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辅导
事务通知
事务通知
动态新闻
咨询须知
心理百科
咨询流派
咨询案例
心理辅导站
心理辅导站
心理协会
心理协会
教职工心理
关于我们
学会做个“完整”的人
2024-01-02
我曾在NLP大师罗伯特·迪尔茨的课堂上,听他讲过一个他父亲的故事。罗伯特的父亲有非常严重的烟瘾,他的吸烟史长达几十年,每天至少两包。后来,他的父亲被查出患有肺癌,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戒烟,还是每天抽两包。大家对父亲这种行为无法理解,因为肺癌本来就跟吸烟密切相关。现在已经得了肺癌,就该马上戒烟,否则只会加速死亡。但是,父亲为什么偏偏做了这个最荒谬的选择——继续吸烟呢?罗伯特的内心焦急不已,但同时他也明白,去跟父亲说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没有意义,于是他邀请父亲和他一起做个探索。罗伯特邀请父亲跟他面对面的坐下来,然后引导父亲说:“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像平时抽烟那样,拿起香烟点着……将烟慢慢地靠近嘴巴……触碰到嘴唇……深深地吸进去,...
拥抱睡眠
2024-01-02
失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人都试过失眠,或偶尔,或长期。失眠的时候,你通常会想一些什么?有位朋友说,每当晚上想睡觉的时候,虽然闭上了眼睛,但头脑却很清醒。因为没有了白天的嘈杂,没有其他人和事。这时候,她就会开始控制不住地想很多事情,反思自己,审视自己。总感觉自己不上进,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总觉得自己没有前途,又越发的担心和自责。她说自从工作之后,睡眠就开始一直不好。躺在床上,要躺很久才能睡着。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折腾得很累,这样睡下去才能睡着。因为她希望自己闭上眼睛就能睡着,不然脑海里,又会控制不住的出现一些痛苦难受的事情。所以,要么不睡觉做别的事情,要么就迅速地睡着,这样就不用想那么多了。也许是职场的竞争,现...
拒绝“伪民主”
2023-12-25
前几日,去包子铺买早餐,一个妈妈对孩子说:“你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孩子说:“要豆沙包和豆浆。”旁边的妈妈开启了劝说模式:“哎呀,豆沙包很甜的,豆浆也是甜的,吃太多甜不好,买个肉包吧。”孩子不说话了,最后这位妈妈在说了两三遍“吃太多甜的不好”后,给儿子买了肉包。我想起一位来访者家长,对上初一的孩子说期末考试考好了,奖励一万块,孩子想怎么花都行。结果孩子考试真的考好了,家长却犯愁了:“钱要不要给孩子?”家长先给了一千,说剩下九千父母暂时代为保管。然后家长看到孩子拿着这笔钱请几个同学去游戏城玩游戏,吃汉堡炸鸡。家长又焦虑了,“把钱花在玩游戏,吃垃圾食品不行啊,剩下九千到底要不要给孩子?”先抛开剩下的钱到底要不要给孩...
做回“中年少女”
2023-12-25
人这一生,好像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寻宝藏”。尤其到了中年,身体这个机器开始倦怠,精神却根本停不下来。一旦大家有空聚会休闲一下,全是焦虑的情绪输出。“每天五点起床给娃做早饭,怕他在学校吃不好,晚上下班回来不仅要做晚饭,还要辅导功课,忙死了,烦死了。”“是啊,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头发大把掉,连去医院检查的时间都没有,孩子大了会好点吗?”“不会,我女儿上大学了,她刚不在家那段时间我还休息了俩月,结果闲的发慌,经常瞎想,身体也不得劲,就找了份工作,忙起来好。”“忙起来好”这句话,好像是中国女性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它像是一种自我安慰,更像是一种痛苦的呢喃。养育孩子、料理家务、照顾家人、工作打拼......她们被世俗裹挟着前进,忙...
“新型夫妻关系”正在流行
2023-12-25
不知你发现没有?一种新型夫妻关系正在流行。相对于传统夫妻关系,男女双方在婚姻中的角色和关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比如,papi酱和她老公。之前她在节目中透露,自己和老胡结婚多年,既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度蜜月,该有的仪式都没有。更令人诧异的是,结婚多年她一次都没有去过老胡老家,两家老人也没有见过面。这种感觉更像是谈恋爱而不是结婚。然而,即便没有常规流程加持,他们的婚姻依然幸福且稳定。用她的话来说:“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一个大家庭的事。至于是否举办婚礼或回谁老家更是两人的事,与双方父母无关。”当时她的言论一出,立马引来了无数人赞同,足以说明在我们身边其实很多人认同这样一种“有悖传统”的新型夫妻关系。而且远不止这一种,各种...
40岁比20岁更美?
2023-12-25
最近在网上刷到这样一条高赞评论:“人到中年,我越发笃定,看人一定要先看脸。”“从一个人的长相,你就可以看出他内心是善是恶,日子过得是好是坏。”是的,德芬老师也说过:一个人30岁以前的面孔,由父母决定,那时候先天基因比较重要;而30岁以后的面容,就需要自己负责了。因为这时候,你的脸上、气质、气场里,会写着你曾走过的路、看过的书、交往过的朋友、爱过的人,甚至是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透过脸,被一览无余地看出来。比如:那些刻薄、犀利的人,脸上会时刻带着各种不屑与轻视;有职业苦相的人,眼角眉梢尽是苦味,好像受了一肚子委屈;而那些接纳自己、会感恩、会爱自己的人,脸上的线条就柔和多了。这种个人内在精神面貌,显化在外在样貌上的颜值...
第一批扶贫结婚的独生女,正在排队离婚
2023-12-18
家人们,你身边有那种“下嫁”的朋友么?俗称女强男弱,或者是“下嫁”扶贫式婚姻。婚前恋爱脑烧到一百八十度,不顾亲朋好友的极力劝阻;婚后由于双方家底儿实力过于悬殊,导致新婚生活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一方不停掏钱养家,另一方只知道伸手就拿。虽说这大清亡了好些年了,咱早都不兴门当户对那一套了。但对有些真实经历结婚扶贫的人来说,顾里老师那句台词儿依然奏效: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接下来,听听掏空口袋结婚的她们,究竟怎么说。@小汪.扶哥魔也挺可怕的我俩恋爱七年,结婚半年。他家庭条件很一般,爸妈都在山西农村老家,没有固定工作,甚至没有固定住房;家里有个比他大一岁的哥哥,据说掏空家底才在老家结上婚。刚开始我压根没把他家的条件当...
最伤孩子的4种“中国式礼貌”
2023-12-18
每位家长都想培养出有教养的好孩子,生怕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没家教”。不少爸妈逢人就逼孩子打招呼、秀才艺,礼让他人,等到大家点赞夸奖,却立马又说:“没什么,再表扬,孩子又要骄傲了!”这不仅是亲友聚会的必演曲目,也是很多人并不愉快的童年经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格外重视教养培育。但需警惕,这4种“中国式礼貌”,或许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过度谦让:“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前几天看《少年说》,13岁的女生崔兢的故事,让人心里堵得慌。崔兢有个妹妹特别霸道,总是欺负她,但每次闹矛盾,爸爸却只会训斥自己:“你是姐姐,怎么能和妹妹计较!”妹妹撒谎,爸爸无条件相信;妹妹打人,爸爸装作看不见。久而久之,崔兢内心压抑委屈,想通过节...
多少妈妈,也曾恨过自己的孩子?
2023-12-18
最近在某平台看到一个热门帖子,一位妈妈在无声地呐喊:“我应该是全世界对宝宝最恶毒的人。”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深深的崩溃与绝望,因为她察觉到自己竟然非常恨孩子。妈妈这个角色应该是无私而伟大的,怎么可以恨自己的孩子呢?但是那种从内心深处涌上来的恨意,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位妈妈说,刚见到宝宝的第一眼,就有种莫名的疏离,一种本能的排斥。刚刚经历了十级疼痛,又要被蹂躏乳房开奶,身体的承受着巨大痛苦,让她无暇顾及他人。但却被老公和妈妈冷嘲热讽:你不配当妈。生娃后的她一直没有奶,被逼着喝下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直到第四天,吸出一些带血的奶,家人才满意地笑了。但是很快又说,可惜带血了,孩子不能吃。透过这些文字,我似乎看到了无数被“无私”...
当00后混入老年旅游团:快活极了!
2023-12-18
今年,我们关注到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开始尝试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价格实惠的老年团在00后中引发热潮,他们跟着和老人们一起踏上旅程,收获了超乎预期的体验——成为爷爷奶奶的“团宠”,一起唱歌、打牌,被拉入老年“夸夸群”,甚至治好了社恐,规律了作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老年大学,用一件衣服、一支口红的钱,任选钢琴、书法、拉丁舞等课程。与内卷的应试教育和职场截然不同,在那里,他们第一次可以不用在意考试成绩,认真书写一撇一捺,而老人们身上用心钻研、真诚分享的劲儿,给了他们重拾生活信心的勇气。做一个“全职儿女”,重返父母身边,也成为不少人新的人生路径。从买菜做饭到网购跑腿,包揽全家家务,用父母退休金生活,成为家里的“大管家”。在他们眼...
抑郁大学生,有校难回
2023-12-11
于丽丽有时想,如果当初没有走进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结果会不会不一样?3年前,她刚刚升入大三,抑郁扰乱了她的阵脚,舍友建议她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本期待着自己能在学校的支持下好转,继续和舍友形影不离,并顺利毕业,但一切在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后突然停摆。心理老师将她的病情上报,校方先是试图劝退她,最终协商休学。一年后,于丽丽又经过了漫长的“折腾”证明自己已经康复,才获得了“禁止返校,只能在家上网课”的复学资格。2023年9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22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在对近8万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抑郁检出率大约是21.48%,焦虑风险的检出率约45.28%。在这些大学生中,和于丽丽一样面临休学、劝退、复学困难的学生不...
中年女性,越来越不需要婚姻了?
2023-12-11
人到中年,大梦一场,几度悲凉。上个月的同学聚会中,听到很多同学离婚的消息,尤其是女同学,有一半都已经离婚了。几年前,大家在一起还是吐槽老公,吐槽婆婆,吐槽带孩子的艰辛。一杯酒下肚,喝下婚姻的甜与辣。到了今年,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上高中,甚至已经高考完毕,那些吐槽都已经变成了释怀。至于离婚的原因,很多都是——人生进入下半场,不想再委屈自己了。不想再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跟老公吵架吵到乳腺疼;不想再为了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把自己困在逼仄潮湿的厨房里;不想再为了表面的家和万事兴,做个贤惠女人,相夫教子,孝敬公婆,还处处忍气吞声......孩子离家上学以后,她们的时间突然变得多了起来,平日里那些自己压抑掉的情绪,忽视掉的身体的小毛病,像...
你的美,和你的憎恨有关
2023-12-11
某次乘飞机过安检时,等待无聊,前面一个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个子高挑,打扮时尚,厚厚的妆容掩不住一脸的黯淡。面部不是不美,但感觉不那么流畅。在核对证件和人脸识别环节,女孩悲剧了。接过证件,工作人员迅速朝她扫了一眼,随着目光落回证件再次看向她的脸时,工作人员瞬间皱起了眉。片刻,我好像秒懂了什么。果然,女孩的人脸识别没有通过。隔着一米线站在背后,我听不清她的解释,只听到那位男性工作人员以“饱含深意”的笑容,无奈回复道:“没办法,等我们领导来吧。”女孩尴尬地退到一边,给后面其他旅客让路,大家集体望向她。她的身份证被搁置在工作台右侧,每一个办完手续的旅客从旁边路过,都不自觉看一眼桌面,再看看她。当时,我的心情说不好是同...
朋友圈里的人都好像“电子消亡了”
2023-12-11
前几天偶然看到一个话题“朋友圈里的人好像都‘电子消亡’了”。“电子消亡”是指一个人开始不发朋友圈,不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逐渐淡出“电子社交圈”的现象。很多网友深有共鸣:“我以前一天的朋友圈五条起步,现在一年都发不了五条。”“不发了,没意思,朋友圈已经不是‘朋友’圈了!”“每次发朋友圈都要思前想后,这条能不能发,发了会不会被吐槽,是不是不够有趣,会不会显得矫情……最后,算了不发了!”你有多久没发朋友圈了呢?分享欲是在“复杂社交”中消失的成年人的世界,连朋友圈都变复杂了。以前的朋友圈,我们恨不得把吃了什么,看了什么,开不开心统统告知天下。但现在,大家的朋友圈都不知不觉“背负”了更多。下班想发一条“好累啊”,可...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506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1
/
37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