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绿色心情|Are you experiencing burnout?——或许你只是累了

时间:2024-04-12

 从早八到晚八,从周一到周五,上完课后我只想在寝室躺着,什么都不想做。看着身边同学给自己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也毫无出门的欲望,浑身无力,提不起精神,似乎每一天都好无聊,很久没有快乐的感觉了。”

环小商们,在你的身上也出现过类似的感受吗?

对学习、工作丧失热情?

最近容易烦躁,对身边的人和事失去耐心?

又或是疲惫、失眠、头晕?

别担心,这只是我们出现倦怠的信号,提醒着你——该去休息啦!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如同旋转的陀螺,忙碌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然而,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们有时会感到身心俱疲,这就是所谓的“倦怠”。


倦怠(Burnout

是一种由长期或反复的压力引起的情绪、精神和身体上的疲惫状态。

最早由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德伯格于1974 年提出。

主要由三个维度构成:

情绪耗竭(Exhaustion):指的是被过度扩张和耗尽自己的情感和身体资源的感觉;

成就感降低(Inefficacy):指的是在工作中感到无能、缺乏成就和生产力的感觉;

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指的是对工作的各个方面产生的消极、无情或过度超然的反应。

倦怠让我们像一座喷发结束后沉寂冰冷的死火山,也像一个电量耗尽的机器人,有时你会感觉自己熟悉的工作不再得心应手,抑或是高效的学习状态难以维持,甚至难以再投入精力,从而产生情绪疲惫、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的表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曾写过一首诗:“我天天赶路却没有目标,从不想停下来歇一歇脚,我的路似乎没有尽头。终于发现我只是在转圈,于是对旅行感到厌倦。”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里,倦怠是一个普遍现象。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出现倦怠感。那么如何走出倦怠,找回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和动力呢?或许我们可以试试这样几个方法:

除了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安排充足的休息时间,尽量减少同一时间段多任务处理,降低自身压力。一周进行至少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一定强度的运动能产生内啡肽,不仅增强自身抵抗能力,还可以增加我们的快乐感和动力,促进产生积极情绪。学会自我关怀、自我照顾。当我们面对困难、挫折时,能够像对待朋友或其他陷入困境的人那样,像对待小孩一样重新养自己一遍,容忍自己犯错,不要苛求自己,减少自己的内疚感,拒绝内耗。

如果你正在经历倦怠,请记住,你并不孤单。允许自己的倦怠,学会休息,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短暂抽离而停摆。“绿色心情”心理辅导站始终陪伴在你身边,我们理解你的感受,并支持你克服这一挑战。祝愿所有正处于“倦怠”的环小商们都可以从这场“burnout”中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