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辅导
事务通知
事务通知
动态新闻
咨询须知
心理百科
咨询流派
咨询案例
心理辅导站
心理辅导站
心理协会
心理协会
教职工心理
关于我们
苏轼用《记承天寺夜游》写尽一生: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2023-06-08
你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那篇经典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正脱衣服打算睡觉的时候,一缕月光照耀了下来。他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光唤起了雅兴。他情不自禁地披上外衣,推开篱门,一路漫步到了承天寺。当他走进承天寺的时候,发现好朋友张怀民也没有入睡。于是二人在院中闲庭漫步,谈诗论赋。此时银白色的月光轻洒在庭院里,院中竹影斑驳,看上去如水藻般纵横交错。兴致所至,苏轼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年少的时候初...
莫言:人越清醒越简单
2023-06-08
莫言曾在一次演讲中说:维持人类生命最基本的物质是空气、阳光、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一个人活着,其实所需甚少,要的太多必遭欲望反噬,想得太多必使身心俱疲。成长是做加法,成熟却是做减法。人生最难的清醒,便是告别复杂,回归简单。精简圈子,专注自我成长。人在年轻时,总想着能游遍五湖四海,结识各路好友。年纪大了就会渐渐懂得,二三知己,胜过万千泛泛之交。1988年,莫言和余华一同就读于北师大作家研究生班,并且同住一宿舍。当时莫言在文坛刚刚崭露头角,常有各种应酬和邀约。有次莫言参加一个饭局,刚一落座,旁边的人就都围过来,一边叫着“莫老师”,一边递上名片介绍自己。为了不失礼,莫言含笑接过,强迫自己与他们寒暄,尽管之前从未见过这...
一个人焦虑的本质,把控不住自己的节奏
2023-06-01
最近,微博上有个话题引发了热议:“年龄带给你的是焦虑还是勇气?”评论区一句:“最大的焦虑是年龄大了还和年轻时一样穷!”瞬间戳中大家的痛点。说到年龄焦虑,我们或多或少都觉得被点名了。养家糊口的焦虑,肥胖脱发的焦虑,害怕35岁以后找不到工作的焦虑,似乎总有一款适合你。正如某位作家所说:“你的年龄,应该成为你生命的勋章,而不是伤感的理由。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岁有一岁的味道。”其实,年龄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你内心是否富足,有应对生活的底气。年龄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急于过标配的人生美国心理学家伯尼斯·钮加藤曾提出一个概念叫“社会时钟”。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年龄仿佛是一把标尺,到对应的时间你就应该...
庄子的三条鱼,每一条都值得细嚼
2023-06-01
庄子可能是最喜欢鱼的哲学家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将生活中的大智慧,写进了三条鱼的故事里。读明白了,人也就活的通透了。北冥之鱼。庄子的第一条鱼,叫鲲,是北冥之鱼。《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条很大的鱼叫鲲,它能化作大鹏鸟,乘着六月的风,飞去南冥。虽然能遨游九天之上,瞬息千里,比在榆枋混吃等死的蜩与学鸠强多了,但庄子依然认为它不自由。因为,和能御风而行的列子一样,它仍然要依赖于风。没有风,它就飞不起来。站在风口,谁都能飞起来。这样的自由,靠的是外物。财富,权势,名声,能让你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但是这些东西终究...
人民日报:最舒服的关系,都要丢掉这6种东西
2023-06-01
最近豆瓣有个“社交能力复健小组”很火,里面都是遭遇社交困扰的人。有人抱怨自己不会说话,无意间就把人得罪了。有人吐槽身边人仿佛都很薄情,自己感受不到一点温暖。确实,生活中有大半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无论你是谁,拥有何等成就和地位,都无法避免与人打交道。好的关系能使人活得舒心、愉悦,反之则会使人生活凌乱不堪。今天,给大家带来人民日报分享过的社交小建议。学会丢掉这6样东西,你就能建立舒服的人际关系。丢掉过度敏感。生活中,你属于这样的人吗?朋友没有及时回复你的消息,你就猜想关系出现了问题;同事聚会没有叫你,就怀疑自己得罪了他们;上司批评了你几句,就觉得是对方针对自己。其实,你脑海中的忐忑不安,不过都是自我编织的假象。与...
节约能量
2023-06-01
财经作家托尼·施瓦茨说: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消耗能量。一个人身上的总能量是有限的。你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分心,就会消耗你的能量,让你越活越累。学会为自己减负,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上,你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就是懂得节约自己的能量。减少社交,节约时间。自媒体博主@凌小麦讲过自己的经历。以前凌小麦很爱社交,总希望能够结交更多的人。每当圈内有同行间的活动或聚会,她都非常踊跃地参加,几乎从不缺席。她整天沉浸在觥筹交错中,遇到人就殷勤地走过去,然后递上自己的名片。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她不仅没有收获什么人脉,反倒把自己原本的工作给耽搁了。反思斟酌后,她退出了聚会,把心思...
把心情照顾好,比什么都重要
2023-05-25
常言道:心中若无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然而,生活又哪能尽如意呢?此刻没烦恼,不代表下一刻不会有失望。世事本就无常,与其强求诸事顺心圆满,不如想开、看开、放开。看过一则关于歌唱家帕瓦罗蒂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在帕瓦罗蒂三十岁那年初夏,他应邀到法国里昂参加一个演唱会。那天晚上,他就住在歌剧院附近的一家小旅馆。由于旅途劳累,帕瓦罗蒂感到很疲倦,决定早点休息,可他刚躺下没久久,隔壁房间就传来了阵阵婴儿的啼哭声。帕瓦罗蒂用被子蒙住了头,但那哭声却颇具穿透力,不断在他耳旁萦绕。这让帕瓦罗蒂十分苦恼,他只好披着被子起床在地上散步,祈祷着孩子的哭声赶紧停止。结果那孩子不仅没有停止的意思,还越哭越大声。无奈之下,帕瓦罗蒂索性把孩...
永远不要在工作上消耗自己
2023-05-25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轻时,曾就职于一家叫塔特尔的公司。工作的前两年,他只是负责处理公司的一些业务杂事和文书。跟他一起进公司的同事唉声叹气,嫌弃薪水低、没价值,没有一点精气神,浑浑噩噩地度日子。但洛克菲勒却不一样。他每天上班时,都会认真听前辈们如何讨论问题、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因为公司业务中经常涉及到谈判,所以他尽最大努力去学习一些谈判技巧。洛克菲勒回忆说,这一段职业生涯,对他的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米·瑞斯尼斯曾把工作态度分为三种:把工作当差事、把工作当职业、把工作当使命。不同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你会抵达不同的高度。把工作当差事,当成一种折磨,只会不断地消耗自己。把工作视为修行,当成砥砺石...
你看到了什么,就会想到什么
2023-05-25
有人问南开大学的齐善鸿教授:什么是命运?齐教授回答说:眼睛所及之处,即是命运的支点。若你眼里尽是苦和难,日子只会滑向更糟糕的境地。相反,目之所及皆是美好、皆是机会,生活也会峰回路转。这就是命运的奇特之处:你看到什么,就会发生什么。盯人缺点,不见闪光卡耐基将与人相处,比喻为“挖沙子”如果你想要挖出一盎司的金子,就要挖出成吨的沙子。可是你在挖掘的时候,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你只是想得到一盎司的金子,并不想要那成吨的沙子,但你不能嫌弃这些沙子,因为金子就藏在其中。每个人都是一座宝库,只看人的缺点,就看不见人家身上的光点。曹德旺刚到山兜农场干活时,认识了两个同事——老吴和小林。老吴是个上海小伙,没事就爱搞文娱活动,还经常闹出和...
钝感力是生活最好的解药
2023-05-25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敏感的人活得有多累?#在众多的吐槽与倾诉中,有一个高赞且独树一帜的回答:敏感的人不一定活得很累,敏感且在乎的人才是。原来敏感也可以恰到好处。我们既可以感知更多的美好,又可以避免过度的精神内耗。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给出了答案:为敏感镀一层钝感的膜。学会用20%的敏感体验生活,用80%的钝感拒绝伤害。工作中,对专业敏感,对人事钝感因工作的关系,前阵子结识了一位“是呢姐”。“是呢姐”还是职场小白时,直属领导是一个脾气特臭、但业务能力极强的中年人。领导经常把下属写的材料扔进垃圾桶,还喜欢对下属犯的错误公开“处刑”,让全办公室的人都来围观学习“是呢姐”初入职场、水平有限,挨骂成...
所有烦恼,皆有解药
2023-05-18
《次第花开》中说:“人生,除了生死,其余皆是擦伤。的确如此。生活之事,虽大多不易,让人悲,让人痛,让人恼……然而,命由己造,福由己生。在潮起潮落间,纵有千般烦恼,亦有万种解药。焦虑时:冥想心理学家指出,焦虑的本质,是你对潜在失控的恐惧,让你时刻担忧未来:比如,吃饭时,想着冰箱已经空了;看书时,想着怎么提升孩子的成绩;旅游时,想着难缠的客户,堆积的工作。如此,焦虑,会让你无法正常地活在当下。怎么办呢?答案就是:冥想。冥想,是一种对心灵的训练。首先,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挺直腰背,可盘腿。然后,做5次深长的呼吸,闭上眼睛去扫描身心:感受哪些部位是舒适、放松的,哪些是僵硬、紧张的,心情怎么样;接着,把注意力集中...
指责型人格,跟谁在一起,就是谁的灾难
2023-05-18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利用大脑扫描仪搜集了人们在听到不同词句时,大脑活动产生的核磁共振图像,并且分析他们脑内的神经变化。结果发现,当“你好笨”“你真差劲”等指责型词句出现时,会刺激大脑释放大量的皮质醇。皮质醇是人体在面临压力时分泌的一种激素。这种激素会导致人的记忆力下降、抑郁、体重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还会损害人的逻辑推理、语言处理、情绪表达等能力,对健康危害极大。所以说,和“指责型人格”的人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指责型人格又被分成三类:刺猬型人格、负能量型人格和碎嘴型人格。遇到这三类人,一定要躲得远远的。刺猬型人格喜欢挑刺,看谁都不顺眼央视《开讲啦》有一期邀请了易中天做嘉宾。演讲过程中,易中天把双手放进了...
见过最低情商的行为,好为人师
2023-05-18
生活中,不乏有人总爱对他人指教,试图强行纠正别人,这样的行为令很多人烦恼无比。然而,真正情商高、有智慧的人,从来不敢轻易指点他人。曾经有位读者希望莫言分享一些读书方法。莫言便在散文《杂谈读书》回应道:第一,读书就如穿衣吃饭,各有各的方法,我的指导说不定会影响你们阅读。第二,我的女儿正读初中,我从不去指点她的功课,因为时代变化,我的老方法说不定不适合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外人若总是强加干涉,往往只会弄巧成拙。唯有少一些纠正,多一分尊重,才能为彼此创造舒适的关系。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克制自己好为人师的欲望。口中“为你好”就是让彼此都过不好。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有哪些看似聪明、实则很愚蠢的行为?”高赞回答很简...
我问时间
2023-05-18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走在岁月的长河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路成长,一路领悟。于是,人生,便逐渐变得厚重;脚步,也逐渐变得沉稳。时间,就是最好的老师,把生命里所有的道理与感悟,通通教给了我们。我问时间:怎样才能让你的脚步慢下来?时间笑着说:我一直在匀速前进,匆忙的是你的心。许多人感叹,年岁越长,日子过得越焦虑。每天有千头万绪的事情需要处理,有满地鸡毛的摊子需要收拾。年少的无忧与自己相去甚远,中年的从容与自己无缘。是什么在裹挟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每天马不停蹄,心力交瘁?王阳明说,心是一切的主宰。世事无常,人生多艰,心无恙,一切便无恙。精简内心的欲望,停下脚步去享受现世的美好,你会发现,原来...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51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6
/
37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