手上都会带着一块盐巴。盐巴是食草动物的必需品。牧羊人知道,只要他手上拿着这块盐巴,就能诱惑这群羊,让它们永远不会跑。盐巴是牧羊人的统治武器,也是囚禁羊群一生的秘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像这块盐巴一样,让人沉沦,又束缚其中。打一把游戏,刷一会短视频,看一部电视剧,都能让你瞬间感觉很爽。但是时间长了,你就会陷入浑浑噩噩、迷茫空虚的境地。其实,这些上瘾性行为的背后,都是因为一种人体激素——多巴胺。多巴胺是最廉价的毒药。它能让我们毫不费力地感受快乐,也能拉扯着我们不断下沉。真正长远的快乐来自内啡肽。它需要我们克服意志,经历痛苦,才能享受到踏实的愉悦。... 《狂飙》:人这辈子最大的失败,是败给了自己的情绪2023-02-23 《狂飙》结束后,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京海的黑恶势力,以及背后的保护伞被连根拔除,所有的反派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又重刷了一遍剧情,从这些反派的悲剧人生里,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情绪易失控。他们这辈子,不是败给了对手,不是输给了气运,而是败给了自己的情绪。徐江,败给了暴躁《菜根谭》里写道:“躁性者火炽,遇物则焚。”性情暴躁易怒的人,就像一个行走的炸药桶。稍不顺心,就会被点燃心中的怒火。冲动者,还会做出伤人伤己的事情,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狂飙》里的徐江,就是这样一个暴躁、凶狠的人物。他有一个宝贝儿子,徐雷,在电鱼时不小心触电溺水身亡。但徐江却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儿子一定是死于谋杀。当得知竞争对手白江波曾雇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