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间:2025-01-03


近几年短视频行业迅猛发展,成为互联网娱乐主流。根据《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有关内容,超六成未成年人浏览过短视频。可见,刷短视频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大脑健康发育和正向积极价值观的形成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然而,美国石溪医学院临床教授卡拉达瓦斯表示,根据脑部受创研究,电子产品的屏幕对大脑前额叶的影响,与可卡因无异。因此,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短视频应用,选择浏览恰当短视频内容,成为亟待解决之题。

沉溺短视频对青少年大脑产生的不利影响

● 浏览短视频极易成瘾

研究表明,短视频能激活大脑奖赏系统,释放多巴胺,将刷视频与快乐关联,促使人渴望重复此行为。浙江大学在《NeuroImage(神经影像)》研究发现,核磁共振成像显示,个性化推荐视频比随机视频更能激活大脑奖赏相关区域,如中脑腹侧被盖区和其他一些离散脑区等,表明这些算法推荐的视频对观看者更具奖励性,易导致上瘾。青少年因自控力弱,更易沉迷其中。

● 注意涣散飘忽难集中

浏览短视频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形成依赖。这导致在从事低多巴胺活动或行为(例如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另一方面,短视频的短暂性和即时的快速信息摄入进一步削弱了长时间注意力的维持能力。相较于成人,青少年的注意力本就更不容易集中,若沉迷于短视频,注意力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影响学习和其他重要任务的有效完成。

● 认知能力缺乏锻炼提升

短视频应用算法推荐机制使同质化信息堆叠,形成“信息茧房”,限制了观看者信息接收视野,束缚了观看者的创造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对现有世界的认知产生偏差;其碎片化信息虽概括高效,却剥夺了深度思考机会。而青少年处在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需通过信息解构与逻辑建构提升认知,但短视频直接呈现内容,缺乏思考过程,阻碍认知锻炼与提升。

沉溺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的不利影响

◎ 影响审美价值取向

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尚未成熟,缺乏理性判断,易受庸俗低俗短视频影响,一些短视频博主为流量迎合低俗审美,宣扬错误价值观。频繁接触此类视频,将会因“曝光效应”影响,让青少年误以为这就是美,审丑趣味被激发,甚至出现“以丑为美”的现象,产生不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 易受歪风邪气诱导

短视频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内容充斥着奢靡、攀比、享乐至上等歪风邪气。一些创作者以不良人设进行营销,制造炫富类视频或者图片,与现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误导青少年妄想,好高骛远,将盲目追求金钱和财富作为人生价值的追求,形成唯利是图的错误心态。

◎ 沉溺虚拟空间社交

一方面,由于对短视频世界的猎奇心理影响加之自控力较弱,青少年容易沉浸其中,逐渐逃避现实社交,与周围形成一道屏障,从而削弱了现实交往能力。另一方面,长期虚拟社交,青少年适应屏幕交流,误认为虚拟空间即自我世界,出现以短视频的虚拟空间代替现实空间的价值观建构偏差。

家长针对青少年沉溺短视频的应对方法

◆ 家长要重视沉溺短视频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孩子辨别力尚未完全形成,猎奇心强,家长需引导其积极参与健康课外活动。如果发现孩子沉迷短视频,需及早干预,避免简单粗暴制止。对于刷短视频成瘾的孩子,这种刺激的突然消失,会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家长应强化亲子互动,逐步减少浏览短视频时间,努力将孩子的注意力向现实世界迁移。

◆ 家长要带头放下手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价值取向。所以要想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家长必须要带头以身作则,主动地树立榜样,不做低头族,和孩子共同制定相关规矩,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和孩子一起养成健康的习惯。

◆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治标更要治本,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注重孩子内在的修养,培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是非观念,让孩子能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诱惑时,甄别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另外,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应避免灌输功利,倡导和睦家庭氛围,激发情感共鸣,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青少年自身对沉溺短视频的应对方法

■ 青少年要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短视频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青少年需要认识到自己对短视频的依赖程度是否过深,合理设定短视频的观看时间。可选择制定一个时间表,在执行期间,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短视频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同时,学习自控技巧,如延迟满足、心理暗示等,以抵御诱惑。学会平衡时间精力,关注个人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 青少年要培养更多的兴趣与爱好

多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寻找感兴趣的活动来替代短视频,如阅读、艺术创作、聚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分散对短视频的注意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多元技能和兴趣。此外,有研究表明,通过运动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使其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当感到无聊或想刷短视频时,尝试转移到这些替代活动上。


■ 青少年要主动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析,青少年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往往会寻找社交需求满足。青少年需要积极主动参与现实社交,发挥优势,建立与现实世界的联结,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压力、焦虑和孤独感,减少他们对短视频的依赖。遇到无法独自应对短视频依赖的问题,可以寻求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助力使他们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