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院心理辅导站暑期实践队--探心灵之路,护浙里幸福

时间:2025-09-22

心理健康是构建幸福生活的基石,它不仅关乎个人福祉,更影响着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复杂化,越来越多居民面临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为助力社区居民守护心灵阳光,716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志愿者走进江滨花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展“探心灵之路,护浙里幸福” 心理疗愈绘画活动。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对居民们开展了反诈宣传。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守护大家的“钱袋子”,光靠宣讲不够,还需用真诚换信任,让防范意识真正融入日常。通过此次防诈宣传活动,不仅让更多人掌握了基础防诈知识,更在互动中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让安全意识悄悄扎根。

 

活动筹备阶段,志愿者们便用心规划。他们提前采购丰富绘画材料,从细腻水彩到多样画笔,精心挑选;还巧妙布置场地,用暖光装饰、励志标语营造出安心放松的氛围,静候居民到来。居民们陆续参与,志愿者热情相迎,像老友般闲话家常,从天气冷暖聊到日常小盼头,轻松打破陌生隔阂,让大家卸下心防。

 

创作过程中,志愿者全程陪伴。面对绘画经验不同的居民,他们灵活引导—— 对零基础的,从简单图形、基础色彩感知教起,鼓励大胆尝试;对有想法的,协助梳理思路,共同完善画面。志愿者时刻留意居民情绪,当有人因创作瓶颈面露愁容,便轻声给予鼓励,分享“画错也是独特创意”的思路;有人沉浸创作、忘记休息,就默默递上温热茶水,提醒适度放松。交流里,居民们或分享生活里的小确幸,或倾诉偶尔的烦闷,志愿者认真倾听、共情回应,让绘画桌旁满是信任与温暖。

 

大家以画为媒,将情绪、思考化作色彩线条。有人绘出灿烂太阳,寓意对明朗生活的向往;有人勾勒宁静港湾,诉说对安心环境的期盼。笔触起落间,心灵的褶皱被慢慢抚平,创作的专注让烦恼暂时消散,现场氛围治愈又充满力量,没有刻意的疏导,却悄然实现情绪疏解。

活动收尾,居民们围聚分享作品,笑声与感悟交织。此次绘画疗愈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在艺术创作中寻得心灵慰藉,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新方式;也让志愿者们以青春行动,传递心理关怀的温度。以画探路,共护心灵晴空,为“浙里”幸福生活筑牢心理基石,让心理健康之花,在社区交流互动中,肆意绽放。

作品展示

 

 

 


此次心理疗愈绘画活动,以画笔为钥匙,打开了居民与心灵对话的大门,让大家在艺术创作中学会与情绪共处,为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份自我关怀的能力。志愿者们也在这场心灵的相遇中,更深地理解了“守护心理健康”不仅是专业的疏导,更是真诚的陪伴与平等的倾听。探心灵之路,护“浙里”幸福,这场活动就像一粒种子,在社区的土壤里种下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与重视,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人带着这份温暖,学会呵护自己与他人的心灵,让幸福的根系在健康的心理土壤里,扎得更深、长得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