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情绪稳定2023-04-27 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那是需要何等的格局与气魄?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能够不因生活、工作中的小事儿而影响了心情,其实也是一份难得的修养。很多时候,破坏我们心情的,往往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一些事后想来,本不值得计较的小事。坏情绪,把小事变成大。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当时感觉怒不可遏,甚至非要与对方一较高下不可。其实,等到自己冷静下来的时候,再去反省当初那件事,会猛然发觉,自己当初的情绪、行为是有多傻。一个人,不管多有智慧,一旦被他自己的情绪所控制住了,那么,他的智商,就会瞬间降低。《孙子兵法》中说:“将帅有五种致命弱点,其中一条,就是受不得侮辱,急躁暴怒。”一个人,一旦受到... 没有松弛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感强的孩子2023-04-27 央视主持人李小萌曾分享过一个妈妈的故事,让我深受感触。这位妈妈,为了陪儿子成长,一直在家务农。家里的收入主要靠爸爸打工,最穷的时候,全家只剩几十块钱度日。但妈妈从来没有和儿子抱怨自己的付出,谈各种大道理,反而总是教儿子往好的一面看。她儿子高三那年,为了让自己专注学习,曾把腿绑在桌子腿上。她看见后,便告诉儿子:“你考上就上,考不上咱家有地,不想种地出去打工,还可以复读,不要这么难为自己。”为了给儿子解压,她还故意转移话题:“你最近喜欢班上哪个同学?妈帮你追去。”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她的儿子最终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深圳大学当老师。而妈妈在儿子上大学后,就外出做月嫂了,每天都活得很开心。在这位妈妈的身上,我想到了一个很... 广州外卖骑手疯狂内卷的背后,是3亿人在未来十年的隐忧2023-04-27 最近,刷到广州一位外卖骑手分享的面试经历。外卖站点的店长见他是大学生,打趣了一句:“最近站里的平均文化素质正在迅速提升。”后来他发现,他们这个20人不到的站点,还有6个跟他一样的应届本科生。说实话,挺感慨的。正如一位网友说的那样,现在就连外卖都被卷成了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年这几个月,每个送外卖的人都能明显感到,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家为了接单不断压低运费,整体配送单价从5.15元下降到4.54元,人均接单量也是大幅缩水。有些站点还有末位淘汰机制,有人为了保住饭碗,愣是配送时间卡到了以秒为单位。在大家的印象中,无论是谁,只要肯吃点苦,都能靠着一辆电瓶车月薪过万。但现在的情况,正如一位工作7年的外卖骑手所说:“... 沟通的力量(效果惊人)2023-04-20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学历或许不是最拔尖的,但总能在职场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他们的能力或许不是最突出的,但是总能受到领导的认可和喜爱,步步高升。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类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长处——善于沟通。沟通,未必是花言巧语会哄人开心,未必是口若悬河引人佩服。相反,沟通的言语可以是朴素的,形式可以是简单的。高层次的沟通,是智慧的迸发,是情商的展现,更是心灵的贴近。当你见过的世面越多,就越会发现,沟通的力量,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沟通,让问题从1变成0。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糟心事。有些人选择用行动去应对,却忽略了表达,于是哼哧哼哧忙活了一通,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聪明人... 董宇辉:请不要用你的三观,来要求整个世界.docx2023-04-20 董宇辉曾在直播间里,讲过一件让他后悔不已的往事。他说弟弟当时在老家工作,虽然朝九晚五,但收入不高。于是,他建议弟弟辞去工作,趁年轻出去闯荡磨练一番。后来弟弟果然听他的去了深圳,工作非常辛苦,常加班熬夜不说,有时甚至房租都交不起。咬牙打拼了两年后,日子依旧原地踏步,弟弟最后还是遗憾地回了老家。讲到这里,董宇辉惭愧地说:后来,我就再也不给人乱建议了,我们偏颇、片面、狭隘的思想不足以指导别人的人生。很多人总会不自觉地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去规划别人的生活,指点别人的选择。但每个人的发展时区不同、价值观不同,接受的考验也不一样。真正成熟的人,从不会用自己的三观来要求整个世界。好为人师,往往暴露自己的无知。宋朝有个官员叫钟... 读完《谁动了我的奶酪》,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2023-04-20 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患有重度厌食症的女孩,在医学已经放弃的情况下,忽然有一天胃口大开,主动进食。不久后,竟完成了自愈,恢复了健康。令人费解的是,这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偶然间读了一本童话小说。而这本创造奇迹的小说,正是斯宾塞本人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很简单,讲了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寻找奶酪的故事。可就是这本连三岁孩子都能看懂的书,自1998年问世以来,引爆了全球阅读热潮。不少社会精英、商界巨头将其视为“人生启示录”,上百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将其当作员工的教科书。这本书看似浅显,却指向了一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压垮。如果你正在经历焦虑与迷茫,这本书或许是一枚解药。情绪内耗,... 藏住自己2023-04-20 一棵大树和一棵小树,长在一起。大树,以最强势的姿态,树冠占有最大空间的养分,根系汲取最多土地的精华。小树,却在生存的边缘挣扎。一天夜里,下了一场暴风雨。第二天风停雨住,大树被连根拔起,小树却安然无恙。大树奇怪的问:“狂风面前,为何强者不能幸免于难,弱者却能逃过一劫?”小树回答:“难道你忘了古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吗?”人生悲剧莫过于,试图以极力的炫耀,获得极致的光耀。红尘俗世,知敬畏、懂藏锋,才能谨言慎行、趋吉避凶。《鬼谷子》有言:“圣人之道,在隐与匿。”真正强大的人,其实都如成熟的稻穗,弯得下腰,低得下头。为人也好,行事也罢,藏住自己才是人生大智慧。藏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世间无完人,就连孔圣人,... 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2023-04-13 作家苏芩说,人要活得简单点,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累了就躲远一点。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相遇容易,相处难。随着年纪渐长,愈发觉得:世间所有长久且美好的关系,都是基于相处舒服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无非就是:三观相合,能量对等,灵魂相似。三观相合。有人说,和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要么不说话,要么被气炸。两个人交流不在一个频道上,多一句都是废话,多一秒都是浪费。博主@程千寻,是一家时尚杂志的编辑。有一次,她费了很大的劲,才采访到一位仰慕已久的知名设计师。设计师独特的看法,让她感觉自己的视野又被打开了。采访结束后,她熬夜加班加点赶稿,并且把这一消息分享给了一位朋友。结果对方回复说,就为了点加班费,不至于... 你那些没来由的焦虑感,或许源自对死亡的恐惧2023-04-13 伊尼舍林是爱尔兰地区一个偏僻的海边小岛,那里被悬崖与海浪包围,仿佛与世隔绝。居住在小岛上的人们过着静谧、封闭、百无聊赖的生活,他们最大的乐趣便是从下午开始去酒吧喝酒、与朋友聊天,好捱过这漫长的时间。在某个和往常一样平淡的一天,温良世俗的中年男人派德里克像往常一样去到好友康姆家里,邀请他一起去酒吧喝酒。然而这一次,康姆却一反常态,没有理会好友,独自一人去往酒吧,并毅然决然地对派德里克说——“别再跟我说话。”昔日几乎无话不谈的好友突然与自己绝交,无辜的派德里克对这一切感到不可置信,他向酒吧里的其他人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不是自己做了错事,然而却没有得到答案。他百思不得其解,只能一次次打破康姆设下的禁忌,向他询问与自己“... 想治愈伤痛:不要忽视「宽恕」的力量2023-04-13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某种形式的伤害。伤害有很多种形式:也许你经历过虐待、忽视或其它不良的童年经历。也许你曾遭受欺负、歧视、偏见或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在后来的人生中,也许你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也许经历了背叛、分手或离婚,失去了重要的人,或者经历过重大的人际关系冲突,从根本上动摇了你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动摇你对人性的信任。这些创伤经历可能会扯碎你的心灵,毒害你的生理机能,让你的灵魂受伤。如果它们迟迟得不到解决,你将在生活中带着这些伤痛,它们会剥夺你的快乐和平静。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反思过去的事件,并对那些冤枉我们的人感到怨恨或仇恨。通常,我们很难去宽恕他们,而这也会让痛苦持续存在。什么是真正的宽恕?「宽恕」... 成年人最难的克制2023-04-13 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为人处世,我们一定得学会克己,即克制自己的内心。能够反省自己,克制内心的欲望,方能成就自己。克制自己的反驳欲。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不论别人说什么,他们都会反驳对方。自媒体人@土哥身边有这样一位同事,无论你跟他说什么,他总是会下意识地抬杠。一次聚会,大家吃得正高兴,称赞菠萝好甜。他马上纠正大家,说这是凤梨,大家打趣道:不都一样吗?可他不以为然,继续滔滔不绝地反驳,甚至讲到了植物分类上。同事们面面相觑,不敢再多说什么。原本轻松的聚餐,被他败了兴致。从那以后再有聚会,大家都跟默认一般,不再叫他。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老是去争辩,反驳,也许你能偶尔获胜,但那... 不要拿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生活2023-04-06 梁晓声在《人世间》里写道:从你出生的那一刻,端什么碗,吃什么饭,经历什么事,什么时候和谁结婚都是定数。别太难为自己,顺其自然就好。人生的剧本你早在天堂看了,你之所以选择这个剧本,是因为这一生中有你认为值得的地方。每个人的生活剧本不同,悲欢也不同,没必要去和别人比较,更不要仰望别人的幸福。你所羡慕的风光背后有你想象不到的沧桑。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深有感触。有一条河的两岸,住着一个和尚和一位农夫。和尚每天看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意思,不像自己,除了敲钟就是念经,令他非常羡慕;而农夫看到和尚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地诵经、敲钟,不用像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令他非常向往。一天,二人桥上相遇,便互相诉说自己对对方的羡慕。于... 一个人不快乐的根本原因:没有直视《我们内心的冲突》2023-04-06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与人共事,偶尔有点失误,别人还没说什么,你先在心里把自己数落一遍;和人闲聊,对方不经意皱了下眉,你就心头一紧,怀疑自己说错了话;常常埋怨自己不够好,会下意识贬低自己,遇到点不顺就会焦虑难安。很多时候,生活并没有为难我们,是各种内心冲突,把人搞得筋疲力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做过一个比喻:“内心冲突,会在人格中渗透,像恶性肿瘤的扩散,最终将人毁灭。”自1913年拿下博士学位,到创建世界级精神分析协会,卡伦·霍妮见过太多从痛苦到绝望的人。甚至连她本人,都曾因内心冲突而险些丧命。为了救赎自己,她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人格领域的研究。经过无数次实验,卡伦终于捋清了“内心冲突”的脉络,并将研究结果凝结为著作——《我们内心... 请远离不停消耗你的人2023-04-06 作家苏芩说:不必把所有人,请进生命里。人生之旅,遇到的人形形色色。对的人,能互相滋养,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错的人,带来的只有消耗和无尽的沉沦。余生很贵,无论交友还是谈情,都要远离不停消耗你的人。远离负能量满满的人。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真的是会传染的。生活中,和开朗的朋友在一起,情绪也容易被带动起来。和乐观的人相处久了,凡事也愿意向好的一面看。而抱有负面思维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一开口总是抱怨,受他们影响,身边的人往往也会变得焦虑悲观。人生不长,风雨很多,远离总是负面情绪满满的人,多和积极乐观的在一起,让心情多一些向上生长的动力。远离一味索取的人。这世上,没有谁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