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好友小A给我发来一条消息:“我再也不想出去社交了。”
我追问她发生了什么,她说刚参加完和同事们的聚会,别人在一起相谈甚欢,自己却无法融入其中。
她说:“我以后还是别参加这种聚会了,我不合群,太难受了。”
随后她讲述了事情的始末:最近她被公司领导调到了其他部门,新部门的风格和她原来所属的老部门完全不一样,同事们下班后经常一起聚餐,有人见小A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不爱扎堆,就开始对她指指点点,说她孤僻、拘谨、不合群。
小A听到这些评价,就硬着头皮参加了今天下班后的聚餐。
听她这么说,我倒好奇起来,我知道小A一向不热衷于社交,而是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做些事情,她怎么突然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不合群”的评价了呢?
对于我的疑问,小A回答道:“我有点担心我一直不参加集体活动,会被新同事讨厌。而且我想了想,我有必要适应一下新部门的风格,了解我的新同事,也让大家了解我。我以为这种尝试是积极的,能带来不一样的积极体验,结果体验感并不好。”
“合群”与“不合群”之争
谈到这个问题,人们通常会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合群,一派支持不合群。
合群是一种愿意与他人、群体在一起的社会交往倾向,通俗点讲就是积极地与人相处,会主动融入身边的群体。
在一定程度上,合群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求,同时也是人类发展演化的结果,人之所以能够越来越强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团结协作,共同狩猎,抵御外敌。这种合群的行为模式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心理角度来看,让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得到这个群体的照顾,能够给个体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合群也是一种心理意识,表现为倾向于接受大多数人的意见,追随大多数人的行为。
在工作领域中,个体的合群性也很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大家组成一个团队,发挥各自的优势,方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为宏大的目标。
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人必须合群,只有合群才能使生活更便利,更幸福。
但是客观地说,确实有一些人是不喜欢合群的。当我们用“不合群”来评价一个人时,往往会给他们贴上“个性孤僻”“不好相处”的标签,甚至还会产生比较难听的评价,觉得他们“有毛病”“有心理问题”等等。
这样的评价是否完全合理呢?不合群的人都是如此吗?
一个人为什么“不合群”?
内向型的人,更喜欢独处或只喜欢和少数亲密的朋友来往,我们不能够一口咬定这种性格就是不好的。
具有强烈个性和强烈自主意识的人,往往也不合群,比如有些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独处是一种主观选择,因为独处有助于独立思考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我们不能以此为依据判断这样的人一定不好相处,当他们不处于创作状态时,兴许还蛮喜欢呼朋唤友的。
有些人不合群,是因为缺乏社交技能,他们的内心是渴望合群的,可惜不善与人交往和表达,与人交流起来也比较困难。
有一些年轻人认为不合群是独立自我、彰显个性的一种表现,他们的不合群带着一种不与众人为伍的轻蔑,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认知。独立自我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健康的人格与精神状态,不在于合不合群。而且合群和有个性这两者并不冲突,一个有自己独特个性和魅力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合群的人,群体更不会埋没他的独特性。
我不合群,要改吗?
很多被评价为不合群的人,都曾和小A一样,尝试过融入群体,想改变自己去做一个合群的人。一些人的体验感还不错,但难免有些人的体验感很差,从而产生疑惑:我还要继续改变吗?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有以下看法:
● 合群也有弊端
合群的益处无须多言,但合群的弊端,大家有考虑过吗?如果一个人过于追求合群,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社交上,很容易造成社交疲劳;人总是离不开群体带来的安全感,习惯性依赖他人,独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减弱;为了融入群体,努力迎合别人的需求,把自己的独特性抹杀掉,也很没必要。
所以,我们要清楚,合群并不一定是最聪明的做法。同理,不合群也未必全是弊端。
● 有些情况下要合群
拿小A为例,她想快速融入新集体,避免他人对自己产生误解,并增进彼此的了解,合群就是一个必要的选择。这虽然违背了她的性格特点与行为习惯,但在工作场合和工作团队中,个体需要展现出自己的合群性,所以有时候也难免要为了合群牺牲一下个人感受。
不过,合群的频率你是可以选择的,同事们每天都聚餐,你可以选择只参加一两次,不必把所有的下班时间都投入进去。
● 不合群不等于拒绝交流
内向型的人通常不合群,他们不爱出现在大型的社交场合,即便出现也不活跃,但内向的性格特质并不代表不与人交流。
在群体中,你可以保持自己的风格,安静、不主动,但当别人主动来与你交流时,你要知道怎样倾听,怎样回应,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许你们的交流并不深刻,但你的性格、价值观、处事态度,多多少少都会体现在你的待人接物中,别人会逐渐了解你是怎样一个人,你有怎样的作风。大多数人都是有边界的,在了解你之后不会勉为其难地要你做不愿做的事,而你也不必担心自己的不合群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和彼此间的关系。
除此以外,你还可以学习一些有利于交往的文体类技能,比如打球之类的,当群体组织这类活动时,你就可以加入,至于其他一些你不愿意参加的活动,可视情况而定。
● 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一个人的合群性不论高还是低,都需要在群体中找到适合的位置,这个前提是能够正确评价和接纳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人的社交需求也不一样,我们要在了解和接纳自己的基础上,保持真实和独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而不是一味顺应别人。当然,因为冲动、叛逆,或想要独树一帜、张扬个性而故意不合群,并对合群者嗤之以鼻,也不是明智之举。
其实,随着年龄的变化和阅历的增长,我们的选择也会不断变化,在这一阶段我们选择了合群,在下一阶段我们可能就倾向于不合群,但不论如何选择,只要它对当下的自己来说是最适合的生活方式,那就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