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须知2023-11-28 同事:当您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苦恼时,当您在人际交往中感觉困扰时,当您感到失落、孤单、彷徨、无助时,我们希望能够跟您在一起。我们可以倾听您的烦恼,排解您的困扰,同您一起面对问题。尊重您,理解您,抚慰您,帮助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全体教职工提供心理服务,欢迎您预约咨询。一、咨询对象亲爱的校全体教职工二、咨询内容有关心理发展、心理适应、心理障碍以及其他心理方面的咨询。三、咨询原则中心对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坚持保密原则,未经来访者许可,不会将之透露给任何单位和个人。但下述情况除外:(1)但如果您的信息暗示将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时,咨询师有权与其他方面联系;(2)来访者问题涉及法律责任时,如有必要,咨询师应将信息资料呈交给相关... 基于儿童、为了儿童 —— 浅谈幼儿教师该如何充分使用班级家长群2025-08-06 在一次业务学习会上,苑老师略带苦恼地说,“我们班家长群可安静了,我每次往群里发了孩子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家长们都不怎么回应。这次我们班邢老师离职,换了一位老师,我在群里介绍新老师,家长群里反映很冷淡,欢迎新老师的寥寥无几。”有着多年带班经验的韩老师说,“现在的家长不一样了,前几年的家长群还挺热闹,老师发了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家长们跟着留言,现在少了。”张老师也提到,“我们班级的畅聊群一直都挺冷清的,就见老师们自说自话、发图片、发视频,家长们的回应都淡淡的。”苑老师的苦恼引起了组内老师的共鸣,也引起了年级主任的关注。在移动互联时代,以微信群为主体的班级家长群是家园联系的标配,本着“信息共通、理念共享、情感共鸣”的家园互... 婚姻里的“失语症”2025-08-06 王伟刚谈成了一笔大单,兴致勃勃地回家,故意没掏钥匙,而是敲了三下门。妻子李婷打开门,皱了皱眉:“没带钥匙啊?敲什么门?”王伟笑嘻嘻地说:“今天签了个大单!”李婷转身回厨房,淡淡地说:“你上次也说大单,结果提成也没多少。”王伟的笑容僵了一下,但还是跟进去,想继续聊:“这次我可能会升职……”李婷打断他:“升职?你都说多少次了?孩子明天家长会,你记得吗?上次你就忘了!”王伟的兴奋劲彻底没了,默默走到沙发坐下。李婷见他没回应,语气更急:“我说话你听见没有?每次一谈正事你就装听不见!”王伟仍然没说话。李婷越说越激动:“你这是什么态度?要么不说话,要么一开口就敷衍我!是不是觉得我烦了?”王伟终于忍不住:“我不说话你急,我说话... 总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的心理真相2025-08-06 王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个情感困扰:她在与男友相处时总是控制不住脾气,导致两人关系紧张。但令人困惑的是,她在与朋友、同事交往时却能保持温和友善的态度。这种“选择性暴躁”的现象让王女士既苦恼又困惑,她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状况。这种现象其实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在职场和社交场合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可一旦面对最亲近的伴侣或家人时,却容易情绪失控、言辞激烈。这种看似矛盾的表现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层的心理原因。为什么我们总对最亲的人发脾气?● 安全感让我们卸下伪装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情绪想象成一杯水,在外人面前,我们都小心翼翼地端着这杯水,生怕洒出来。可一旦回到家,我们就会放任它肆意倾泻—— 这是因为安全感让我们卸下了伪装,也让... 跳得高,也要踩得准 —— 解读“盲目跳槽”引发的职业困局2025-07-31 张扬(化名)毕业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市场部策划”。工作两年后,他就产生了厌倦感,公司主要服务中小客户,项目预算低,创意受限,他觉得才华无处施展;他对薪资也不满意,朋友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年薪是他的几倍。当时,这位朋友就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正在急聘“市场推广经理”一职,张扬并不了解金融行业,但朋友信誓旦旦地说:“做市场都是相通的,进去再学也不迟!”虽然心有顾虑,可张扬还是决定跳槽,并在朋友的推荐下通过了面试。出于对原公司的不满以及高薪的诱惑,他的辞职是“闪辞”,事先没有和同事打招呼,工作也没交接,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结果,他负责的一个重要活动因无人跟进被迫延期,部门经理在团队群里怒斥:“... 当青春遇上故事:叙事疗法如何整合家庭故事2025-07-31 在青少年心理门诊中,许多家长带着12~18岁的孩子向心理治疗师诉苦:孩子发脾气、厌学、上网时间长、拒绝和家长沟通等等,向治疗师呈现了一个家庭被处于青春期的问题孩子百般折磨、束手无策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是唯一和客观的吗?叙事疗法提供了一个有启发性的思路—— 后现代主义相信,所谓的“真相”其实是由人主观建构的故事。也就是说,事实真相会随着观察历程不同而改变,事实真相取决于语言的使用,并且大部分受到人们所处的背景环境的影响。而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叙事心理学和实际应用的叙事疗法也承袭了这种对故事具有建构性的看法。青少年处于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期,容易内化问题叙事(如“我是失败者”),家庭关系则容易陷入“问题—指责—对抗”的恶性循环。... 已婚已育,还能实现人生进阶吗? —— 试试这些职场成长策略2025-07-31 最近我接待了两位特殊的来访者,她们都是已婚已育、年届四十的女性,正分别备战考研和职业考试,希望通过考试实现自己的人生进阶。当得知我的心理学硕士学位是在怀孕、生产和育儿期间完成的,她们对我如何在家庭与学业间平衡充满好奇,担忧自己做不到。我的回答很坦诚:这个硕士学位我花了五六年时间才完成,其间经历了不少挣扎和艰辛。事实上,我并不像她们想象的那样“厉害”。一个已婚已育的职场女性,在承担工作、育儿和家务等多重责任的同时,还要坚持读书学习和准备考试,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了。基于我的亲身经历和对这类女性的欣赏,我想分享以下几点策略,希望能帮助她们早日实现人生进阶。第一,在行动前校准你的目标在追求人生新目标时,许多人最初并未真正... 多重压力下失控情绪的心理调适2025-07-22 一天晚上,我得知好友情绪波动很大,几乎到了失控边缘。下午她发了条微信,但还没等我查看就撤回了。当时我正忙于工作,晚上回家后又要做饭,没来得及询问。直到九点多,她又发来微信,问我能不能语音聊聊。我猜她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了。接通语音后,她的语气比我想象得还要沉重。她说刚刚在家里哭过,心情非常糟糕。我赶紧问她发生了什么。她告诉我,家人生病,她在医院陪床十多天,之后又参加了单位的培训。培训刚结束一周,单位又安排她外出学习五天。回来后,她不仅要补上落下的工作,还要给新员工培训,填表格、调课程,忙得不可开交。前几天,她在给新员工上课时,发现一个员工在玩手机,就批评了几句,声音可能大了点,正好被路过的领导听见。领导当场批评她“... 辩证行为治疗:点亮边缘人格障碍患者的希望之光2025-07-22 边缘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情绪剧烈波动、自我认同混乱、不稳定人际关系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被贴上“情绪化”“戏剧化”甚至“难以相处”的标签。实际上,边缘人格障碍核心是极度的情感敏感性与心理脆弱,患者如同生活在情绪“暴风眼”中,强烈的被抛弃感可能引发自伤、自杀或极端情绪反应。一般人群的边缘人格障碍在青春期、甚至更早就表现出来,患病率约1%-2%,但病耻感让许多人长期处于误解与孤立中。边缘人格障碍常见的临床特征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诊断标准,若个体自青春早期或更早年龄就持续表现以下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存在5项及以上,则提示可能患有边缘人格障碍:● 疯狂努力避免被抛弃即使没有实际威胁,患者也会对“... 虚拟仿真技术:应对监狱民警心理危机的新钥匙2025-07-22 在监狱高墙之内,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守护者—— 他们每天面对的是情绪失控的服刑人员、突如其来的暴力冲突以及日复一日的封闭环境。当一位管教民警连续处理三起犯人冲突事件后,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当另一位带班民警发现自己在家庭聚餐时竟下意识保持警戒坐姿,连孩子撒娇都难以回应……这些真实案例揭示了一个亟待关注的群体困境:监狱民警的心理危机。看不见的心理战壕如果把监狱工作比喻成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这里的守护者每天都要面临多重的心理挑战。在某监狱的监舍走廊上,年轻警员小张刚平息完一起犯人间的冲突,虽然他表面维持着职业化的冷静,但冷汗早已浸透了他的警服。这种突发事件,他今年已经经历了多次—— 数据显示,每年有83%的基层民警都要面对3次以上... 改变思维,解开焦虑之“锁”2025-07-20 最近和朋友们聊天时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人的焦虑并非源于现实压力,而是来自对“最坏可能性”的过度想象。这种思维模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灾难化思维。比如,朋友小夏说,她在准备工作汇报时陷入了严重的焦虑,她总是反复想象自己的PPT出现翻页失误,惹领导不高兴,被同事嘲笑,失去晋升机会,影响她的职业生涯。尽管她已连续三个月绩效优秀,这种灾难化想象仍让她焦虑难安,甚至夜不能寐。灾难化思维—— 焦虑的根源灾难化思维是一种常见的认知扭曲。它让人在面对潜在风险时,倾向于将事情往最糟糕的方向想象,并过度放大其负面影响,同时忽视自身的应对资源与客观概率。小夏的思维模式正是典型写照:明明具备扎实的工作能力,却因设想中的“PPT翻页失误”而否... “幸福陷阱”—— 只要成功,就能幸福吗?2025-07-20 生活中,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刷朋友圈时我们常常会看到有好友晒出自己升职加薪、升学、出国、奢侈品消费、房子、车子和孩子的信息,然后我们会羡慕地感叹,他好幸福啊。毕业后的同学聚会上,我们总会默默判断哪些同学现在是成功人士,谁赚得多、谁的职位高、谁的生活幸福美满。我们往往将成功和拥有最多的物质、赚取最大的财富以及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名利联系起来。但同时,我们也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事业虽然成功,但也很累,无法顾及家庭和个人休闲,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幸福。甚至有的“成功人士”贪得无厌,越来越无法填补物欲的私囊,铤而走险,误入歧途。实际上,这是不同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导致的。有研究者将物质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终极性... 粑粑柑的故事 —— 一场跨代守护记忆的接力赛2025-07-20 初夏的阳光轻柔地洒在阳台上,75岁的罗阿姨坐在藤椅上,手里剥开一个鲜艳的粑粑柑大快朵颐。“老头子,这粑粑柑真好吃,再给我拿几个来!”罗阿姨开心地朝厨房喊道。“好嘞,马上来!”老伴儿张大爷应声而出,手里捧着一盘新鲜的粑粑柑。他宠溺地看着妻子,心想:虽说这橘子不便宜,但看到老伴儿开心,这钱花得真值!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罗阿姨似乎对时间和数量失去了概念,常常一下午就能吃掉7~8个粑粑柑。张大爷习惯对老伴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罗阿姨的老毛病—— 失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每天晚上,她常常半夜醒来,要求再加药。“老头子,我又睡不着了,再给我一片药吧。”罗阿姨半夜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说道。张大爷叹了口气,迷迷糊糊... AI时代:恋爱中的高效沟通技巧2025-07-11 小雅与小杰是一对曾经让人羡慕的情侣。他们相识于大学校园,那时的他们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憧憬。小雅性格开朗,善于表达,而小杰则稳重内敛,两人性格互补,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无论是学习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点滴,两人总能相互扶持,共同面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却逐渐出现了裂痕。小雅发现小杰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对她的分享也总是心不在焉。起初,小雅以为这只是工作压力所致,毕竟两人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忙碌是难免的。她尝试理解小杰,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调整。 但情况却并没有好转,小杰的沉默和疏远开始变得频繁。小雅开始感到不安和困惑,她不明白为什么曾经那么亲密的两人会变成现在这样。她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