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精神科医师,每次出诊的时候都会听到患者对于情绪波动的描述,我希望总结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双相情感障碍,对于那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感受能够早一点识别,早一点关注,更早接受治疗,就能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
初遇林深:躁郁的青春
林深,18岁,高三学生,语速飞快,神采飞扬,把物理错题本译成英文版,网购三十盒同规格笔芯和各种不同型号的笔记本,甚至给全班编了套量子物理早安表情包。夜里不睡觉,熬夜帮同学们写作业。上课的时候本来温文尔雅的性格竟然变得爱接话茬,总是跟老师插科打诨。有时候又因为一点小事,变得不高兴,不想上学,不爱理人。好多天都不出门,平时最爱运动的他,同学约他打篮球,他都不愿意去。即将面临高考,学习成绩不升反降,这可急坏了林深的爸爸妈妈。
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一家三口一起来到诊室,见到我的时候,深爸深妈感觉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而林深自己也感到很无助,本来特别希望自己顺利毕业,考上大学,但是近期的表现让他自己也觉得很不理解。后来他回忆自己第一次就诊与我交流的场面时,觉得那时候自己的大脑好像被按下了快进键。
诊断与治疗:校准大脑的”交响乐”
经过我的诊断,一家人了解到“双相情感障碍”。我说:“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在躁狂(情绪高涨)和抑郁(情绪低落)之间反复切换,这种情绪波动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其家庭和社会功能造成深远影响。”
林深妈妈焦急地问道:“那这病严重吗?该怎么治疗?需要住院吗?”连珠炮似的问话让大家感受到了她的担心。我告诉他们说需要药物治疗,林深妈妈又问道:“我们的孩子怎么会得这种病?吃药会不会有副作用?”问完了,妈妈眼圈儿就红了。林深爸爸伸出一只手揽过妻子的肩,轻轻地拍了两下。
我给林深开具了喹硫平、丙戊酸钠和碳酸锂三种药物,还给了他们一个电子药盒,通过智能手环收集一些生理数据,包括心率、血压、睡眠质量以及情绪的起伏,并且会通过给药的动作智能化提醒患者用药,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一个管理情绪和药物的软件,这样可以实现疾病以及用药的自我监测。打开药盒,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有两个区域,一半是蓝色,一半是红色,像极了患者情绪的波动,蓝色是海水,情绪低落时的感受,红色是火焰,情绪高涨时的感受,水与火的交界处仿佛是一场热烈的舞蹈,相映成趣。
深爸试图了解更多,问我:“这些药物会有副作用吗?”我递来服药卡,说:“初期可能有轻微困倦或手抖,但大部分患者在一周内适应。”
深妈还是执着地问:“为什么我们家孩子得了这个病?”我说:“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神经生物学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之一患有此病,子女患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8至18倍。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调节异常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躁狂或抑郁发作。负性生活事件(如失业、丧亲)和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诱发双相情感障碍。此外,生物节律紊乱(如熬夜)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为了让林深一家能够更好理解,我用轻松的口气比喻说:“这个病就是大脑调节情绪的化学物质失衡了,就像交响乐团里小提琴突然走音,我们需要用药物来校准音准。”
林深一家离开诊室,约定四周后再来复诊。
康复之路:水与火的和解
复诊时我请林深做了化验检查,并用红笔圈出检测报告:“血锂浓度0.6mmol/L,接近理想治疗窗。”我指着林深记录的副作用清单,说:“口干可以在白天多喝一点水,下午和晚间不要喝太多了;手抖的话可以补充维生素B6;便秘的话可以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调节一下,如果还是不行咱们下次再加一些调节便秘的药物。你这么年轻,先通过运动调节一下,现在出现的这些不舒服都是可控的。”于是我又指导林深在手机里新增了用药提醒,并鼓励林深妈妈学习在做饭时准备粗纤维食物。
就这样持续两年的治疗中,林深一家积极配合,林深也顺利地完成高中学业,目前在一所大学读书,学习生物学,他希望能够在将来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使患者获得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双相情感障碍是全球范围内致残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心理评估。医生会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如锂盐)、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和抗抑郁药。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副作用。
●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教育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思维模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 物理治疗:对于严重病例,电休克治疗或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有效。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学会识别情绪波动的早期信号,及时寻求帮助。家属应理解患者的病情,提供情感支持,并协助其遵循治疗方案。社会应减少对精神疾病的歧视,为患者创造包容的环境。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但可管理的疾病。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有效的管理,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希望本文能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一疾病,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实用的支持与指导。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记住,疾病并不可怕,正确的认知和行动是康复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