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生活观:降低期待2022-11-16 知乎上有人提问: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有个高赞回答特别扎心:对一切事物抱有高期待。但现实却是,人人都处在高期待的状态:和伴侣赌气绝食,想着他会把饭菜端到床边求原谅,却发现对方选择视而不见;精心P图半小时,希望发朋友圈后能等来一大波赞,却半天没有动静;熬夜做好一份文案,渴望交上去后被领导表扬,却连句评价都没有。我们总是对一切充满期待,最后才发现:不是所有期待都会有回应,更多时候只是徒增了自己的痛苦。所有的失望,都源于怀有不该有的期待。高期待,正在围困你的生活。在《允许自己虚度时光》中马德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慢慢明白为什么我不快乐了,因为我总在期待一个结果。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得深刻;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 《平凡的世界》:读懂王满银,我们才能过好这一生2022-11-16 《平凡的世界》中,谁的结局最为圆满?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当我把王满银的名字写在这答案之中时,一定会有人感到意外。王满银是这部小说中闻名乡里的“逛鬼”,他作为一名农民,却是生来就对打理土地不感兴趣。改革开放之前,他就喜欢投机倒把,倒腾商品,不专心经营土地。改革开放后,更是彻底脱离土地,扔下老婆孩子而奔向城市,美其名曰去“做生意”,而完全不管老婆和两个孩子如何生活。不仅如此,王满银这“逛鬼”还在外面找了个南洋女人,将这南洋女人领回家,甚至想趁着兰花熟睡时爬进那女人的被窝。因为这事儿,兰花气不过,吞了老鼠药。幸好,那老鼠药是王满银当年制作的假药,兰花才得以安然无恙。按照常理,一般人经历这样的事情... 《穿过悲伤的河流》:人活着,拼的是自愈能力2022-11-09 美国记者卡罗尔·史密斯有句话说的好: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愈合的一部分。她就职于《西雅图日报》,是媒体圈响当当的记者,连续7次获普利策奖题名。她采访过无数人,亲历过生离死别,写过数百篇报道。为了鼓励他人,更为了救赎自己,卡罗尔用7篇最为震荡人心的故事,编成了一本书——《穿过悲伤的河流》。此书一经出版,便如救命稻草般被人抓住,不少读者评其为。在生活中挣扎的人必读书目。当你含泪读完这些生命故事,终会明白:每个人都曾伤痕累累,但自愈力却是无边苦海中救命的唯一浮木。人生,就是一条“悲伤的河流”。当你翻开这本书,首先会看到卡罗尔像外科医生一样,解剖自己的故事。她曾经的人生风雨顺遂,却在儿子出生那一刻,陡然滑向深渊。儿子克里斯... 无法重来的一生,什么才最重要2022-11-09 三毛说:“今日的事情,尽心、尽意、尽力去做了,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高高兴兴地上床恬睡。”人生也需要这种通透的智慧。这一生,别太执着于某个结果。无法重来的一生,尽心。郑州大妈苏敏自驾游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两年前,苏敏56岁。为了完成看世界的梦想,她用多年来积攒的钱买了一辆小汽车,带上锅碗瓢盆,开始了一场一个人的旅行。苏敏说:“我想跟生活请个假,不做他的妻,不做孩儿她妈,不围着一日三餐转,不跟着柴米油盐走,只想做回我自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为了节省开支,她支帐篷睡在停车场、加油站,住过空无一人的马路,也住过湖边、海边和雪山。每个月2300块的退休金不够油费,她就自学拍视频和剪辑,当起了博主。“离家出走”的两年里,苏敏自... 苏东坡: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2022-11-09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林语堂说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伟大的作家、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还是个高品位的生活家、美食家,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旷达的胸襟。然而反观他的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起起落落,屡遭贬谪,漂泊不定。但成就其伟大的,往往是最落魄时,就如他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苏东坡就是从苦难里开出的一朵花,尽管饱经风雨,依旧笑对人生!最高的智慧:大智若愚装糊涂。对于苏东坡,我喜欢用“横空出世”这个词。正如王国维所说:“这样的大天才世所罕见,要五百年甚至一千年才出一个。”但比起聪明一世的天才,屡遭贬谪的他却更... 不喜欢我的人,我也不喜欢你2022-11-09 在十九世纪的奥地利,有一名天生患有佝偻病的男子。他畸形、丑陋、瘦小,走到哪儿都不招人喜欢。有人羞辱他今后只能当个修鞋匠,也有人嘲讽他得不到任何女孩的芳心。可不管别人如何打击他,他都不为所动,而是按部就班地过好自己的生活。最终,他获得博士学位,成了优秀的医生,娶回漂亮妻子,拥有了幸福的家庭。他还基于多年研究,开创“个体心理学”,成了一代心理学大师。这位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德勒,他用亲身实践告诉大家:人生最要紧的事,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2015年,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深受他的启发,共同写就了哲学著作《被讨厌的勇气》。书中以一位哲人与青年对话的形式,将人际关系难题抽丝剥茧,帮无数读者克服了害怕被人厌恶的心态。他们认为...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别人2022-11-02 人们常说:你是谁,就会遇见谁。深表同感,走过半生,越发的感觉到:其实遇见谁,发生什么事,看似是命中注定的,实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别人。同频的人,才会相互吸引。《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说:“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有德的人,会遇到同样品性高尚的人;失德的人,会吸引同等品性卑劣的人。梅兰芳和齐白石,都是历史上的“大师”。一个是京剧大碗,一个是书画大家。初到京城时,梅兰芳已经家喻户晓了,而齐白石还没有什么名气。在一次展览中,梅兰芳看到了齐白石的作品,被他的才华吸引。两人不知不觉的交流起来,发现性情相投,于是成为至交。后来,梅兰芳更是拜齐白石为师,学习绘画,自此,两人的友谊流传至今。一... 维持一段关系最好的方式2022-11-02 人人都有一段难忘的过往和经历。但当灯火阑珊,曲终人散,所有的故人和故事,都已成为回不去的序曲。有时,我们会因为太在乎,质问对方的过去,也会因为怕失去,翻起对方的旧事。追问太多,你会失落;了解太多,你会伤心;深究太多,你更会疲惫和心累。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已属偶然,相爱更是艰难。我们没办法舍掉对方的曾经,也没办法割断对方的过去,人都是经由他爱过的人、经过的事,成长起来的。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好好爱一个人的今天和现在。在《神探小洛克》中里,化生医生对玛丽说:“你的过去我未曾参与,那是我的遗憾,你的未来我申请加入,那是我的荣幸。”其实,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过去。你的不问,是给对方的信任,你的不究,是对彼此的尊重。过日子不... 深耕自己2022-11-02 深耕,是在为自己的人生造势。美国哈佛的著名校训曾精辟地诠释了“勤奋、机遇和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你就成功了。真正的高手,懂得为自己提前做好准备。因为他们早已顿悟:偶然的机会,只对那些懂得蓄力的人才有意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受益至今。两个生活在贫苦山村的年轻人,一个整天梦想着发大财。想着把山货卖成黄金价,奢望一举翻盘,却从不付出行动,每天游手好闲。另一个是个木匠,他每天早出晚归,脚踏实地的做着木工活,每天琢磨怎么把木材做得更加精致耐用。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木匠的木工活已经炉火纯青。一天,他的才艺被一个路过的城里人看重,他们合伙开店,做的家具在城里大卖。没过几年,木匠就在城里买了房,过上了舒... 你为什么要把人生的遥控机交给别人?2022-11-02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在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我们先从“自我价值”这个心理学的名词说起。自我价值,顾名思义,是一种主观的,源于自己内心的感觉和自我评价,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主观评判。比如,当你花了8000多块钱,在苹果官网买了一部刚出的苹果手机,而你的朋友还没见过这个新款,他们都认为你买的手机是山寨的,说它最多只值几百块。你会生气吗?不会!因为你非常确定你新手机的价值!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古董收藏爱好者,你看上了一件古董,你不敢确定它是不是真的,但你又害怕错失机会,于是倾尽身家花了近百万买下它。这个时候,你就会十分在意别人,特别是那些权威人士对这件古董的评价,别人的一句话也许就会让你寝食难安。因为你对它的价值没底,所以...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控心高手2022-10-26 《黄帝内经》言:“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人本身就有绝对控制事件的能力——心神。但世人绝大多数都控制不好心神,都被事情本身控制了。只有真正厉害的人,才懂得做任何事都关注自己的心。懂得控心的人,做人做事大多心态正,心气平,心欲少。万法唯心,万道唯心,成人成事须先从炼心开始。心态正,古文《大学》篇讲,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心。正,中也,不斜不歪是正。作家刘墉讲过这么一件事,他的一个同学跟他抱怨自己公司领导安排的活多,开的工资少,还整天挨领导的批评。这个公司简直没法再继续呆下去,他满是抱怨,听上去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他冤屈心里也憋屈。刘墉听罢,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反而故意跟他同学说:“这么坏的领导,你辞职... 优秀的父母,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2022-10-26 我都说100遍了,你为什么就是听不进去呢?在孩子的教育中,你是否有同样的困扰呢?为什么跟孩子掏心掏肺地讲那么多道理就是没有用呢?你以为把你的经验教训统统讲给他听,希望他少走弯路,其实他基本上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为什么呢?因为你不懂心理学的7385定律。 7385定律又称为麦拉宾法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拉宾通过10年的研究,分析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得出的结论。人们在接受沟通信息的时候,只有不到7%是来自你说的内容,有38%来自你说话声调的高低, 55%来自你的肢体语言。 明白了吧,这就是为什么你说的道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的原因。因为他接受到的信息根本不是你讲了什么,而是你用什么样的语调和用什么样的肢体语言跟他讲。也就是说,比语言更重要的是你的语... 你的焦虑情绪,跟这两个字有极大的关系2022-10-26 焦虑的来源,自媒体时代,人们对努力的定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于是,我们接收到了各种关于努力的描述和分析,再加上有镜像神经元的存在,我们总是会把努力这两个字往自己身上联想。但是,你真的有努力吗?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不分白天黑夜地狩猎和采摘,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到了农耕时期人们终于不用再四处奔波了,但是靠天吃饭的本质,又决定了人们有丰收的年景,就有灾荒的年景。所以,不管你怎么耕种和努力,饿肚子这件事并不由你决定。到了工业社会,机械化耕种使粮食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了。再加上粮种的不断改良,这时候人们不会再为饿肚子发愁了。只要一个人正常地工作,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什么是正常地工作?就是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这个... 看了撒贝宁的“躺平哲学”才发现很多人不懂躺平,只会摆平2022-10-26 以前别人骂我废物:你说谁呢?现在别人骂我废物:看人真准!”“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能不能做,能不能明天做能不能交给别人做。”“输在起跑线总比输在终点好,省了一顿跑。”以上这些段子,流行于“躺平生活指南”“反内卷互助联盟”等豆瓣兴趣小组中。他们高举“躺平,是一种态度”的旗帜,用消极逃避的态度来消解生活中扑面而来的压力。在我看来,这并非躺平,只是摆烂而已。撒贝宁曾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阐述了他的“躺平哲学”:躺平不是消极的,而是在你付出了一天的辛劳努力,受益颇多,感觉酣畅淋漓。回到家躺在床上后,脑海里还浮现着今天的场景,还在回味着其中的能量和快乐,然后慢慢地入睡。很多人自欺欺人地以为,只要逃避了问题,问题就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