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治愈才是人生最好的治愈2023-02-23 作家连岳先生曾说:“25岁以后,就不要再怪原生家庭了。”许多人认为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但原生家庭只是一个人前半生的宿命,最终决定你能走多远、能过什么样生活的,从来就是你自己。正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主人公塔拉。她生于噩梦般的原生家庭,却通过教育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自我救赎。“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出自《圣经·诗篇》,原句是“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这句话有两种阐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寻找”。既是逃离原生家庭,也是寻找真正的自我。不管原生家庭带给你多么可怕的负面影响,你都能摆脱旧的自我,塑造新的自我。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在美国爱达荷州的巴克峰,有一个信仰极端的摩门教家庭... 如果生活太无趣,就去看看《绿山墙的安妮》2023-02-23 1906年,71岁的马克·吐温卧病在床,垂头丧气,萎靡不振。这天,他随手翻阅一本书,却不想这一看便如痴如醉,废寝忘食。一口气读完后,马克·吐温竟像孩子般激动地不知所措,立刻给作者写了封信,表达自己的崇拜之情。这本书不是什么名人巨作,而是一本刚出版不久的童话小说——《绿山墙的安妮》,讲述的是11岁女孩安妮的成长经历。安妮满脸雀斑,一头红发,爱幻想,总闯祸,却被马克·吐温大赞为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她是个孤儿,却在苦闷压抑又极度贫穷的生活中,活成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安妮仿佛会魔法,总能把无聊透顶的日子过得生趣盎然。她好似一枚小太阳,照亮自己,温暖别人,感染了后世无数读者。如果觉得生活没意思,不妨去看看《绿山... 惊人的“吸引力法则”: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别人2023-02-23 人们常说:你是谁,就会遇见谁。其实无论遇见谁,发生什么事,看似是命中注定的,实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每个人遇到的人和事,都是自己身上的特质吸引而来的。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别人。同频的人,才会相互吸引。《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说:“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有德的人,会遇到同样品性高尚的人;失德的人,会吸引同等品性卑劣的人。梅兰芳和齐白石,都是历史上的大师。一个是京剧大碗,一个是书画大家。初到京城时,梅兰芳已经家喻户晓了,而齐白石还没有什么名气。在一次展览中,梅兰芳看到了齐白石的作品,被他的才华吸引。两人不知不觉的交流起来,发现性情相投,于是成为至交。后来,梅兰芳更是拜齐白石为师...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期待低、少索取、有距离2022-12-20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中,再好的朋友,也时有矛盾与摩擦;再亲密的恋人,也常有失望与争吵。遇到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方才发现:与人相处,唯有掌握好分寸,关系才能长长久久。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莫过于:期待低、少索取、有距离。期待低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满心欢喜地和朋友分享日常,大半天没有等来回复,却看见他在朋友圈给别人点赞;替请假的同事加了一晚上班,以为他会感激零涕,结果对方只关心你代他完成的工作有没有做好;生病了,希望能得到伴侣的细心照料,却发现对方选择视而不见。很多时候,我们的失望和烦恼,都源于对别人期望太高电视剧《亲爱的自己》中,主人公李思雨是一名非常有上进心的销... 杨绛:当你看淡一切,生活就会越来越顺2022-12-20 《中国文化报》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如此崇敬杨绛先生?有个网友的回答最令人印象深刻:我们敬重杨绛先生,不仅因为她的文学造诣,更因为她淡泊豁达的处世大智。她,历经一个世纪的沉浮沧桑,却始终以轻盈的姿态来承担生命的沉重,以不争的品格从容自处。人生智慧,在于眉目舒展、通透自然,在于举重若轻、淡看浮华。看淡身外之物,无欲则心轻。18世纪,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因为偶然得到一件华贵的睡袍,而发觉家里的旧家具与之不配。于是,他决定把旧物一件件换新。然而,随着一件件新物的搬入,呆在奢华家里的他,却蓦然发现:他一点都不开心,反而因此荒废了主业。他居然被一件睡袍而“绑架”了。这就是著名的“狄德罗效应”。故事中的狄德罗,是不是像极了生...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的情绪传染2022-12-20 Facebook曾对69万名用户进行了一项情绪实验。他们把用户分为两组,为第一组用户推送积极内容,为第二组用户推送消极内容。之后,他们跟踪记录用户们当天发表的图文。结果显示:被推送了快乐内容的用户,发布的图文也带有积极的情绪;而接收到沮丧内容的用户,发布的图文则消极悲观。这个现象,恰如心理学家罗纳德·波德尔所说的:“情绪,可以像流感病毒那样传播,传递给密切接触者。”人是环境动物,易受磁场影响。当外界的情绪弥漫开来,我们会迅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心情。这种情绪传染,有时候比病毒传播更快更可怕。情绪病毒,有“人传人”的迹象。毕淑敏在小说《花冠病毒》中,描写过一场可怕的瘟疫。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席卷了1000万人口的燕市。起初,在抗疫... 后疫情时代,做自己心态的第一责任人2022-12-20 疫情三年,随着病毒减弱,防疫政策的调整,那个进门扫码的时代,终于结束了。我们无数次想象过这一天的模样。可是这一天真正到来之后,心中却多了一些忐忑和焦虑。开始担心家里老人和孩子的健康,恐慌性地囤药。开始疑神疑鬼,把各种小症候和新冠联系在一起。觉得到处都是病毒,拿完快递、按过电梯,忍不住反复洗手消毒。一面担心自己阳了,一面又觉得早阳早解脱,紧张不安,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在这样的焦虑和恐慌中,可能还没有被病毒攻克,自己的内心就先弃城投降了。心态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后疫情时代,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先要做好自己心态的第一责任人。网友@夏大宝讲了自己的一个经历:前几天公公嗓子疼,于是去做了核酸,结果显示混检异常,公公觉得阳的一... 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2022-12-14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朋友与你行。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你没有价值的时候,你在别人的心里永远没有位置。今天表妹来电话说,她最近特别苦恼。她在单位里是那个最好说话、也最勤快的人,她努力搞好关系,努力做到有求必应。她也曾因大家脸上的笑容,一度觉得自己是一个受欢迎、被重视的人,然而一到晋升、重要任职上,自己却总是被忽略得像一枚小透明。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就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真实却又是很现实的故事:李尚龙,著名的青年作家,在一次访谈中曾经谈起他... 莫言:无须仰望别人,自己便是风景2022-12-14 莫言年轻的时候,非常仰慕鲁迅。有一次,他费了很大的心力,模仿鲁迅的笔法,写了一篇《猫事荟萃》。然而当时文章发表之后,反响平平。这让原本信心满满的莫言,很是沮丧。但同一时期,具有莫言独特风格的《红高粱》却引起了轰动,许多粉丝慕名写信,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莫言渐渐意识到:在他仰望别人的同时,原来自己也成为了其他人眼里的风景。踩着别人的脚步前进,再优秀,也不过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而懂得欣赏自己的人,才能在繁碌的尘世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散发出独特而耀眼的光芒。你羡慕的生活,未必适合你。看过一则寓言故事。有两只老虎,一只生活在笼子里,一只生活在森林中。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森林的老虎则潇洒自在。但他们彼此都向往对方的生活,于... 为什么赌球会输?世界杯心理分析2022-12-14 世界杯是全球球迷四年一度的狂欢节,是许多普通人每隔四年看一个月足球的原因,也是一些家庭突然破产的导火线。世界杯也为很多专家提供了做研究的灵感来源。几十年来,专家们得出了很多有趣的结论,比如穿红色球衣的球队更占优势、看球赛和约会有相似的体验、赌球的人就是因为输了才要一直赌,等等。这都是为什么?看球赛,就像进行一场约会。世界杯像个会让你快乐的过客。研究发现,观看世界杯有助于缓解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的症状。用大白话说,就是世界杯能至少在它举办的时候,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世界杯过后就不一定了)。观看一场球赛时,人脑内的多巴胺水平会增高,让人感到快乐。而当场上的“进球线索”(那些让人觉得你支持的... 人生下半场,请置顶你的免疫力2022-12-14 被誉为“寄生虫博士”的藤田纮一郎在《免疫力》这本书中说道:人体的免疫力是一个多维度、多成分、立体的防御性网络,是人类战胜各种传染病最强有力的后盾。身体的免疫力是抵御病毒的有力屏障,生活的免疫力则是对抗风险的强大武器。人生下半场,免疫力才是人最大的竞争力。身体免疫力中国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活到了95岁。他经常一大早就出门锻炼,去北海公园慢跑、打拳。在读书写作的间隙,也会搁笔活动一下筋骨,一丝不苟地做伸腰、蹬腿等运动。他饮食节制,坚持定时少量、食不过饱的原则,从不大吃大喝。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在90岁高龄时,仍能声音洪亮地登台讲课。人生是一场超级马拉松,拼的不是开始时谁更快,而是看谁的耐力更持久。健康饮食,善待身体,疾病...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是不肯放过自己2022-12-07 许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束缚,而是自己不肯放过自己。一味抱怨,就是折磨自己。《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斯宾塞有一位朋友,叫查理。查理是一名出色的田径赛事主持人,是单位里的“台柱子”。可是忽然有一天,领导告诉他,下届奥运会不再转播田径项目,换成了游泳和跳水。这个消息对查理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因为他对游泳和跳水项目一无所知。他怨气满腹,三番五次找领导叫板,结果自己被处罚、被停职。他被边缘化,不再是同事间的佼佼者,也没有任何升职的机会。他向斯宾塞诉苦,斯宾塞则给他讲了奶酪的故事。深思熟虑后,查理不再纠结“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积极寻找新的奶酪。他开始认真研究游泳和跳水,一个月后,查理拍着胸脯向领导保证,... 顺境不飘,逆境不怂,绝境不慌2022-12-07 白居易在《太行路》中写道:“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生活无常,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面对种种人生境遇,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方能行稳致远。顺境不飘。看过一个很精辟的概念,叫做“顺境管理”。说的是,人在特别顺的时候,一定要压住自己的势头。当一个人顺风顺水时,很容易得意忘形,一旦变得不踏实,极有可能误入歧途。一路顺风,自然是福,但是在顺境里太久,就会忽略潜在的隐患。意大利将军儒贝尔说过一句话:“人最得意的时候,常有最大的不幸。”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顺境不飘,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人间清醒。武则天时期,娄师德被任命为宰相,他弟弟也被重用,娄师德担心自己的家族太过荣耀...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2022-12-07 “不足”总让人感到遗憾,但我们却很少看到它的积极意义。《礼记·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意思是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睹己之所短,那么不足无疑是一种上进的动力。《学记》又言:“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则不足又是反思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补足,最终发展为自己的优势。识不足则多虑见识不足、难以决断,就会思虑过度、担忧狐疑。很多时候,多思多虑、惶恐不安的生活并不是外界给我们的,而是自身见识浅薄造成的。《庄子·秋水》篇中,讲了一个小故事。百川汇于大河,河神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然而当它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渺小,于是只能“望洋而兴叹”。多见者识广,博览者心宏。见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