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有各人的花期

时间:2023-10-17

         小时候总听到一首诗,就是白居易的那首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实在是个很有趣的自然现象,山下的花开得早,而山高处气温低,桃花自然开得晚。


        花开花落自有其时,自然早在冥冥之中就计划好了这一切,放任着所有生灵以其自身的生命轨迹自然生长,不必急、不必缓。


        而如今再看到这首大林寺桃花,倒觉得自然之外又多了点哲思。生死时序,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都活在时间里,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都踏入同一条名为时间的长河中,在此间忙。而奔忙的结果无非是同一个终点--走出时间。可现实是,我们总在过程中焦虑着慢了一步会怎么办,那些打着“同龄人焦虑”的旗号“卷”起来的我们都在看似毫不示弱的毫无进展。


        最近,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拿着“00”后的不同生活做着比较,说有的人在读书,有的人入百万,而有的人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刚开始看到的时候只觉得这种奇怪的比较有点好笑。直到后来,我开始不只在一个平台上,在各种社交媒体上都看到这样言论。


        再点开评论区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人,正因为大家人生步伐的不一致而焦虑。


        前几天,一个朋友和我说她考研上岸了,听说她考上心仪院校的我比她还激动,当天晚上就马上约她出去“庆功”。结果是,庆功没庆成,倒成了调解现场。当时我才知道,她父母并不是很支持她去读研。因为她的成长环境,我还是不太意外她父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作为她成长圈子里的最高学历,她一路读书的过程,就是别人结婚生娃的过程。她父母一直催着她赶紧在大学里找个男朋友,从大二开始到现在到她马上毕业从来没断过她说她要去考研,父母想的也是让她试试水,没想到的是,我朋友真就上了岸。这下可好,各种奇葩的理由都找了上来,每天的争吵不断,目的都是一个,赶紧毕业工作,赚钱过日子。然后,我的朋友也有了些许动摇。

     “我邻居家的孩子和我同岁,今年孩子都两岁了。我爸妈希望我早点结婚生孩子,说什么趁着年轻的时候有精力。”

     “我爸妈还说,我应该早点出社会,早点工作赚钱,我表妹每个月都给她爸妈转钱,我这读研还得要学费。”

      “然后你就动摇了?可是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生活,有的人早一些做某些事,有些人晚一些做某些事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在经过了三个小时的劝说之后,她总算是想明白了,决定去读书,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按照自己的轨迹去生活。


        昨天,和她在微信上聊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我那天晚上劝她的事情。

      “你知道是你的哪句话让我明白过来的吗?”

      “哪句啊,你要过你想要的生活?”

      “是因为你说‘每人有每个人的四季,每个人有每个人花期'”。


       前几天,看到闺蜜的朋友圈发了他们学校里花开的正盛,烟烟霞霞,好不浪漫。一直待在北方的我看看外面还是一片枯瘦的枝干,表示实在羡慕。闺蜜却回复我说--早开早谢,晚开晚谢;早开有早开的好,晚开有晚开的好。


        是啊,何必总急于那一时呢,该来的花期总会来。


       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望着一些人,他们或许不满20岁的时候就已经展露天才的头角。


       又有一些人,好像三十而立这句话,放在他们的身上还是有些牵强。


       世界公平吗?如果放在一条时间线上来看的话,赛道的前后距离总被拉的有点远。可是,这个世界上本就应该有多条跑道的,不是吗?每条赛道的我们,抛却时间的顾虑,既是这世间的凡夫俗子,又是自己世界里的天才。


       希望和失望,喜悦或崩溃,圆满和遗憾,平静与动荡,交错而又均衡的分配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


        也许早一步,也许晚一步。


        我还是愿意相信,世界是公平的,当生命开始的那一刻。


       之前看到一段关于李健的采访,他说,只有当一个人忘记时间的时候才能更自由。现在想来,听完这段话,真是身心舒畅。


      “当人拥有了一些阅历,有了些年纪的时候,常常有一种惯性的心理,总在不自觉地或是自觉地来提醒自己在时间的位置或者提醒自己的年龄。”


      “人不应该刻意地寻找自己生命上的时间刻度。”


      “一个人真正拥有的时间,并非只是早晨、上午、下午、黄昏、夜晚,可能夜晚之后还有夜晚,或许夜晚之后还有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