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 3招教你如何克服拖延症

时间:2024-12-06




         拖延症并非现代人的毛病,古人早已揭示了这种现象。大家都熟悉我们从小就背诵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多么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拖延行为的特点和害处。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认为,人们总是推迟自己知道最终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愚蠢行为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他对自己的拖延习惯悔恨不已:“我无法克制责备自己一直忽视那些最终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每一刻的闲散都增加了我的痛苦。”拖延这种习惯自古就有,并且根深蒂固地嵌入人类的大脑。一个人,面对生活工作中必须做的事情、必须解决的问题,心理上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不主动及时地去处理事情,不果断地去解决问题,总是想延迟时间,如果这种情形成为一种牢固的习惯,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心理学家给“拖延”的定义是:当事人故意延迟一项既定任务的执行,哪怕他明明知道这项任务最终是必须完成的,而且这样做可能会使情况恶化。拖延症既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倾向,也是一种有害的行为习惯。




          在生活工作中,拖延症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但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普遍性。拖延现象是普遍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拖延的毛病,有些人轻微,有些人严重,有些人偶尔发生,有些人经常发生。人们通常认为,拖延只是日常生活中人的一种小毛病,影响不大,甚至可以一笑了之。实际上,作为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拖延症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还表现在如政治、管理、决策、军事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上,其影响不可小看。日常生活中的拖延,影响个人、家庭生活的顺畅。在政治、管理、决策、军事等重大问题上,重要决策拖延,处理危机拖延,解决问题拖延,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亚历克斯斯泰勒是美国《财富》杂志的专栏记者,长期跟踪研究报道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情况,他认为,通用汽车公司的衰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决策者和管理者对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拖延的态度,不及时果断解决,导致问题积重难返。领导者、决策者、管理者,如果有严重的拖延习惯,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习惯性。患有拖延症的人,不是偶尔表现出拖延行为,而是经常性地在大事小事上都表现出来。拖延症是人的一种牢固的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习惯的特点是难以改变,特别是长期形成的坏习惯,人们意识到它的危害性,极力想改变,但往往又被这种习惯牢牢支配而难以摆脱,总是处于痛苦的挣扎之中。事实上,有拖延症的人当中,大多数都希望戒除这种习惯,却没能成功,因为这种习惯已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根深蒂固。心理学家派希尔说:“习惯会变成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如果长时间拖延,人们便会从根本上习惯性地保持这种状态。”拖延症与人们的一种侥幸心理习惯有密切关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麻烦和问题,人们往往会想,拖延一下,也许麻烦和问题会消失,至少会减小。事实上,麻烦和问题不会因为人们回避它而消失,反而会变得更严重。麻烦和问题更严重,又更想回避,更想拖延,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的情形。


         第三,危害性。拖延症的危害是广泛而严重的。在拖延中,人们所面对的事情、问题、麻烦不会减少、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多、更严重,越是拖延,内心越是紧张焦躁,越往后心理压力越大,到了不得不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思维和行为效率都极低,事情结果很糟糕。拖延行为会使得人们浪费时间和精力,难以达到生活工作的预期目的,遭受生活工作中的种种损失。在拖延中焦虑,在焦虑中又拖延,如此恶性循环,生活不顺利,工作低效率,最终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