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怪气为什么让人快乐
时间:2024-04-23
“要不我把户口本给你,你自己看吧?”面对朋友琐碎的提问,忍不住吐槽。她愣了,我也愣了,第一反应是怕她生气,没想到她哈哈大笑,说我的眼神太像《甄嬛传》里的华妃。之后的谈话变得更愉快,我以前觉得“阴阳怪气会得罪、冒犯、触怒别人”。朋友的反应却让我意识到:一些张力较强的话,对关系也挺有帮助。沟通中偶尔阴阳怪气,能为对话注入活力,点燃幽默,冲淡不愉快的气氛。就像《甄嬛传》里皇帝讽刺妃子装嫩,说的那句“粉色鲜嫩,你如今几岁了”。我看到这里“噗嗤”笑出来了,这皇帝“不装逼”,剧中死气沉沉的后宫气氛,一下被这句话刺破了。“我现在有负面情绪了,但我害怕直接发泄出来会被反击,于是用一种又怂又拽的表达方式,避免发生正面冲突让双方受伤。”《甄嬛传》里很多“阴阳怪气”对白,都被观众融入日常生活,作为一种贴近真实心情的表达方式。开会脑子跟不上讨论,就说:“剪秋,本宫的头好痛啊。”被人开恶劣玩笑心里烦,就说:“翠果,打烂她的嘴。” 回宿舍发现大家在聊八卦,就说:“本宫可来晚了,好生热闹。”
剧中对白变成了生活中的“嘴替”,主打一个“以不好好说话为荣”,说的人情绪得到了宣泄,听的人也不会感到被尖锐攻击。精神分析大师比昂说:关系的本质,是谁制造焦虑,谁容纳焦虑。可能是因为对方的反应脱离自己控制,或者当前对话场景让自己不安,又或者是被对方某句话轻微地刺痛……但这份焦虑很矛盾:没有到直接爆发冲突那种高度,可憋着不发泄,又抓心挠肺的不舒服。一口气不上不下吊在哪里,嗓子眼实在难受。于是,人就想啊:怎么才能既宣泄了情绪,又不引发冲突,同时还照顾到双方感受呢?朋友那件事的启发,让我意识到“阴阳怪气”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那之后,谁对我咄咄逼人,让我有些焦虑,我就阴阳一下:“踢到我,你算是踢到软柿子啦。”有一股乐子直冲天灵盖,自我感觉也更有力量了一些,同时也没有破坏对话场景,交谈能正常持续下去。尤其是近几年,年轻人流行“不好好说话”,一说话一个梗接着一个梗。我曾经以为,关系好的人才会互相阴阳怪气,不熟的人互相“阴阳”容易引发矛盾,比如婆婆阴阳媳妇,就属于刁难大于幽默。但在阴阳怪气上尝到甜头之后,我发现:有些关系,恰恰是靠阴阳怪气来变好、变近的。我有一位来访者,一直称呼我“老师”,特别敬重我,搞得我面对他也有点紧张,生怕出错。有一次咨询,她问我是不是换了新发型,我说没有,只是两三天没洗头了。她“噗嗤”一下乐了:“你这头,小鸡都可以搭窝了。”内在开了一道口子,我的防御系统有些松动,攻击性从口子里跑了出来。而攻击性、自恋、性等等一个人最本质的东西,恰恰是生命活力的构成要素。这些东西不太“雅观”,时常让人羞耻,人们会用某种防御模式做“遮羞布”,把这些东西遮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对话场景会让我们觉得“毫无乐趣”。比如英语教科书上的“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 too”。说白了,这些对话很“假”,不够真实,没有人类特有的生命活力。而阴阳怪气,让攻击性跑出来,但不多,所以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溢了一些活力,但没有满,不容易让人感到刺激”。这样一来,大家会感到:虽然你攻击了我,但这份攻击不痛不痒,我可以接受。而这份攻击,让我们在彼此面前更真实了:“我”的焦虑被你看到,被你承接;你也可以表达出你的焦虑,“我”也会承接你。这样一来一回,关系中,我们可以真实做自己,从而更喜欢这段关系,双方心理距离也就更近了。很多人喜欢阴阳别人,享受一种“缺德的快乐”,其实也是在享受流淌于对话中的活力,享受真实做自己的快乐。还可以让内心真实想法得到“看见”,而“看见”是疗愈和丰盛内心的第一步。如果对方能get到你的点,那感觉就跟“一见钟情”一样。当“阴阳怪气”成为一种趣味性社交模式,人际关系里也充满了活力、真实与快乐。她们在银行工作,平时工作压力很大,像这样找陌生人“阴阳”一下,情绪会好很多。第一,阴阳怪气的分寸,见好就收,不然脾气再好的人都会翻脸;第二,陌生人更适合“阴阳”,因为陌生人不了解你,被你“阴阳”一下只会觉得莫名其妙。一次足浴,我嫌房间小,忍不住对工作人员阴阳:“你们这地方真金贵啊,价格多别人一倍,房间小别人一圈。”工作人员彬彬有礼地解释:“我们的服务和设备是最好的。”工作人员依然彬彬有礼:“你要是常来的话,说不定能挖到几块。”我乐了,反问工作人员:“我这么没事找事的你不生气吗?”她莞尔一笑:“这在服务行业很常见,我们已经习惯应对了。”足浴完,我慢慢琢磨出滋味:刚刚那场对话,好像让我更了解自己真实的一面。我的攻击性被工作人员接住了,她没有冲我生气,只是温和婉转地表达这层意思:“我懂你在讲什么”。仅仅是这样,我都感觉心尖被挠了一下似的,孩子似的痒酥酥的快乐。我被“看见”了,复盘自己被“看见”了什么时,我慢慢挖掘出带有攻击性的、愤怒的部分。惊讶自己竟然冲一个无关人员发泄愤怒,又庆幸还好是她,还好不是另一个接不住我的愤怒的人。我的攻击性之所以被“看见”、“接住”,一方面因为她职业修养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用了“阴阳怪气”这种方式,只给攻击性开了一道小口子。如果我直接发怒“你这是什么破房间这么小”,无论她接不接得住,我都会对自己控制不了情绪感到羞耻,检讨自己不应该失控。但这一次,我的怒,发得恰到好处,于是愤怒变成了“活力”。不伤害别人,也没让我感到不安,只是让我从这场谈话里照见自己的内在力量。人性有温暖的一面,也有冷酷的一面,阴阳怪气夹在这两者中间,既可以做真实表达又不过分失礼。
我愿把阴阳怪气这种交流风格,称为人际关系里的“恰到好处的挫败”。恰到好处的挫败,是自体心理学中,促成一个人内在成长的配置要求,指一个人通过反复经受着不大不小的挫败感来成长。就像炼铁一样,这些不大不小的挫败感使人越发“坚韧耐受”。能够丝滑地“阴阳”别人、同时承受别人“阴阳”的人,也会在一来一回的细小挫败感中变得坚韧,不那么容易在人际关系里感到不安焦虑。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审时度势地用起来。做一个真实的“阴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