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辅导
事务通知
事务通知
动态新闻
咨询须知
心理百科
咨询流派
咨询案例
心理辅导站
心理辅导站
心理协会
心理协会
教职工心理
关于我们
人到中年,方懂清明
2023-04-06
梨花风起正清明。转眼,又是一年雨纷纷时节。年少,“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还不懂清明的庄严肃穆、清洁明净。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在世事无常、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的生命浮沉里,这才对清明有了真切的感悟。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告别。一位朋友感慨,人到中年,非常害怕半夜接到电话。祖辈、父母辈,都已是风烛残年。有几回夜半被铃声惊醒,心里咯噔一下,生怕传来不祥的消息。同学、朋友中,因一场疾病,或一场意外,有人突然便消失在这个世界。点击他们的微信,头像依然那么生动,聊天记录若在昨天,却再也得不到一个回复。人到中年,参加丧礼的次数,渐渐频繁。死亡,成了无法回避的结,令人无奈又无力。或许,人...
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2023-03-30
《道德经》中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最顶级的智慧,是能看清别人,更能管好自己。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评论他人的生活,不费尽心思插手别人的人生。管好自己的言行举止,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能远离是非烦扰,与人相处和睦,获得舒心自在。管好手,不指点别人。孟子有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深以为然。世间百态,风雨变化,别人的幸福,你未必懂得;他人的苦衷,你未必全知。你所谓的大道理,别人并非不懂,只是环境不同,经历不同,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若是以自己的认知去指点别人的生活,以自己的经验去衡量别人的对错,很可能会将对方引入歧途。商人张康,家境殷实,一心想成为当地首富。几年后,凭借着家族的力量与自己聪明的头脑,将生意做的...
一个人“松弛感”越高,就越幸福
2023-03-30
曾有一名记者,采访一位不用氧气罐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登山家回答:“让自己保持松弛。”记者好奇地问:“为什么?”他说:人的大脑在紧张时,会消耗吸入氧气的40%。如果我一直去想“走不动了怎么办”、“半路缺氧怎么办”、“登顶后会不会成为举世瞩目的人”,恐怕没走几步就会失败。爬山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带着一颗松弛的心上路,往往能走得更远、更从容。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机遇和抉择。如果时时绷紧神经,容不得半点纰漏,就容易陷入内耗、裹足不前。保持松弛、勇于试错,才能告别焦虑,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幸福。紧绷感,是焦虑的来源作家李小萌曾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她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家庭,父母对她非常严格。从小到大,...
惊人的十二秒效应: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2023-03-30
非洲大草原上共同生活着一种野马和吸血蝙蝠。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野马便是他们的目标,许多善于奔跑的野马因此丧命。但之后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蝙蝠所吸的血量并不致死,野马真正的死因,来自它们自己的暴怒。在被蝙蝠咬伤后,大多数野马因急于摆脱蝙蝠而不断狂奔,最终疲劳致死。为一时的情绪冲动所累,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状况。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十二秒效应”:人被某件事情引起暴怒的时间只有12秒,过了这段时间人会恢复往日的平静。可惜的是,大多数人会被这12秒控制,说出或做出后悔的事。人生路上,我们遇到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坏情绪。所有坏情绪都由自己买单。在广州天河,一起惨烈的血案引起了广泛热议。一...
董宇辉:真正厉害的人,都把玻璃心炼成了不锈钢的
2023-03-30
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一路上,我们会经历各种刀山火海,遭遇各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有人在千锤百打中不断沉沦,也有人生猛地一路高歌前进。随着年纪的增长,你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心境二字。内心强大,自然能够遇山开山,遇水架桥,无往而不利。而一旦你脆弱一点,生活只会毫不留情地将你剔除出局。正如董宇辉所说:这个世界并不会一直善待你,你的脆弱有时候会成为致命的缺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漫漫人生中,不断强化自己,将玻璃心换成钢的。塔勒布曾在《反脆弱》中,提出过两种人生状态:第一种人遇到不如意的事,会像橡胶球一样,掉在地上不仅不会坏,反而会弹得更高。而另一种人,就变得像玻璃球,一旦掉到地上,就会摔碎成一...
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迹象:稳
2023-03-23
古语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做人最重要就是:遇事稳得住、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有始有终。如此,才能在稳中前进,在前进中有所得。可见,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迹象就是:稳。情绪稳有人曾说:“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其所困。黄渤第一次拍戏时,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劫匪,他早早就到了现场等待。准备拍摄时,副导演却用质疑的目光上下打量着他,不耐烦地问道:“谁让你来的啊,纯粹就是胡闹。”他当时既生气又屈辱,很想转身就走。但是他没有,反而更加用心地去投入戏中。他将一段戏用不同的方式演了出来,并且正式拍摄都是...
《瓦尔登湖》:真正的断舍离,是整理自己的内心
2023-03-23
翻译家徐迟曾说: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际,正是阅读《瓦尔登湖》之时。被问到个中缘由时,他解释道:因为《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恬静的书,智慧的书。19世纪中期,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风靡全国。作家梭罗在经历诸多失望之后,把心思转向自然,开始长达两年的森林生活。两年后,他走出森林,完成了《瓦尔登湖》。有人说,这本书让人充满对简单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股清流。的确,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走进瓦尔登湖,就会发现:摒弃物质欲望,勇敢直面内心,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摒弃物质,减去生活的负担。1845年3月底,梭罗拿着一把斧头来到瓦尔登湖畔。他钻进森林,砍下一根根原木,用最原始的方式,搭...
和情绪价值高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2023-03-23
杨天真曾说起朋友房琪给她的感受,就3个字:多接近。自从她认识房琪后,她就会时不时地找她连个麦,和她一起拍视频或者找机会聊天。杨天真感叹,房琪身上自带了积极的能量场,当她感到这种积极、富有魅力的生命力时,就会忍不住想和她处于同一频道。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人与人的交往,本质是能量的流动互换。情绪价值高的朋友,是你重要的能量来源。和他们在一起,你将获得一种无声的滋养。和情绪价值高的人在一起,少烦。电影《触不可及》中,白人富翁菲利普因一次跳伞事故瘫痪,急需找一位护工来照料自己。他聘请过很多高级的护理人员,但他们无一例外,连一周都没待上就被他辞退了。反倒是一个野蛮、粗鲁的黑人——德瑞斯,留了下来。原来,其他护工都把菲利普当...
不论和谁相处,都要学会“间歇性冷漠”
2023-03-23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身边有位朋友经常找你抱怨生活,听得多了,心里突然变得不耐烦起来;周围同事都在开心热闹地聊天,原本参与感十足的你,却在某个瞬间,只想一个人静静待着。上面这种内心涌出的负面感受,正是为了提醒你:情绪需要休息了。情绪的弦如果绷得太紧,精神这把弓箭迟早也会断掉。所以,我们需要“间歇性冷漠”来为情绪适当松绑,通过暂时远离情感漩涡,平心静气重纳心底清凉。说到底,长久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张弛有度的相处节奏。不论和谁相处,学会“间歇性冷漠”,就是把握住了快慢有致的相处之道。适度共情是善良过度共情是负担。从心理学角度讲,“间歇性冷漠”能够帮助我们明确个人边界,将共情力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而作为人际关系的黏合剂,适...
如果你内耗太多,不妨读读《心流》
2023-03-09
在一次访谈中,余华和罗翔谈到精神内耗这个话题。余华说,内耗就像自己的写作过程,当找不到一个出口时会犹豫不决,想么写又想那么写,而当终于找到出口时,这种感觉就会自然消失。那么,到底该如何为纷乱的情绪寻找出口?心理学家米哈里,曾在《心流》中提到:做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时,能特别专注地投入,并得心应手,这时人会产生一种浑然忘我的愉悦感。比如:看一本书如痴如醉,忘记了时间;跑完十公里,挥汗如雨却无比兴奋......心流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获得内心的秩序,也就远离了内耗。停止纠结专注是产生心流的关键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接到一个任务,思前想后,总觉得自己做不好,迟迟不肯动手;参加一场考试,过程中却始终不...
生命的高度
2023-03-09
人这一辈子,就是一场不断向上攀登的修行。提升自己的高度,方能翻山越岭,立于群峰之巅。善是德行的高度孟子讲: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良,是生命之根基,是德行的至高点。生而为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存善心,行善事。京剧泰斗梅兰芳先生,在绘画上造诣很高。有一天,某家小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艺人梅兰芳卖画。其实是有人借他之名卖画赚钱。起初,他打算揪出冒名的人,为自己讨回公道。但看到盗版画作时,他发现对方画功不俗,四处打听后得知,卖画人是个落魄书生,为养家糊口才出此下策。梅兰芳于心不忍,不仅放弃追究对方冒名的罪过,还接济了对方。对方见他如此好心,深感惭愧,主动撤掉了“梅兰芳”的招牌。旁人也对他心生钦佩,称赞他为人善良,宽厚仁德。古...
与人相处:观其已然,悟其必然,顺其自然
2023-03-09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人与人相互连接。有连接,就容易有摩擦,有恩怨。相处是一门学问,和别人交往,是每个人都要修行的课题。赵玉平老师说,与人相处的智慧可以浓缩为“观其已然,悟其必然,顺其自然”。从过往中识别人心,从人性中看出必然,从时间里看清缘分。看清因果,保持边界,来之不拒,去之不留,才是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观其已然。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帮助下,成为一代霸主。几十年后,管仲病重。齐桓公前去探望,并向他询问国事。管仲说:“易牙、竖貂、开方这三个人不能信任。”齐桓公不解。他问道:他们爱我胜过爱他们的家人,父母死了也不回去奔丧,怎么不值得信任呢?管仲说,一个人连自己的至亲都不爱,又怎么会真心爱国君呢?管仲病重不治,...
人生觉醒
2023-03-09
《瓦尔登湖》中,有这样一句话: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只有在我们醒着时,才是真正的破晓。成长不代表成熟,觉醒才带来蜕变。岁月如居,人生海海,有人浑浑噩噩,始终囿于生活的纷繁。有人却以生活为炼厂,在世事中洗净铅华,淬出一份难得的清醒。他们生活自律,社交自觉,内心自洽,将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生活自律。知乎有这样一则提问:“不自律的人生,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有个回答直戳人心:“被命运反复羞辱,却毫无还手之力。”很多时候,并非生活刻意刁难,是我们一次次选择了放纵,以至于到头来,只能对现实心余力绌。微博上有位网友,记录了自己一天的生活:早起打算看书,困意难当便又眯了会儿,结果再睁眼已十一点,看书计划泡...
一个人不快乐的根源:想的太多
2023-03-02
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凡事不破不立人活一世,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应该突破的,也是自己。自强者胜,自胜者强。一个人的强大,从停止胡思乱想开始。不要多想专注于眼前的事情。曾国藩说过:“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这16字,道尽了人生最好的状态:对过去释怀,对将来坦然,对现在尽心致胜。汉宣帝时,长信少府夏侯胜因反对皇帝升格“庙乐”而被群臣弹劾,而丞相长史黄霸仰慕夏侯胜的学识,不肯在弹劾书上签名,也被一同举报。皇帝一时气急,将两人都打入了死牢。在狱中,黄霸趁此机会向夏侯胜请教《尚书》。夏侯胜苦笑道:“咱俩即将赴死,读经有何用呢?”黄霸正色回答道:“孔子有言,‘朝闻道,夕可死矣。’当下学有所...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506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8
/
37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