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忙到崩溃,却总是完不成任务?11分钟进入心流状态,让你效率翻倍!

时间:2025-04-01

大家好,我是芋泥er。


我在上学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烦恼:


明明和别人做着同样的作业,怎么别人能一小时完成,而我却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有时甚至还完不成。


看完神经学专家Rían Doris的分享以后,我意识到这并非自己不够努力,而是没有掌握进入心流状态的秘诀。


心流状态是一种极度专注、高效且充满创造力的状态,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工作。Rían Doris和他的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个11分钟进入心流状态的科学方法。


今天,我们将揭秘心流循环的四大阶段,帮助大家提升学习效率,从‘忙到崩溃’到‘高效轻松’!


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希望今天的分享都能对你们有所帮助。一起看下去吧!


ps:自整理的思维导图,可配合文章阅读使用~有任何问题,也欢迎批评指正!


一、心流循环的四大阶段


大多数人认为心流状态就像开关,要么你在状态中,要么不在。但实际上,心流是一个四阶段循环:挣扎、释放、心流、恢复。


1、挣扎阶段:通往心流的必经之路


心流循环的第一步是挣扎阶段。这个阶段就像在推一块巨石上山,充满了压力和挑战。你需要推动自己的认知和身体极限,努力解决一个问题或任务。


挣扎阶段的特点是高压力、高认知负荷,大脑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帮助你保持专注。


如果你在这个阶段中断工作,多巴胺的释放会让你感到短暂的愉悦,但你会重置心流循环,需要重新集中注意力(可能需要长达23分钟)。


2、释放阶段:让大脑自动进入高效模式


当你坚持通过挣扎阶段后,就会进入释放阶段。这个阶段是从问题或任务中退后一步,让潜意识接管。


释放阶段的特点是大脑从β波(清醒状态)转变为α波(放松状态),触发‘放松反应’。这个阶段让大脑在不同的信息片段之间建立独特的联系,产生‘啊哈’洞察,为进入心流状态做好准备。


咱们可以休息一下,花五到十分钟什么都不做,就喝杯茶,或者简单地盯着墙壁看。


3、心流状态:极度专注与高效表现的巅峰


心流状态是心流循环的核心阶段,特点是极度专注、创造力提升和高效表现


在这个阶段,大脑产生θ波模式,释放内啡肽、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催产素等神经化学物质,进一步增强专注力和耐力。


4、恢复阶段:让大脑和身体快速恢复


心流状态消耗了大量的神经化学物质和能量,因此需要恢复阶段来恢复平衡。恢复阶段的特点是身体和大脑的恢复。


我们可以通过主动恢复(如冰浴、按摩、桑拿)来减少身体和大脑的‘负荷’,增强韧性。


在心流状态后,通常会会体验到心流余韵,这是一种深刻的满足感,特点是平静、满足和深度放松。心流余韵有助于巩固记忆,促进深度睡眠,清除大脑中的废物。



  

听完Rían Doris的分享,我觉得心流循环很像马拉松:


挣扎阶段就像起跑后的前几公里,我们需要克服身体的疲惫和心理的抗拒,调整呼吸和步伐,找到自己的节奏。这个过程说实在的,还挺痛苦的!


释放阶段就像跑到中途的补给站,我们可以稍微放慢脚步,喝口水,调整状态,为接下来的冲刺做好准备。


心流状态就像进入‘跑者高潮’阶段,这时身体和大脑进入最佳状态,步伐轻盈,呼吸顺畅,仿佛可以一直跑下去。


恢复阶段就像冲过终点线后的放松,我们需要拉伸、补充能量,让身体和大脑从高强度的消耗中恢复过来,为下一次跑步做好准备。


可见,心流状态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一个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掌握的循环。


通过理解心流循环的四个阶段,并应用其中的技巧,我们能更快进入心流状态,帮助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