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下午,在钱塘江畔的徐徐清风中,法学院第二届师生趣味运动会在文科实验楼北侧草坪展开。这场以“趣运动·high青春”为名的特别活动,通过六大心理主题挑战项目让学子在合作与竞争中完成了一次“压力释放-情绪疗愈-心理韧性提升”的成长之旅。
本次运动会创新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将团队信任建立、挫折应对训练等心理教育目标融入游戏设计。正如活动策划者所言:“我们希望通过非竞争性的趣味互动,让学生体验人际支持对心理韧性的滋养。”
项目1:珠行万里——信任传递实验
当金色小球在管道间惊险滑落时,队员们没有指责与慌乱,而是自发形成“心理安全网”:前方队员半跪稳住重心,后方快速补位衔接。心理学观察员记录到,三支队伍在失败后出现“拥抱鼓励”“击掌复盘”等正向互动行为,印证了团体支持对焦虑情绪的缓冲作用。
项目2:袋鼠跳——挫折修复模拟
一位选手在跳跃中连续两次跌倒,却用幽默的“兔子舞”动作化解尴尬,引发全场掌声。这种将失误转化为集体笑点的能力,正是心理弹性训练的生动实践。
项目3:极速三子棋——决策压力测试
在脑力与速度的双重考验下,绿队队长展现出惊人的压力管理能力:当队友因冲刺过猛冲出棋盘时,她快速做出“弃子保局”的决策,并高喊“我们还有两次机会”稳定军心。这种策略性思维与情绪调节,成为团队逆风翻盘的关键。
项目4:撕名牌——社交焦虑突破
粉队队员的“隐形战术”背后是细腻的群体心理洞察。原本内向的同学在队友掩护下完成关键一击后感叹:“原来主动出击并没有想象中可怕。”这种突破舒适区的体验,让许多参与者意识到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假想敌”效应。
颁奖环节特别设置“心灵成长勋章”,表彰在沟通共情、抗压表现等方面突出的团队。活动后心理测评显示,89%参与者焦虑指数下降,76%学生表示增强了团队归属感。
本次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难忘的快乐体验,通过运动减压、跑酷暴汗、破圈社交的方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院也将继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