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辅导
事务通知
事务通知
动态新闻
咨询须知
心理百科
咨询流派
咨询案例
心理辅导站
心理辅导站
心理协会
心理协会
教职工心理
关于我们
成年人最难的克制
2023-04-13
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为人处世,我们一定得学会克己,即克制自己的内心。能够反省自己,克制内心的欲望,方能成就自己。克制自己的反驳欲。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不论别人说什么,他们都会反驳对方。自媒体人@土哥身边有这样一位同事,无论你跟他说什么,他总是会下意识地抬杠。一次聚会,大家吃得正高兴,称赞菠萝好甜。他马上纠正大家,说这是凤梨,大家打趣道:不都一样吗?可他不以为然,继续滔滔不绝地反驳,甚至讲到了植物分类上。同事们面面相觑,不敢再多说什么。原本轻松的聚餐,被他败了兴致。从那以后再有聚会,大家都跟默认一般,不再叫他。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老是去争辩,反驳,也许你能偶尔获胜,但那...
不要拿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生活
2023-04-06
梁晓声在《人世间》里写道:从你出生的那一刻,端什么碗,吃什么饭,经历什么事,什么时候和谁结婚都是定数。别太难为自己,顺其自然就好。人生的剧本你早在天堂看了,你之所以选择这个剧本,是因为这一生中有你认为值得的地方。每个人的生活剧本不同,悲欢也不同,没必要去和别人比较,更不要仰望别人的幸福。你所羡慕的风光背后有你想象不到的沧桑。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深有感触。有一条河的两岸,住着一个和尚和一位农夫。和尚每天看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意思,不像自己,除了敲钟就是念经,令他非常羡慕;而农夫看到和尚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地诵经、敲钟,不用像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令他非常向往。一天,二人桥上相遇,便互相诉说自己对对方的羡慕。于...
一个人不快乐的根本原因:没有直视《我们内心的冲突》
2023-04-06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与人共事,偶尔有点失误,别人还没说什么,你先在心里把自己数落一遍;和人闲聊,对方不经意皱了下眉,你就心头一紧,怀疑自己说错了话;常常埋怨自己不够好,会下意识贬低自己,遇到点不顺就会焦虑难安。很多时候,生活并没有为难我们,是各种内心冲突,把人搞得筋疲力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做过一个比喻:“内心冲突,会在人格中渗透,像恶性肿瘤的扩散,最终将人毁灭。”自1913年拿下博士学位,到创建世界级精神分析协会,卡伦·霍妮见过太多从痛苦到绝望的人。甚至连她本人,都曾因内心冲突而险些丧命。为了救赎自己,她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人格领域的研究。经过无数次实验,卡伦终于捋清了“内心冲突”的脉络,并将研究结果凝结为著作——《我们内心...
请远离不停消耗你的人
2023-04-06
作家苏芩说:不必把所有人,请进生命里。人生之旅,遇到的人形形色色。对的人,能互相滋养,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错的人,带来的只有消耗和无尽的沉沦。余生很贵,无论交友还是谈情,都要远离不停消耗你的人。远离负能量满满的人。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真的是会传染的。生活中,和开朗的朋友在一起,情绪也容易被带动起来。和乐观的人相处久了,凡事也愿意向好的一面看。而抱有负面思维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一开口总是抱怨,受他们影响,身边的人往往也会变得焦虑悲观。人生不长,风雨很多,远离总是负面情绪满满的人,多和积极乐观的在一起,让心情多一些向上生长的动力。远离一味索取的人。这世上,没有谁欠...
人到中年,方懂清明
2023-04-06
梨花风起正清明。转眼,又是一年雨纷纷时节。年少,“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还不懂清明的庄严肃穆、清洁明净。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在世事无常、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的生命浮沉里,这才对清明有了真切的感悟。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告别。一位朋友感慨,人到中年,非常害怕半夜接到电话。祖辈、父母辈,都已是风烛残年。有几回夜半被铃声惊醒,心里咯噔一下,生怕传来不祥的消息。同学、朋友中,因一场疾病,或一场意外,有人突然便消失在这个世界。点击他们的微信,头像依然那么生动,聊天记录若在昨天,却再也得不到一个回复。人到中年,参加丧礼的次数,渐渐频繁。死亡,成了无法回避的结,令人无奈又无力。或许,人...
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2023-03-30
《道德经》中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最顶级的智慧,是能看清别人,更能管好自己。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评论他人的生活,不费尽心思插手别人的人生。管好自己的言行举止,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能远离是非烦扰,与人相处和睦,获得舒心自在。管好手,不指点别人。孟子有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深以为然。世间百态,风雨变化,别人的幸福,你未必懂得;他人的苦衷,你未必全知。你所谓的大道理,别人并非不懂,只是环境不同,经历不同,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若是以自己的认知去指点别人的生活,以自己的经验去衡量别人的对错,很可能会将对方引入歧途。商人张康,家境殷实,一心想成为当地首富。几年后,凭借着家族的力量与自己聪明的头脑,将生意做的...
一个人“松弛感”越高,就越幸福
2023-03-30
曾有一名记者,采访一位不用氧气罐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登山家回答:“让自己保持松弛。”记者好奇地问:“为什么?”他说:人的大脑在紧张时,会消耗吸入氧气的40%。如果我一直去想“走不动了怎么办”、“半路缺氧怎么办”、“登顶后会不会成为举世瞩目的人”,恐怕没走几步就会失败。爬山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带着一颗松弛的心上路,往往能走得更远、更从容。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机遇和抉择。如果时时绷紧神经,容不得半点纰漏,就容易陷入内耗、裹足不前。保持松弛、勇于试错,才能告别焦虑,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幸福。紧绷感,是焦虑的来源作家李小萌曾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她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家庭,父母对她非常严格。从小到大,...
惊人的十二秒效应: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2023-03-30
非洲大草原上共同生活着一种野马和吸血蝙蝠。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野马便是他们的目标,许多善于奔跑的野马因此丧命。但之后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蝙蝠所吸的血量并不致死,野马真正的死因,来自它们自己的暴怒。在被蝙蝠咬伤后,大多数野马因急于摆脱蝙蝠而不断狂奔,最终疲劳致死。为一时的情绪冲动所累,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状况。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十二秒效应”:人被某件事情引起暴怒的时间只有12秒,过了这段时间人会恢复往日的平静。可惜的是,大多数人会被这12秒控制,说出或做出后悔的事。人生路上,我们遇到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坏情绪。所有坏情绪都由自己买单。在广州天河,一起惨烈的血案引起了广泛热议。一...
董宇辉:真正厉害的人,都把玻璃心炼成了不锈钢的
2023-03-30
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一路上,我们会经历各种刀山火海,遭遇各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有人在千锤百打中不断沉沦,也有人生猛地一路高歌前进。随着年纪的增长,你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心境二字。内心强大,自然能够遇山开山,遇水架桥,无往而不利。而一旦你脆弱一点,生活只会毫不留情地将你剔除出局。正如董宇辉所说:这个世界并不会一直善待你,你的脆弱有时候会成为致命的缺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漫漫人生中,不断强化自己,将玻璃心换成钢的。塔勒布曾在《反脆弱》中,提出过两种人生状态:第一种人遇到不如意的事,会像橡胶球一样,掉在地上不仅不会坏,反而会弹得更高。而另一种人,就变得像玻璃球,一旦掉到地上,就会摔碎成一...
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迹象:稳
2023-03-23
古语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做人最重要就是:遇事稳得住、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有始有终。如此,才能在稳中前进,在前进中有所得。可见,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迹象就是:稳。情绪稳有人曾说:“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其所困。黄渤第一次拍戏时,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劫匪,他早早就到了现场等待。准备拍摄时,副导演却用质疑的目光上下打量着他,不耐烦地问道:“谁让你来的啊,纯粹就是胡闹。”他当时既生气又屈辱,很想转身就走。但是他没有,反而更加用心地去投入戏中。他将一段戏用不同的方式演了出来,并且正式拍摄都是...
《瓦尔登湖》:真正的断舍离,是整理自己的内心
2023-03-23
翻译家徐迟曾说: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际,正是阅读《瓦尔登湖》之时。被问到个中缘由时,他解释道:因为《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恬静的书,智慧的书。19世纪中期,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风靡全国。作家梭罗在经历诸多失望之后,把心思转向自然,开始长达两年的森林生活。两年后,他走出森林,完成了《瓦尔登湖》。有人说,这本书让人充满对简单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股清流。的确,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走进瓦尔登湖,就会发现:摒弃物质欲望,勇敢直面内心,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摒弃物质,减去生活的负担。1845年3月底,梭罗拿着一把斧头来到瓦尔登湖畔。他钻进森林,砍下一根根原木,用最原始的方式,搭...
和情绪价值高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2023-03-23
杨天真曾说起朋友房琪给她的感受,就3个字:多接近。自从她认识房琪后,她就会时不时地找她连个麦,和她一起拍视频或者找机会聊天。杨天真感叹,房琪身上自带了积极的能量场,当她感到这种积极、富有魅力的生命力时,就会忍不住想和她处于同一频道。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人与人的交往,本质是能量的流动互换。情绪价值高的朋友,是你重要的能量来源。和他们在一起,你将获得一种无声的滋养。和情绪价值高的人在一起,少烦。电影《触不可及》中,白人富翁菲利普因一次跳伞事故瘫痪,急需找一位护工来照料自己。他聘请过很多高级的护理人员,但他们无一例外,连一周都没待上就被他辞退了。反倒是一个野蛮、粗鲁的黑人——德瑞斯,留了下来。原来,其他护工都把菲利普当...
不论和谁相处,都要学会“间歇性冷漠”
2023-03-23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身边有位朋友经常找你抱怨生活,听得多了,心里突然变得不耐烦起来;周围同事都在开心热闹地聊天,原本参与感十足的你,却在某个瞬间,只想一个人静静待着。上面这种内心涌出的负面感受,正是为了提醒你:情绪需要休息了。情绪的弦如果绷得太紧,精神这把弓箭迟早也会断掉。所以,我们需要“间歇性冷漠”来为情绪适当松绑,通过暂时远离情感漩涡,平心静气重纳心底清凉。说到底,长久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张弛有度的相处节奏。不论和谁相处,学会“间歇性冷漠”,就是把握住了快慢有致的相处之道。适度共情是善良过度共情是负担。从心理学角度讲,“间歇性冷漠”能够帮助我们明确个人边界,将共情力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而作为人际关系的黏合剂,适...
如果你内耗太多,不妨读读《心流》
2023-03-09
在一次访谈中,余华和罗翔谈到精神内耗这个话题。余华说,内耗就像自己的写作过程,当找不到一个出口时会犹豫不决,想么写又想那么写,而当终于找到出口时,这种感觉就会自然消失。那么,到底该如何为纷乱的情绪寻找出口?心理学家米哈里,曾在《心流》中提到:做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时,能特别专注地投入,并得心应手,这时人会产生一种浑然忘我的愉悦感。比如:看一本书如痴如醉,忘记了时间;跑完十公里,挥汗如雨却无比兴奋......心流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获得内心的秩序,也就远离了内耗。停止纠结专注是产生心流的关键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接到一个任务,思前想后,总觉得自己做不好,迟迟不肯动手;参加一场考试,过程中却始终不...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370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8
/
27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