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林语堂说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伟大的作家、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还是个高品位的生活家、美食家,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旷达的胸襟。
然而反观他的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起起落落,屡遭贬谪,漂泊不定。但成就其伟大的,往往是最落魄时,就如他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苏东坡就是从苦难里开出的一朵花,尽管饱经风雨,依旧笑对人生!
最高的智慧:大智若愚装糊涂。对于苏东坡,我喜欢用“横空出世”这个词。正如王国维所说:“这样的大天才世所罕见,要五百年甚至一千年才出一个。”但比起聪明一世的天才,屡遭贬谪的他却更愿意做个愚人。因为苏轼早年就在这“聪明”上面栽过大跟头。苏轼从小天资聪颖,志向不凡,“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他年少便名动京城,22岁中进士,得到当时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宋仁宗更是直接将他视作未来的宰相人选。只是好景不长。他初涉仕途便碰上新党王安石变法,没看清政治形势就直言直语上书宋神宗,指出变法弊端。结果被新党弹劾诬陷,贬为杭州通判,从此开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没人敢否认苏轼的天才和抱负,但他的仕途却一直不顺畅,一生颠沛流离,其实回过头看,让他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又何尝不是当初的自以为是、不知变通。 后来被贬为徐州太守的他算是看开了。每天睡懒觉、值晚班、读闲书,有人问起他有何才能,就说,只愿“占得人间一味愚。”被贬黄州期间,他宁愿“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王朝云为他生下一个男孩,他写下《洗儿诗》,希望儿子鲁钝平凡,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其实,“愚且鲁”不过是外表,大智若愚才是内核。“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锋芒毕露,往往是悲剧的主角。大智若愚,是变小聪明为大智慧;不显山露水,其实是韬光养晦。
在漫长的贬谪生涯里,苏东坡决定装糊涂,他游赏奇山异水,书写锦绣文章。闻香品茗,谈佛论道,贫困时开荒犁田,逸兴至酿酒做菜“浮名浮利,虚苦劳神”,不如作个闲人,“且陶陶、乐尽天真”。当糊涂时糊涂,众人皆醒时,你不妨醉一回。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当命运的风雨无情地袭来,他总能用生活中点滴的快乐,冲刷掉那些巨大的悲伤。生活不再别处,就在当下。只有放下过去,与现实握手言和,才能享受当下。对苏东坡来说,世事不过一场梦,当于静处品人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