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心”富裕
“浙”乡先行
——以传统文化激活银龄心理力量
当毛笔尖在宣纸上勾勒出千年文脉,当八段锦起势间吐纳天地精气,传统养生智慧正转化为现代心理能量。6月30日,浙江工商大学管工学院“共同‘心’富裕 ‘浙’乡先行”实践团走进江东村老年学堂,通过“翰墨养心 八段锦韵”双疗体系,让书法与养生功法成为“心理能量转换器”,在笔墨流转与招式开合间铺展“精神共富”的新画卷。
笔墨蕴心流
——书法练习中的正念疗愈密码
“执笔如执心,运笔似运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书法运笔时的专注状态可提升α脑波活跃度(专注力+35%),而“逆锋起笔”的力道控制能激活前额叶执行功能。实践团创新设计“五步心法教学”:从“观字静心”的呼吸调节,到“运笔抒怀”的情绪表达,老人们通过书写基础笔画和一些简单的字,在横竖撇捺间完成了一次“心理能量灌注”。


这场跨越六十岁的“同学会”创造了独特的心理场域:大学生们用现代心理学知识解读"书法治疗"原理,老人们则分享“写字如做人”的人生智慧。这种双向赋能构建起“心理能量银行”——青年志愿者的共情能力提升,老年学员的孤独感减少。
招式通心脉
——八段锦里的身心能量循环
团队成员将八段锦分解为“心理调节单元”:双手托天时的脊柱伸展促进血清素分泌,摇头摆尾动作通过前庭刺激缓解焦虑。活动现场,老人们跟随“呼吸-动作-意念”三维引导,体验“形神共养”的闭环疗愈。


文化润心田
——传统智慧照见现代心理福祉
这些墨迹未干的宣纸和仍在震颤的经络,正述说着更深层的心理叙事:当书法成为情绪调节的“柔性工具”,当八段锦化作压力释放的“身体语言”,传统文化便完成了从养生术到心疗方的华丽转身。这不仅是在教技能,更是在搭建心灵栖居所。从“永字八法”到“双手攀足”,这场心理滋养课程证明:真正的乡村振兴,必须包含心灵的沃土改良。当老一辈在笔墨间重获价值感,在传承中读懂生命厚度,“共同心富裕”便从理念落地为可感知的幸福温度——这或许就是“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当代诠释。


浙江工商大学管工学院“共同’心’富裕 ‘浙’乡先行”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书法与八段锦,为乡村老人带来身心疗愈。我们将继续以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心理共富"的阳光温暖更多心灵。
【 文末心意 】
伴个便利店
无论你在emo 或haha,都可以在聊天框留言
伴个便利店会一直陪伴你哦~
情绪树洞QQ号:1709520937
宇宙九号信箱
不用担心,你的故事我在听!
投稿信箱:ggxfyxiang@163.com
咨询热线:28008808,28081525
服务时间:工作日(法定节假日除外)
8:30-11:00
13:30-16:30
1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