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某中学重点班学生。品学兼优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爸爸,是妈妈独自将他抚养长大。妈妈从小就告诉他“你与别人不一样,你需要更加地努力才能让别人看得起。”要强的妈妈也身体力行,告诉他上进才有好结果。小A从小就比别的小孩努力很多。虽然失去了很多玩乐的机会,但看到妈妈因自己成绩优异而露出的笑脸,小A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小学到高中,小A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的学习对象。然而高三的他却在高考越来越近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成绩下滑、情绪暴躁,自己不能调整。心神不宁的小A在一个下午自习课走入心理咨询室,向心理老师倾吐了心声。原来,高考临近,妈妈很焦虑,并且将这种焦虑的情绪以“爱”的名义传递给小A。比如妈妈看到周末在家休息的小A看会儿小说,就会督促小A赶紧学习,“别人学的时候你在放松就会被落下,我是妈妈要监督好你”;每周小A都会收到妈妈的“礼物”—— 试卷、补习班报名表等;小A还会时不时被妈妈以“爱”为名唠叨不停。
为了让小A补充营养,妈妈购买知名营养品花费不菲,殊不知每次喝完营养品小A都会上火、溃疡。诸如此类的行为让小A不堪重负,但懂事的小A却知道这是妈妈爱的表现,自己不应该也不能质疑、反驳。但痛苦不会因为小A对妈妈的理解而减少,反而因为情绪的积压影响了听课状态,导致成绩下滑,结果是妈妈的关爱更加密不透风,小A更加累、更加烦,学习状态更加不佳。这样的恶性循环持续了一段时间,小A觉得不解决不行了,所以才向心理老师求助。
小A的经历,是现代家庭亲子关系的一个缩影。父母爱孩子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父母却在以“爱”为名,给孩子带来无穷的负担。孩子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结合小A的案例,我给父母支支招,希望父母的爱不再是孩子的负担,而是孩子成长的力量源泉。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本性。但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爱在悄然地与孩子的表现发生紧密联系。我们不再是那个因为孩子学会叫爸爸、妈妈而喜悦,并不在意孩子发音不准确的父母,而变成因为孩子的成绩下降一点,我们都会去谴责、督促的父母。因为孩子没有做到我们的要求,我们的面目会变得冰冷。请找回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爱的方式吧,那才是父母之爱应有的姿态。
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孩子在成长,他们的需求在变化。每个阶段孩子对于父母需要给予的支持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当孩子长大而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没有成长时,我们给予的爱就会成为阻碍孩子成长的因素。所以多了解孩子一些,跟紧孩子成长的脚步,以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才是我们表达爱的根本。
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是真实的人,生活在压力四伏的现代社会,避免不了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产生诸多的负面情绪。但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在负面情绪当中,并允许它以“爱”为伪装传递给孩子,爱就在负面情绪的干扰下变成了孩子的负担。所以为人父母,一定时刻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觉察,尽量避免孩子成为自己负面情绪的替罪羊。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以恰当的方式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将爱用合适的方式输出,才能诠释爱的真谛,彰显爱的力量,让爱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助力和受伤后的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