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自习课上,我坐在讲台上写教案,余光中发现一位女生鬼鬼祟祟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我班的班长。她时不时就朝讲台的方向瞄一瞄,似乎是在确认我有没有看她。
这样的行为反复了好几次,我实在好奇,就走到她身边去,没想到正撞见她偷偷往练习册上抄答案。
抄答案被抓个正着,班长的表情很是难堪,我没有戳破,只是小声告诉她,来我办公室一趟。进了办公室后,她不敢说话,一双眼睛怯生生地看着我,我先安抚好她的情绪,才问她:“你为什么要抄答案呢,是不会做吗?”
班长回答:“有几道题拿不准,担心自己写错,所以就想直接抄正确的答案。”
我问:“拿不准可以问老师,你怎么不问呢?”
班长说:“问老师肯定会被批评啊,因为这几道题老师已经讲过了,我不应该不会做。”
我接着说:“你现在可以抄答案,考试的时候怎么办呢?”
班长说:“老师,道理我明白,可我真的很害怕做错。”
我又问:“你为什么害怕犯错呢?”
班长说:“犯错后会觉得自己太差劲、太没用,好学生不应该犯错才对。”
学生在学习中,为何害怕犯错?
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来看,有错误才能发现知识漏洞,才能去查漏补缺,所以犯错是非常有意义的。
可通过和班长的交流,我意识到,有一部分学生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害怕犯错,对犯错误持有非常消极的态度。
● 害怕犯错与“不允许犯错”的成长环境有关
学生的成长环境,可能缺乏足够的容错率。我让班长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不小心摔碎东西、弄丢零花钱时,父母是什么反应?她的回答是严厉批评、大喊大叫。如果是考试没考好的情况,父母还会施加惩罚。
她的父母恐怕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反应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性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恰恰构建了个体对于犯错的最初体验—— 可怕、失控、难以招架、常伴随着一些严重后果。
个体成长过程中不断犯错,不断去重复这种内心体验,并总因为犯错误受到批评或惩罚,个体对犯错的恐惧就会被逐渐加固,也渐渐变得不允许自己犯错。
● 受“好学生”心态影响
班长有一种“好学生”心态,即“好学生不能犯错”的观念,表现为做任何事情都很害怕失误和出错。
深陷这种心态,就很容易被焦虑和恐惧包围着,老担心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了?会不会让别人嘲笑或者失望?
有“好学生”心态的学生,往往都有点讨好型人格和完美主义倾向,普遍以满足他人需求、获得他人的正向反馈为目标,别人要求你做什么,或对你有了某种期待,你就会努力达到别人的标准,哪怕这个过程中你自己觉得并不舒服。
不怕犯错,才能更好应对学习挑战
很多人会将成绩不佳归结为学生自身能力的缺陷,但一些成绩不佳的学生,其实综合能力尚可,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是自身对犯错的恐惧。因为害怕犯错而降低了对学习的热情,最后干脆不学了。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们克服对犯错的恐惧。
摆脱观念束缚
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愿意直面困难,“愿意”犯错,就要帮他们摆脱“必须保持正确,不犯任何错误”这种观念的束缚。
这先要从教育者自身做起,我们习惯了对学生进行“少犯错”“别犯错”的教育,初衷是好的,但如果我们的认知过于绝对,视“犯错”为“洪水猛兽”,学生一犯错就批评、惩罚,那他们自然会讨厌犯错。为了不犯错和不让别人知道他犯了错,学生就可能采取一些不良手段,例如抄答案。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人都会犯错。你发现学生因犯错产生了消极情绪时,可以让他分享一下自己今天犯了什么错误。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跟学生一起玩游戏,轮流说出自己在作业中、考试中的错误,这样他们就会发现,原来大家都会犯错。
制订“犯错计划”
在和班长的交流中,她提到一个问题:“如果我总是因为想避免犯错而分心,该怎么办?”
学生的注意力只放在“别犯错”这件事上,而不是在本身要做的事上,要做的事肯定就做不好。比如说,考试时为了避免扣分,答完一道题就检查半天,导致后面的题没答完,这就是为了避免犯错而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
对此,我拿出一本叫《幸福课》的书,指导班长阅读书中的“制订犯错计划”。
书中将“犯错计划”分为三个部分:制定目标、评估情绪、分析目标。其本质是把错误变成一种反馈,去推动能力的不断增长。
举个例子:我要争取本次考试至多犯5个错误,并记录下这些错误,反思这些错误的后果是否如我所想的那么严重,并思考我能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什么。如果没有在考试中犯足5个错误,就证明自己能力尚可,如果犯足了5个错误,可以对自己说:“我这是在完成计划呀。”
制订自己的“犯错计划”并执行,你就能学会从情绪上不再害怕错误,不会再答完一道题就检查半天,而是将犯错视作一种获得反馈的途径。学生认识到自己能通过错误来提高自己,继而就会觉得犯错了也挺好的,不会觉得自己很差,这也有助于摆脱束手束脚的“好学生心态”。
养成复盘习惯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老师在给学生纠错时,是直接给学生分析怎么解题,却并没有关注“学生为什么会错”,学生可能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错的。
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思考错误是如何发生的。如果学生没有这种思维习惯,我们就要通过不断发问的方式,强迫学生去努力思考,让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比如,某学生的错误是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导致误解题意,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复盘自己为什么没有仔细阅读题目。他可能会思考,当时是不是太着急?是不是答前面的题用时太久,这道题没时间了?这时他就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分配、做题效率也有问题。
这样去复盘,就能发现许多漏洞,接下来再讨论规避错误的方式,才能更快地完善自己。
养成复盘习惯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可以自己随时进行复盘,随时发现自己的漏洞,不需要必须在学校或者在老师身边。
最后,经班长同意,我和她的家长进行了电话沟通。我将今天的事反馈给家长,并告诉家长,批评孩子不可避免,但注意语言表达,不要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也不建议施加惩罚。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宽容孩子犯错,并帮助孩子找到犯错背后的原因,才能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