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个“完整”的人

时间:2024-01-02

我曾在NLP大师罗伯特·迪尔茨的课堂上,听他讲过一个他父亲的故事。

罗伯特的父亲有非常严重的烟瘾,他的吸烟史长达几十年,每天至少两包。

后来,他的父亲被查出患有肺癌,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戒烟,还是每天抽两包。

大家对父亲这种行为无法理解,因为肺癌本来就跟吸烟密切相关。

现在已经得了肺癌,就该马上戒烟,否则只会加速死亡。

但是,父亲为什么偏偏做了这个最荒谬的选择——继续吸烟呢?

罗伯特的内心焦急不已,但同时他也明白,去跟父亲说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没有意义,于是他邀请父亲和他一起做个探索。

罗伯特邀请父亲跟他面对面的坐下来,然后引导父亲说: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像平时抽烟那样,拿起香烟点着……

将烟慢慢地靠近嘴巴……触碰到嘴唇……深深地吸进去,再慢慢地吐出来……

我邀请你用比平时要慢4、5倍的速度做这套动作,重复几次……

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烟吸进身体里的感受,以及你内心深处的变化,如果你的身体想要告诉你一个深刻的需求,那会是一个怎样的需求呢?”

他的父亲照做了,他反复地做着,慢慢地做着。

然后,他突然用低沉的声音说出了一句话:“这是我唯一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罗伯特被这句话深深打动了,他忽然理解到为什么即便身患癌症,父亲依然还要每天抽两包烟的原因,那是他唯一属于自己的时间啊。

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一直非常忙,他所在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每天回到家后,他还需要跟母亲一起照顾他们五个兄弟姐妹。

他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每天吸烟的时间,就成了父亲唯一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而父亲,为了这个深刻的体验和需求,连命都可以不要。

在这一刻,罗伯特一下子理解了他的父亲,这个为了家庭付出所有的人。

而这个看似罪恶的吸烟习惯的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这样一个不可忽视的正面需求。

平时,我们总是会把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种。

对负面行为,我们强烈排斥,对正面行为,我们给予肯定。

但其实,在负面行为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一个正面的需求。

就像“拖延症”,在拖延症的背后,往往都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正面需求 - 想要做到完美。

想要做到完美这个需求,虽然并不符合客观规律,因为在这个世界本就没有什么是绝对完美的,但它的确是一种正面需求,它是向好的。

就像罗伯特的父亲,每天吸烟虽然是个显而易见的负面行为,但导致这个负面行为的却是一个正面的需求——想要拥有唯一属于自己的时间。

这个需求,非常正当。

所以,当我们看到自己和别人的负面行为,从而感到排斥、恼怒、厌恶、愤怒的时候,其实可以去想一想在这个负面行为的背后,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样的正面需求。


如果能够找到这个正面需求,那么我们就能把负面的行为转变为正面的行为。

比如:对罗伯特的父亲来说,既然已经知道了吸烟背后的未被满足需求是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那么他就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去满足这一需求,去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比如每天独自出去散步,或是每天一个人去咖啡馆坐坐。

同样,对拖延症患者而言,既然已经知道了拖延背后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可能是想把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那么他就可以给自己重新规划一个完美的“标准”。

比如:之前在他看来,只有做到95分才算完美,现在就可以把这个标准从95分降到80分。

这样一来,他就能比较轻松的达成标准,也就不会因此而拖延。

不仅是行为,我们的情绪也被划分成了正面和负面两种。

对于负面情绪,我们都很排斥,希望自己没有负面情绪,永远都在正面情绪中。

但其实,在我们每一个负面情绪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正面的未被满足的深层需求。

我的一位来访者小悦跟我说,每当别人否定她、质疑她、瞧不起她的时候,她都会特别特别的生气,这时她总是觉得胸腔特别涨,就像一个快要爆炸的气球。

于是,我引导她去探索存在于这种生气背后的、没有表达出来的正向需求。

我先邀请她把手轻放在“特别涨”的、快要爆炸的胸腔上,然后邀请她向自己快要爆炸的胸腔表达感谢,并问问它:

“你想向我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这时,身体想要表达的信息传了过来:

“我不要再受这种委屈了,我要表达出来。

顺着这条信息,我引导她进行一层层的梳理,最后我们找到了隐藏在这种情绪与身体感受背后的那个未被满足的深层需求——我需要被接纳,我需要被尊重。


随后,她看到了当这份深层需求被满足时的画面:

“在一个有落地窗的房子里,阳光照进来,我在做瑜伽和冥想。我穿着淡粉色的运动内衣,灰色瑜伽裤,我的表情很自信、很平和、很开心。”

于是,我问:“如果这时画面中的小悦也看到了现在的你,她会跟你说什么呢?”

“她跟我说,你要坚定自己的选择,想做什么就坚持下去。

我就是我,我现在就很好,我的自我价值不需要靠外在成就来决定。

我现在就很好,把握好当下,我喜欢尊重自己,我不需要依靠外界。”

最初,当她来找我的时候,她带着一个非常排斥的情绪——气愤,她想解决这个负面情绪,同时也希望以后不会再因为别人的否定、质疑、瞧不起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气愤。

但是,随着我们对这股情绪的深入探索,她发现原来在这个负面情绪的背后,还隐藏着未被满足的深层需求——我需要被接纳,我需要被尊重。

而这个未被满足的深层需求,正是导致这股负面情绪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本质根源。

通过我们的对话,她完成了“由负转正”的转换,于是之前的气愤消失了,胸腔不涨了,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自在,以及美妙的完整感。

后来,她告诉我,就在那一次的一对一教练辅导后,她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她的暴脾气好了很多,同时在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时都有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一直觉得,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正向需求,就像是一个嘴巴很笨的小孩,他无法用清晰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于是,只能去找“行为”和“情绪”给自己充当“信使”,借由它们去表达。

可惜,这种方法常让我们非常受伤,因为“信使”在表达的时候,会采用负面表达的方式。

把“我的深层渴望是什么…..”以及“我的深层需求是什么……”表达为“我生气”、“我焦虑”的负面情绪,或是“我就不做这个”、“我就要做那个”的负面行为。

这样一来,原本是正面的渴望、需求、动机和意图,就被行为和情绪这两个“信使”用负面方式表达了出来。

于是,我们不但没能看到自己的深层需求,同时还陷入了负面的情绪和行为中。

怎么办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信使为你送信,你会怎样对待他?”

我想你一定会感谢他,然后接过信件,打开包装,仔细阅读这封信件上所写的内容,真诚的接受它。

其实,这也是对待负面行为/情绪的正确方式:首先要感谢它的送信,然后打开包装,仔细阅读这封信件上所写的内容,真诚的接受它。

当你仔细阅读了信件上的内容,并真诚接受了它以后,你就等于是看到了自己那些未被满足的深层需求,这时,前来为它传递信息的“信使”就会离开。

既然信息已经传到,“信使”也就该功成身退了。

由此可见,那些退不去的负面情绪,那些改不了的负面行为,从本质来说,都是因为我们没能看到隐藏其后的深层需求。

一旦我们看到这些需求,并满足了这些需求,以前那些常常出现的负面情绪和负面行为就会从此消失不见。

与此同时,因为看见并满足了自己的深层需求,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合一。

就像我的这位来访者小悦,她的深层需求是“我需要被接纳,我需要被尊重”,传递这个深层需求的信使是“愤怒的情绪”。

以前,她总会接到信使的信,也就是总会感受到自己“愤怒的情绪”,但是因为对信使本身的排斥,也就是对愤怒情绪本身的排斥,她始终没有打开过信件,更没阅读过里面的内容,因此也就不知道隐藏在信件中的重要信息——我有一个“需要被接纳,需要被尊重”的深层需求。

后来,在我们的教练对话中,我引导她接纳了信使,对信使表示了感谢,然后打开了信件、阅读了内容,于是她看到了自己“需要被接纳,需要被尊重”的深层需求。

正如荣格所说,“我情愿是完整的,也不愿是完美的”。

当你体会过自我的完整,就会觉得人世间最极致的满足也不外如是。

透过表层的负面行为和负面情绪,看到并满足自己的深层需求,就是获得完整自我的路径之一。

最后的话

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的负面行为/情绪,与我们未被满足的深层需求,本来就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表达。

当我们用“二元对立”的心智模式去看时,看到的就是需要被铲除的负面行为与负面情绪,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排斥、冲突和自我否定。

相反,当我们从“既是负面行为/情绪,也是深层需求”的视角去看时,看到的就是“信使”正在传递的正面信息,通过接收信息,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获得越来越完整合一的内在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