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 —— 从接纳承诺疗法视角解析《哪吒之魔童闹海》

时间:2025-04-28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2》票房一路飙升,其不仅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在全球影史票房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能够满足观众心理需求、引发情感共鸣、影响认知和行为的重要媒介。因此,我想尝试用我熟悉的接纳承诺疗法的理论来解析一下。

接纳承诺疗法(ACT)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接纳、认知解离、关注当下、澄清价值和承诺行动等核心要素,旨在帮助个体提高心理灵活性,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下面,我将用ACT的六个维度来解析一下《哪吒2》为何能够引发亿万观众的共鸣,愿意一刷、再刷、三刷!

接纳:接纳是允许,不等于认同

哪吒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境是影片的核心冲突之一,这一困境也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体现了接纳的重要性。

哪吒自出生起,便被贴上了“魔丸转世”的标签,这一身份设定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认同困境。

在陈塘关百姓的眼中,他是带来灾难和邪恶的象征,遭到了众人的恐惧、排斥与误解。这种外界的偏见和歧视,让哪吒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他渴望像普通孩子一样被接纳、被关爱,却始终无法摆脱“魔丸”这一身份的束缚。

在成长过程中,哪吒的行为举止常常表现出叛逆和顽劣,他捉弄村民、大闹陈塘关,这些看似调皮捣蛋的行为,实则是他对自己被不公平对待的反抗,也是他试图引起他人关注、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方式。

随着剧情的发展,哪吒逐渐开始正视自己的身份。他不再仅仅将“魔丸”视为一种诅咒,而是尝试去接纳这一既定事实。这种接纳并非是对命运的妥协,而是一种内心的转变,他开始理解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从中汲取力量。

当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时,他已经在内心深处接纳了自己的全部,包括“魔丸”的身份。他不再被外界的看法所左右,而是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从接纳承诺疗法的角度来看,许多观众在观看哪吒的成长历程时,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内心冲突和挣扎。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可能面临类似的身份认同困境,比如因外貌、出身、性格等因素而遭受他人的误解和偏见。

哪吒的故事让观众看到,即使身处困境,也可以通过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勇敢地面对内心的冲突,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观众在接纳哪吒的困境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自己内心的冲突和痛苦,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和慰藉。

例如,一些曾经在学校或工作中遭受排挤的观众,看到哪吒在面对众人的误解时依然坚强不屈,会从中获得勇气和力量,更加坚定地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困难。

认知解离:重新叙事,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和刻板印象

认知解离强调将个体与思维内容分离开来,认识到思维只是一种语言和认知活动,并不等同于事实。电影通过对角色形象的重新塑造,引导观众摆脱对传统神话角色的固有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这些角色。

在传统的哪吒故事中,哪吒与敖丙通常被设定为对立的双方,哪吒代表正义,敖丙代表邪恶。然而,在本部电影中,敖丙的角色形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不再是单纯的反派,而是一个在家族使命和个人信念之间挣扎的复杂人物,他与哪吒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让观众看到了角色之间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观看影片时,观众不得不放下原有的思维定式,重新去理解敖丙这个角色以及他与哪吒之间的关系。这种对角色关系的重新构建,激发了人们的思考,让他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事物往往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存在着许多灰色地带,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他人和事物。

关注当下: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哪吒2》凭借其精彩的剧情和强烈的情感张力,成功吸引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到影片之中,让他们沉浸在当下的电影情节里,实现了高度的关注当下体验。

哪吒与父母之间深厚的亲情是影片情感表达的重要线索之一。李靖和殷夫人对哪吒的爱深沉而无私,他们为了保护哪吒,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殷夫人在生活中给予哪吒无微不至的照顾,陪伴他成长,最后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拥抱自己的儿子,家庭的温暖和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在此刻具象化。

哪吒与敖丙之间亦敌亦友的复杂情感,也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他们从最初的对立,到后来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成为挚友,共同面对命运的挑战。这种情感的转变和发展,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支持,以及为了对方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让观众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和力量。他们在关键时刻并肩作战的场景,让观众热血沸腾,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中,与他们一同经历着生死考验。

以己为景:在屏幕的角色中看到自我

以己为景强调个体将自己看作是一个更广阔的背景或容器,所有的想法、情绪、经历等都在这个背景中发生。人们在观看电影时,会将自己的情感、经历和价值观投射到电影角色身上,通过角色的经历来体验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哪吒这一角色的成长历程引发了观众广泛的自我投射。哪吒作为“魔丸”转世,从出生就被陈塘关百姓视为妖怪,遭受众人的排斥和误解。他渴望被认可、被接纳,却总是在努力后换来失望。这种被孤立、被误解的感受,与许多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相契合。

例如,那些在学校因性格内向而被同学孤立的孩子,或是在职场中因坚持自己的原则而被同事排挤的人,他们在看到哪吒的遭遇时,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哪吒身上,仿佛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哪吒的叛逆和反抗精神,也是人们自我投射的重要方面。他不甘于被命运安排,更是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勇气和力量。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时,许多人也会像哪吒一样,渴望突破束缚,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哪吒的角色,他们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和宣泄口,仿佛自己也在与命运进行一场激烈的抗争。

敖丙的角色同样引发了人们的自我投射。敖丙身为龙族三太子,肩负着家族复兴的重任,他在家族使命和个人信念之间艰难抉择。这种在责任和自我之间的挣扎,让许多观众感同身受。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面临类似的困境,比如在职业选择上,是选择一份稳定但自己并不热爱的工作,以满足家人的期望,还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实现自我价值。敖丙在面对这些抉择时的内心矛盾和痛苦,让人们看到了自己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的迷茫和困惑。他们通过将自己投射到敖丙身上,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在面对责任和自我时应该如何做出选择。

大家在角色中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投射,并在电影的引导下,对自身的生活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促进了自我成长。

明确价值: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作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动画电影,电影蕴含着丰富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通过角色的行为和情节的发展得以体现。

● 勇敢与反抗精神

哪吒从出生就被视为“魔丸”,遭到陈塘关百姓的排斥与误解,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沉沦,反而凭借着内心的勇气,勇敢地面对众人的偏见和命运的不公。他努力修炼,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毫不退缩。当得知自己将遭受天劫,面临生命危险时,哪吒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言壮语,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与命运展开了激烈的抗争。这种勇敢与反抗精神,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不向命运低头,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 正义与善良

尽管哪吒被贴上了“魔丸”的标签,但他内心始终保持着善良的本质。他虽然表面上玩世不恭,但在关键时刻总是能够挺身而出,保护陈塘关的百姓。在面对敖丙企图用冰覆盖陈塘关,毁灭全城百姓的危机时,哪吒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与敖丙展开战斗,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了正义和善良。

电影通过传递勇敢、正义、亲情、友情等积极的价值观,与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承诺行动:积极价值观激发积极行为

《哪吒2》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誉。人们在观影后,纷纷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和体验。他们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向身边的朋友、家人和网友推荐这部电影,称赞影片中的角色塑造、特效场面以及所传递的价值观。许多观众表示,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会极力推荐给身边的人观看。这种口碑传播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像滚雪球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影院。

电影中所传递的价值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行动转化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观众表示,电影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不再轻易向命运低头;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用心去维护和经营这些关系;意识到自己平时对父母的关心不够,要开始主动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之情。这种积极价值观的传播和行动转化,一定会有助于促进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总之,《哪吒2》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对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心理疏导、心理疗愈的效果,能够提升观众的心理灵活性,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