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阿叶急性阑尾炎发作,住院10天。
而期间一直陪床照顾的她,是年近70的母亲。
38岁的阿叶,至今未婚未育。
看着母亲佝偻着背、拿着挂号单到处询问的身影,阿叶内疚极了。
“我怎么能让妈妈在这么大年纪,还要来辛苦照顾我?”
随之而来的,是阿叶对自我的怀疑,以及对未来的焦虑与恐惧。
“我这样真的对吗?要不,还是将就找个人结婚吧?”
“现在我还能有妈妈照顾,等妈妈离开了,我该怎么办?”
“如果没有子女,就算去了养老院,也会被人欺负吧?”
其实,阿叶的担忧不无道理,也并不少见。
在我们德芬空间的后台,有不少独身女性倾诉,表达自己的担忧。
似乎“独身恐慌”已经成为不少女性逃不开的课题。
那么,大龄且独身,真的那么可怕吗?
独身女性的衰老恐惧
@严姐,57岁,退休在家
“生病,是我最脆弱的时候。”
我有过一段婚姻。
女儿读高中的时候,前夫出轨了。
纠缠了很久,也想过原谅,但最终还是因为前夫毫不收敛,选择了离开。
刚离婚那段时间我非常快乐,女儿大学毕业,不用太多照顾。
我只需要好好上班,下班以后想干嘛干嘛,非常惬意。
可退休后,明明自由的时间变多了,我却不快乐了。
身边总有种莫名的孤单、失落感,包裹着我。
好几个晚上,我会很想女儿,想到哭泣,但又觉得很羞耻、一大把年纪还这么矫情。
时常想给女儿打电话,但又怕打扰她自己的小家、怕影响她工作。
刚跟女儿挂断电话,我又很想立马给她打回去。
前段时间,我复阳了。
整个人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反复低烧,什么事都做不了。
这也是我最脆弱、害怕的时候,感觉自己非常没有价值、很没用。
@梨华,43岁,公职人员
“很想结婚,但不想将就,对未来很迷茫……”
谁不想在合适的年龄遇到对的人呢?
我20出头的时候就想结婚了,也谈过几个男朋友,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了。
家里人说我太挑剔,我也这么怀疑过自己,但其实真不是。
只有相处了,你才知道彼此合不合适。
不合适,我也不想将就,否则对彼此都是一种折磨不是吗?
30多岁的时候,父母还催,现在我40几了,父母也不催了,麻木了。
我妈还笑着说:“我们能多存点就多存点,用来给你养老算了。”
感觉挺对不起二老的。
看到别人家的父母,儿孙绕膝,三四世同堂的,真的羡慕。
当然这种内耗不完全是婚姻问题,还有我的工作。
我现在干的这份职业我很不喜欢,一眼就能看到头。
再加上现在受到AI、各种新兴行业的冲击,说不定哪天我的工作就被替代了,还挺恐慌的。
我想转行,但是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是否还有机会,也不知道换了后是不是真的就能比现在更好。
这种迷茫与不确定,让我内心恐慌不安;
也让我有种“画地为牢”的压抑与窒息感,感觉很无力。
如果这时候,我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有丈夫、孩子,说不定心里能踏实些……
@李姐,65岁,住养老院
“没有情感的联结,害怕一个人面对死亡”
我和我老公算是比较早的丁克一代吧。
那时候都追求事业,他是大学教授,我是设计院的。
我俩兄弟姐妹多,都生了孩子,我们的父母分身乏术,帮不了太多,索性就不生了。
后悔的想法有过,但也就是想想,反正都这么过来了,也都接受了。
年轻的时候攒了不少钱,退休以后我们就住进了养老院。
老伴是前年走的,免疫力不好了,没扛过来,走的时候身边有我,还算比较安详。
可是他走了以后,我就慌了,因为生活上的、精神上的支柱没有了。
我俩没有孩子,没有任何延续,情感上很匮乏。
到了这个年纪,我也没有什么欲望,该有的都有了,最想要的是亲情。
养老院里有朋友,但人家的生活重心也是自己的家庭。
你没办法人家建立那种很紧密的情感链接。
这个感觉很可怕,就像你明明身处人群中,却感觉自己活在一座失联的孤岛。
你看得到隔壁岛屿的烟火、热闹,但你所感受到的只有空虚、冷寂。
我经常会想,如果有一天,我不行了,倒在病床上,什么时候会被人发现呢?
一个人踏上黄泉路,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我们为何会恐惧“大龄独身”
不难看出,在以上的故事分享中,大龄且独身的女性们,最容易感受到的情绪——
——是恐惧。
这份恐惧来源对未来、对选择的迷茫,以及内心安全感的缺乏:
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见什么;
不知道自己到时候能怎么办;
如果发生自己应对不了的事情,该怎么办;
用罗翔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人们习惯了掌控自己的人生,无法接受生命中的不可确定性。
而“不可确定性”是女性在逐渐增长的年龄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是身体衰老的不可确定性。
之前看到过这么一个视频:
一个40岁左右的女性,因为发现自己长了几根白发而嚎啕大哭。
肌肉松弛、皮肤下垂、赘肉增加、关节病变、疼痛、激素紊乱、内分泌失调……
我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年轻的、漂亮的、充满活力的自己变老变丑、变得虚弱;
甚至情绪失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暴躁易怒,或是伤感难过;
这就像软刀子割肉,一点点看着过去“年轻的自我”逐渐“死亡”,让人不安。
尤其是感觉“身体不行”时,我们会对自我的价值与能力产生极大的怀疑,觉得自己办法应对当前的困难。
其次,是对未来变化的不可确定性。
朋友小梅常说:“回想小时候,完全想不到生活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时代的发展,既让我们享受生活的便捷,也在我们内心种下了一种恐慌。
——站在自我生命历程的不同周期,不论是回望过去或看向未来,世界都“太陌生”了。
于是,我们一边渴望活出“自定义”人生,
一边慌慌张张地“争抢”、“追逐”、“内卷”,生怕被时代抛弃。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能够陪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去探索、去适应;
一起变老,甚至一起落后,躲在两个人一起塑造的舒适圈里;
我们会觉得安心很多。
可因为独身,我们没有这个机会。
还有,是自我存在的不可确定性。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的基本焦虑之一,它可能导致人们对生活的无助感和绝望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亲友一个个离开人世,我们和这个世界的联结也逐渐消失。
每当一个人的离开,都象征着一部分自我,随着这个人的离开而消失。
慢慢地,我们会发现,世界上将不会存在“我”的影子。
怎么能不让人觉得恐惧?
但实际上,恐惧背后最本质的问题,依然是对人生的掌控问题。
这种内在的稳定感,并不能依靠亲密关系、或者婚姻家庭来给予。
而那些早就参透其中道理的大龄独身女性们,已经冲破了困境,过上了有滋有味的人生。
成为自己以后,
来源:小红书
我生于1978年,那是一个充满束缚和限制的时代。
但我是个为自由“疯狂”的人,
我全部野心,在于过一场痛快、自由的人生。
18岁,我把自由当“爱”,
于是,我为爱不上课,为爱淋雨身上,为爱喝得烂醉、离家出走,明知受伤仍“飞蛾扑火”。
后来我发现,真正的自由不是建立在“爱别人”身上的,而是“爱自己”。
于是,我开始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在插花、品茶、徒步、旅行中,不断遇见新的自己;
我在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里,感受自己的成长,并为此发自内心的喜悦。
如今,我45岁,活得更加真实、更加自我,也更加自由!
来源:小红书
我一直都是一个个性独立、兴趣广泛的女人。
三年前,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我决定追随内心的热爱,投身于艺术与美的世界。
因为真正的热爱,是怎么也挡不住的。
我崇拜达芬奇、木心那样的文艺通才,渴望成为一位“斜杠中年”,在Vintage器物、艺术民宿等领域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如今的生活,安静而充满力量。
“结婚生娃”已不再是我人生的必选项,我享受着这份自由与独立。
临近40岁时,我也曾有过恨嫁的想法,但我告诉自己“这个想法不是我内心的声音。”。
因为我能清晰地感受到,
我所热爱的文化艺术,书籍、音乐、影像,正源源不断地在给我注入新鲜的生命力!
这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在生活中,像玲珑和易晓晓的故事还有很多。
她们或许遭遇了爱与失去,或许也因为自己的选择而纠结,但并未陷入迷茫。
而是在荆棘丛生的“不确定性”中,找到了自己的心之向往。
所以,“大龄、独身”其实并不可怕。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自己,拿回对人生的主控权。
独身女性如何穿越困境,
拥抱更好的自己?
当然,要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对恐慌,我们应该如何慰纳自己呢?
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有充分的经济规划和准备。
理清自己当前的经济状况;
确认未来的医疗风险备用金,养老预算;
以及非常重要的——不断学习、内在成长,提升自己的“财运”。
很多时候,钱是我们内在力量的“外在显化”。
如果你在金钱上有匮乏感,那大概率是你内心对钱有很多限制性信念。
比如:
“钱太多没必要,一点就够了。”
“钱要存起来,不能乱花。”
“花太多钱,是罪恶的。”
这些潜意识的想法,都在说“钱,不是好东西”,也让你很难有钱。
如果你想改变这种匮乏感,那就一定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对金钱的限制性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