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深秋,妈妈总会比天气预报更早来提醒你,“马上就要冬天了,赶紧把秋衣秋裤穿好,多加衣服”,这有时让我们感觉无奈,因为可能还没有达到体感气温下降的程度。
而在网络空间中,“有一种抬杠,叫作评论区里的‘杠精’发言”。如今,人们的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在许多社交媒体的评论区里,常常聚集了一群人,这些人动辄对其他人的观点评头论足,夸张者直接进行辱骂,引得很多网民抱怨“为什么现在的网络戾气这么重”。
这两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前者暖心,后者糟心,但或许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它们的出现竟然源自同一种心理学效应,这便是虚假同感偏差。
什么是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意思是人们很多时候会陷入一种错误的看法中,容易认为自己所相信的观点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这便导致了这些人一旦自己认定了某个道理,也一定要让其他人都认可。“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艺人黄晓明在综艺当中的这一“金句”一度成为当年公认的流行语,调侃之余,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透露出的态度便是受到了虚假同感偏差的影响,言下之意似乎是“我提出的观点如此合理,你们难道有人会不这么想?”
这其实会导致一种非常糟糕的场景出现,尤其是在冲突场景下,每个人想的可能都是“这个道理难道不是众所周知的吗”,进而觉得“这都不理解的人真是不可理喻”。尤其是当这是一件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或对自己的观念非常坚信的时候,这种偏差的影响会更加强烈。一旦想法绕进这个怪圈,越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便越容易给人留下一种独断专行和唯我独尊的印象,人际关系可能也会越来越紧张。
学会换位思考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曾经写过,“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时,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以此提示读者,人们的认知和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也许在过往的经历中,我们也曾对父辈的省吃俭用加以嘲笑,也曾觉得某个同学在生活中总占小便宜的行为令人不齿,但也许我们忽略了的是,我们似乎只透过了自己的眼睛看向他人,而虚假同感偏差提示了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那便是:学会换位思考。
在人际关系当中,与我们相处的人们因为教育经历、生活经验不同而产生不同态度或观点。也许我们非常不认可对方的建议,也许不能够完全理解他人的观念,但当了解虚假同感偏差带给我们的影响之后,至少当同别人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退一步想想,这便已经是一种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