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宿舍矛盾,助学生成长 —— 辅导员工作案例一则

时间:2025-04-23

宿舍“战”记

F为我校一名大二学生,期末考试期间,他因生活作息问题与舍友产生矛盾,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舍友打电话给辅导员反映情况,辅导员随即到达现场进行调解。

舍友称,F凌晨1点仍开着麦克风打游戏,声音太大影响其他人休息。F则坚持说舍友并没有睡觉,只是躺在床上玩手机,所以他可以玩游戏。舍友说,第二天早上有考试,他早早就躺下,但F打游戏的声音太大,导致他无法入睡,无奈只能躺在床上看手机。另一位舍友说,他提醒了F好几次,叫他把声音调小一点,但F认为声音根本不大。最后大家忍无可忍,才和他吵了起来。

了解事情经过后,辅导员对F进行了劝解,大家住在一起,就不能只顾自己,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而且熬夜对身体不好,希望他能够规律作息。随后,辅导员建议宿舍成员制定一个作息规则,比如晚上12点以后必须熄灯,不能发出噪音。但F完全不理会辅导员的劝解和建议,仍坚持自己的那一套说辞,只要舍友不睡觉,他不管有多晚都可以玩游戏。

因矛盾难以调解,F最终办理了换宿。

更换宿舍后,F还是经常在宿舍里玩游戏,影响他人休息。据新舍友反映,F玩游戏的时候爱骂人,担心他有暴力倾向,强烈要求他换宿舍。

于是,辅导员再次找到F了解上述问题,F说,自己和新舍友在生活作息的约定上确实有矛盾。F习惯熬夜,12点睡觉对他来说已经算早了,而新舍友习惯早睡,10点左右就上床了,他们最后制定的宿舍作息规则是11点熄灯。F一直不同意这个作息约定,而且他认为自己玩游戏的声音已经挺小了,可舍友还是有意见。

辅导员询问他玩游戏时是否存在骂人的情况,他说骂人只是针对游戏里面的角色,并没有针对宿舍成员。至于舍友质疑自己有暴力倾向,他觉得舍友在夸大事实,自己玩游戏时可能敲键盘的动作大了些,情绪也激烈一些,但都不是针对舍友的。

五个“引导”,化解矛盾

●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宿舍功能

在谈话中,辅导员问F是如何看待宿舍这个环境的,F回答说,宿舍就是一个自由放松的空间。辅导员又问,他家里是否也有这么一个空间,他都在这个空间里做什么,F说家中的放松空间就是自己的卧室,自己喜欢关起门来打游戏。

在F看来,宿舍的功能和自己家中卧室的功能是一样的,可以随心所欲当成游戏房。辅导员纠正F,个人卧室和学校宿舍的功能是有区别的,前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来使用,但后者不是个性化场所,而是一个集学习、交际、生活、休息于一体的多人共享场所,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个性去打造。

● 引导学生正视噪音的存在与危害

在两次宿舍矛盾中,F都认为自己玩游戏的声音并不大,这是因为他投入到了游戏情节当中,对声音的大小没有自觉。于是,辅导员让F打开电脑游戏,用手机里下载的声音分贝软件现场测试外放声音,显示达到噪音数值,F才知道舍友并没有小题大做。

辅导员又让F用电脑查阅噪音的危害,F了解到噪音不仅干扰睡眠和休息,还可能减弱记忆力、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对噪音的危害有了基本认知后,F意识到自己玩游戏的音量确实需要控制。

● 引导学生脱离游戏循环

辅导员了解到,F沉迷打游戏之前生活作息还是比较健康的,所以他现在的作息问题主要是沉迷游戏导致的。F说,其实自己有时候也觉得打游戏时间长了很累,但就是控制不住,陷入了恶性循环。

辅导员认为,现阶段让F立刻戒掉游戏并不现实,他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游戏时间。于是,辅导员引导他先去寻找自己沉迷游戏的原因,比如学业或生活中的压力、焦虑的情绪,或缺乏其他兴趣爱好等。找到原因之后,可以采取相应的自我调节方法,比如物理隔离、增强社交和休闲活动、参与体育锻炼,如果自我调节无效,可再联系辅导员寻求

帮助。

● 引导学生加强情绪管理,改善表达方式

F玩游戏时会因为情绪激烈砸键盘、拍桌子、说脏话,这让舍友误会他有暴力倾向。辅导员告知F要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情绪波动时,先做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动作:停下来,深呼吸。多重复几次,让注意力持续集中在呼吸上,阻止情绪进一步恶化。如果无效,就必须及时暂停游戏。

辅导员不是完全反对F打游戏,但F要注意游戏中是否含有暴力或悲伤元素,这些元素容易触发负面情绪,不建议经常玩。

F说话时语气总是盛气凌人,这让他容易和人起语言冲突,所以改善表达方式也很重要。辅导员建议他与舍友沟通时,要尽量以理性平和的态度来进行表达。如果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态度,事后要做些补救措施,比如采取书面形式道歉(写纸条、发信息),促进再次沟通。

● 引导学生达成宿舍规则,共同遵守

F在宿舍规则的制定上一直不肯让步,因为他认为只有自己在配合其他人的作息,而其他人并没有配合自己的作息。辅导员希望F学会看到他人的让步,他的舍友以前习惯10点睡觉,但自从F搬进来之后,他们已经把睡觉时间推迟到了11点,这难道不是让步吗?

宿舍是一个集体环境,宿舍成员需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与他人互相理解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F认为宿舍规则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主动和舍友探讨:“最近我发现大家睡得比较早,但我的作息跟大家存在差异,目前我还不能适应新的作息,所以我们能不能再重新商量一下,找到一个满足大家所需又不影响彼此休息的平衡点,营造舒适的宿舍环境。”


接下来,辅导员将F的舍友们叫来一起谈话,希望大家放下对F的成见,重新协商一下宿舍规则,并增加惩戒措施,比如没能遵守规则的人,要多倒一天垃圾、多当一天值日生。大家还要记得互相监督,多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慢慢养成好习惯,并避免误会的发生。

学生宿舍被视为大学社交网络的起点、校园生活的延伸,以及个人发展与才能塑造的关键学习场所。宿舍内的良性互动关系,对于大学生的社会融入、身心健康以及学业进展也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在宿舍关系出现问题时,辅导员应帮助学生化解矛盾,引导学生建立规则、保持沟通、培养集体精神和注重自我调适,营造一个和谐的宿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