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婚姻,不需要“般配”

时间:2023-11-22

当年28岁的翁帆,选择了82岁的杨振宁,震惊全网。

面对这场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式的婚恋,有太多人质疑。

特别是身处风暴中心的翁帆,被各种猜测、鄙视,甚至是谩骂。

如今,19年过去了。

这段看似并不“般配”的婚姻却被时间证明。

或许你的身边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最后发现:

那些不被周围人看好的婚姻,却毅然携手走过半生,甚至过得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好。

这背后究竟是怎么样的力量在支撑? 


严肃“国脸” VS 嘻哈“小不点”

诗人汪国真曾说:

表面上并不般配的爱情,往往和谐,因为产生这样的爱情,往往有比较深刻的内在原因。

当年,央视最严肃国脸王宁娶金龟子刘纯燕,一个是国家形象代言人,严肃沉稳,一个是嘻嘻哈哈的少儿主持人,形象、性格和身高处处“不般配”。

连王宁都自嘲他们是“奇异的婚配”。

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却恩爱了35年。

 

刚结婚时,刘纯燕想打拼事业,还没有做好当妈的准备,一直没有要孩子,王宁十分尊重她,毫无怨言,还帮着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

这一等就是10年,10年后,生下了可爱的女儿。

而对于妻子“装嫩”的打扮,王宁从来也都是笑着支持和鼓励:老婆,这身衣服就你穿最好看。

同样,刘纯燕对王宁也关爱有加,每逢出差,她半夜2点下班回家给他打点好所有的东西,表示自己十分享受照顾他的每个瞬间。

而生活里的王宁不苟言笑,还爱面子,自己做甩手掌柜,还嫌弃妻子不做家务。

对此刘纯燕选择接纳,给足他面子,不会多加指责,用她的话说: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有点脾气也很正常。

后来王宁退休,感慨武功都废了。

刘纯燕听到这样的话,立马给他打气:

这个功可能已经放弃了,但是你在别的方面“发功”。

近期两个人还在网络上互相表白:

“你是我的小不点儿,我是你的王科长。”

用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话来说,在这样的婚姻里,彼此都给对方提供了一个抱持性的环境:

他们允许对方有“不好”的部分,允许对方做真实的自己,各种想法和感受可以在彼此之间安全、自由地流动。

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不像”夫妻的夫妻,他们相伴到老,膝下承欢。

说到底,“三观”比“五官”更重要,懂得相互抱持,彼此允许,和而不同才能让婚姻柔软而富有弹性,才能让爱与滋养汩汩流淌。


温柔天使VS 霸道魔鬼

《幸福实验室》节目中一对结婚6年的夫妻要求一起完成“箱庭游戏”,各自挑选玩具在沙盘上完成作品。

可两个人的矛盾从游戏一开始就爆发了。

 

两人因为摆放顺序僵持不下,妻子“执意”想先摆放,表现得很强势,丈夫笑着妥协。

其中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

妻子先选了一对笼子,丈夫接着放了一匹马想要挣脱牢笼。

妻子立马跟着放了一个狮子,怼他。

然后,丈夫在狮子和马之间画了一条河。

这一举动,让妻子直接把狮子扔到了河里……

后来观察的咨询师了解到他们生活中的模式就是如此,他们的沟通模式差异巨大,谁都不让谁,只要妻子认定一些事,就会想尽办法说服丈夫妥协。

可能很多人会想:伴侣这么强势,在一起不会痛苦吗?

这样的两个人能过得下去吗?

但令人意外的是,游戏最后,丈夫面带笑意和妻子说:

你怎么这么阴暗啊~

而一旁的妻子笑得像个孩子,摸着丈夫的头说:

你真是一个可爱的超级大男孩~

最后他们给作品取名《碰撞》,丈夫还表示:

虽然两个人的差异很大,但是这种冲突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在互相角力中,碰撞出很多有意思的火花。

 

所以你看,看似性格和脾气毫不匹配的两个人能够“大战三百回合”还不感到受伤,正是因为彼此都在“重新建构”对话的意义。

Jim Averill曾说:

我们应当把自己打开,来过“情绪上有创意的生活”。

比如:同样的一句话“不管,我就是要先来。”

如果你回应的是“你为什么总这么强势?”你会发现,关系马上进入对抗的阶段,从而放弃了创造其他意义的可能。

因为这样的回应是带有“侵略性”的。

但如果你把争执看做是一份生活的礼物,一种更高级,值得享受且促进亲密关系的互动,那么你会发现争执反而成了一种情趣。

在这样氛围下,即使发生冲突,也是足够安全的。

 

心理学家格根曾做过一个比喻:

两个人的对话,像是一种舞蹈,一个人说了某句话,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邀舞,如果我们接受了对方的邀请,两个人就开始一起跳舞。

所以,当“冲突”变得有创造性,双方在性格上的差异反而是一种惊喜。

那些看起来性格截然不同,沟通方式迥异,打打闹闹一辈子的夫妻,真实生活中未必不幸福,相反,他们可能过的生机勃勃。

懂得变“危”为“机”,冤家夫妻也能长长久久。

与之相反,很多人会觉得婚姻没意思,其实正是因为缺乏有张力的互动,夫妻之间如果没有任何小碰撞,才会是一潭死水。 


农村二婚男 VS 城市小资女

当然,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伴侣,本就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也不是因爱结合,家庭背景悬殊,是不是婚后注定是悲剧?

《父母爱情》中的江德福与安杰最初就是相亲认识的,外人并不看好,最后却成了最令人艳羡的配偶。

江德福,是一个长相呆头呆脑、大龄二婚,不识字、枯燥乏味的军官直男。

而资本家小姐安杰会读英文、从小锦衣玉食,内心有着对浪漫爱情的憧憬。

安杰想要生活仪式感,而江德福完全不能理解这样的生活。

 

他喝不惯咖啡,也吃不惯西餐,更不会手捧鲜花对安杰说:“我爱你。”……

可是,他们却度过了幸福的一生,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段婚姻里,他们都是受益方,始于“利益互换”。

对江德福来说,安杰是自己的脸面,可想而知,一个老大粗娶了一个城市女人,是多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江德福在舞会上对安杰一见钟情,源于安杰突出的美貌和过人的气质。 

而安杰选择江德福,看似“下嫁”,但对于她来说,比起原来被人看不起的资产阶级身份,“军官夫人”的称呼能很好地满足她的虚荣心,身边人也对她刮目相看,还能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于她而言,看起来也挺好。

除此之外,彼此对对方毫无期待。

安杰虽然是大小姐,但决定随丈夫去边远乡村海岛居住时,她并没有任何的抱怨,很快就适应了岛上的生活,担水劈柴做家务样样都来。

而江德福也在安杰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改掉了很多农村人的“坏习惯”,比如睡觉之前必须洗漱,后来还有了一个“三洗丈夫”的绰号。

安杰也为他生了5个孩子,这对于安杰来说也是成就感的体现,虽然辛苦,但也很幸福。

江德福知道妻子为了生孩子很不容易,对安杰也是百般呵护。

江德福的包容,让安杰可以充分做自己,在婚姻里也变得更加成熟。江德华为他们带了十几年的孩子,安杰甚至不用负责生活里的鸡零狗碎,她可以独立地上班,完全不受繁琐家务的影响。

一起走过了多年的婚姻生活,安杰不仅感慨:

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眼神怎么还这么干净呢?这说明我生活的幸福安逸,说明我对自己的婚姻很满意。

而江德福从一个文盲老大粗,也变成了一个戴礼帽,打太极的时尚老头儿。

 

胡因梦在《生命的不可思议》里曾说过:

要想维系一份情感,期望愈少愈好,若是没有任何期待,便能无条件地爱和付出。

亦如安杰与江德福。

他们只是“纯粹”地走进了婚姻,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江德福如果申请结婚时没被组织批准,可能会“解甲归田”。安杰也做好了跟他一起回老家当农民的准备。

可以说在结婚的第一天,他们对婚后幸福的预期值为零,所以两人每一次变好都是发自内心的,都成了彼此预期外的惊喜。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他们不断地给这段婚姻的幸福值加分。

这样的婚姻模式其实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很多人对于婚姻本身的预设。

 

有时候也会听到身边朋友的抱怨和不解:为什么结婚后,老公反而对自己没婚前那么好了呢?

其实并不是对方变了,而是因为婚前把对爱人的期望阙值就拉到了接近100%,那么结婚后你就很容易感受到落差的存在。

相反,如果一开始你的期望阙值趋近于0,那么婚后,对方哪怕有1%的改变,于你而言都是内心的滋养。 

幸福的婚姻,需要不断适配

从外形的不般配,到脾气性格和沟通模式的不般配,再到家庭背景的不般配,且没有感情基础,在这几对夫妻身上,很好地诠释了般配不是前提,而是婚姻幸福的结果。

高晓松说,爱情最美的地方,不是我们一开始的匹配度就是100分,而是我们一点点从最初的40分增加到60分、80分,直至100分。

幸福的婚姻,都是在动态中不断适配。

在适配的过程中,不断觉察自己,及时清扫自己的内心,再一次次重新认识自己和对方。

看似不般配的伴侣,其实互有外人所不熟知的“隐形的引力”,带领着他们彼此靠近,拥抱爱与温暖。

 

其实,不管选择与谁结婚,都不存在绝对的“般配”, 这世上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爱,好的伴侣,都是在长年累月的点滴互动中,日渐磨合出来的。

正如三毛所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拥有一段健康圆满的亲密关系,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营婚姻是一门学问,运用技巧去解决亲密关系中的实际问题,让自己保持长久的吸引力,是每个女人终身要修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