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你的,可能是累积的“微压力”

时间:2024-10-09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生活明明很平静,没有大风大浪,却感觉身心疲惫,肩上仿佛扛着一座无形的山。”

“只要有独处的时间就只想躺着,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什么也不想干。”

“没有特别不顺心的事,情绪却总是一触即发,一点就着。”

这些莫名其妙的疲惫、消极、

易怒,到底是从何而来的?这或许和我们身上不断累积的“微压力”有关。

什么是“微压力”?

压力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么微压力是什么呢?它和压力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研究者认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很难被察觉到的力量—— 微压力,是一种慢性压力源。

我们平时所说的压力,基本都是容易分辨的压力,来源于明显的大事件,比如重大考试、毕业答辩、被裁员、负债等等,而微压力并不容易察觉,因为它源于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从下文小钱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见到弥散在生活中的一些微压力源:

早晨5点半,小钱被闹钟叫醒,她匆忙起来给孩子做早饭。

做早饭时,她看到手机里昨晚老板发来的留言,要求她在今天下班前完成某项重要任务,看来今天的工作又不轻松。

早饭做好,小钱去叫孩子起床,但孩子赖床,她不得不和孩子斗智斗勇,好不容易才让孩子成功起床。

当她终于可以坐下来吃口早饭时,厕所传来“砰”的一声,她匆忙跑过去,原来是孩子的刷牙杯没拿稳,水撒了一地,她立刻开始墩地。

眼见上学的时间到了,小钱把孩子送上校车,之后去单位上班。早高峰期间没有座位,小钱站了一路,腰酸背痛。

刚进办公室,值班领导就找到她,说昨天有个同事做的文件有错误,这个同事今天请了病假,只能让她改过来了,还让她快点,一会儿开早会时就要用。

下午,同事来找小钱一起商讨工作,她正忙着完成老板布置的重要任务,整个人焦头烂额,不仅心不在焉,态度也不好,结果同事生气了。

做完所有工作,已是晚上7点,小钱想起下午对同事不太友好,便发信息给同事道歉,但迟迟没有得到回复,她担心同事不肯接受道歉,或者觉得自己特别烦,这么晚还来打扰。

晚上,精疲力竭的小钱躺在沙发上,想安静地休息一会,但孩子说老师留了一项亲子作业,必须和家长一起完成。于是,小钱拖着疲惫的身体进了孩子的房间。孩子动作慢一点,她就催促,“又拖到半夜,明天又赖床!”孩子动作快一点,她也有意见,“认真点,着什么急!”

睡前,她收到了同事的回复。对方表示接受她的道歉,但同时也对她的工作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提出了质疑,这让她有些沮丧和自我怀疑,想着想着,就失眠了……

对于小钱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这些一件件看上去不起眼、不复杂,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解决的小事,都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微压力。

它的来源可能是家庭责任、职场任务、人际关系的维护、通勤路上的拥堵、不好的天气、和家人的艰难沟通、长时间的排队等待、他人对我们能力的评价等等。

多数人早已把微压力视为常态,

因为它们看起来微不足道,我们很少注意并承认它们的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压力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累积性的消极影响,如倦怠、疲劳和幸福感下降、严重的情绪问题,甚至会波及你的身边人。

如何应对“微压力”?

● 避免自行制造微压力

天气、环境、交通等因素带来的微压力,我们没法干预,但我们可以避免自行制造微压力。

举个例子,工作中的微压力,主要是由任务激增、无效沟通和冲突导致的。那么在任务激增时,若能妥善地利用时间,将各项任务分配到适当的时间段,就能减少紧迫感;为避免无效沟通带来的指令不清、重复操作,在工作交流中要有明确的沟通目标和计划;与同事发生冲突了,要尽快化解掉,不要让它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再者,我们要学会拒绝一些微压力源的靠近。对于他人提出的要求,我们有说“不”的权利;休假时,我们可以将电子设备调整至免打扰的模式;如果身边的某些关系是“有毒”的,总是不断消耗我们,那我们就要考虑对人际关系进行调整。

● 减少你给别人带来的微压力

当我们给别人制造微压力时,最终它也会作用到我们自己身上。

比如上述小钱的例子,早上看到老板的留言,她在接下来做别的事时,就很容易分心去想“要抓紧去做这项任务”,在其他事上就会心不在焉,和同事协作时频频走神,导致工作进度变慢,而这恰恰也变成了同事生活里的微压力。而感到难受的并不只有同事一个,小钱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向同事道歉,寻求谅解,而等待被谅解的过程,不也是一种微压力吗?最终她获得了谅解,却被同事质疑能力,这不也是一种微压力吗?

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陪同孩子做作业时,她很容易发脾气,而这也构成了孩子的一种微压力。孩子觉得委屈、压抑,可能会引发亲子之间更多的争吵和不愉快,造成微压力再次传递。

生活中,每个人都活在压力之下,所以尽量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不给别人造成更多压力,也是一种修养。

● 学会正确释放微压力

面对微压力,怎样才能既不压抑自己,也不影响别人?学会用正确的方式释放压力。

用“允许”的眼光看待微压力。我们要清楚,不论我们用什么办法,都不可能消除生活中所有的微压力源头,我们要允许它的存在。

提高生活的丰富度。擅于应对微压力的人,会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增加一些多元的活动,与他人建立更多样化的联系,比如周末去看展、骑行、爬山、听音乐会,并尝试加入一些“以兴趣为导向”的团体。这些活动或团体,会让我们暂时从单一的生活模式下脱离出来,增加更多的积极体验,让生活变得更加多维度。

找到能和你共情的人。微压力,不需要动用多方面的解决办法,所以我们总会选择默默承受。但是,压力之下,我们需要能与自己共情的人,来倾听我们的声音,阻止我们自怜,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我们共情的人,不一定是单独的某个个体,可以是一个广泛的群体,这些人能够在你克服困难时发挥不同的作用,当你感觉精疲力尽时可以向他们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