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别人骂我废物:你说谁呢?现在别人骂我废物:看人真准!”“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能不能做,能不能明天做能不能交给别人做。”“输在起跑线总比输在终点好,省了一顿跑。”
以上这些段子,流行于“躺平生活指南”“反内卷互助联盟”等豆瓣兴趣小组中。他们高举“躺平,是一种态度”的旗帜,用消极逃避的态度来消解生活中扑面而来的压力。在我看来,这并非躺平,只是摆烂而已。撒贝宁曾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阐述了他的“躺平哲学”:躺平不是消极的,而是在你付出了一天的辛劳努力,受益颇多,感觉酣畅淋漓。
回到家躺在床上后,脑海里还浮现着今天的场景,还在回味着其中的能量和快乐,然后慢慢地入睡。很多人自欺欺人地以为,只要逃避了问题,问题就不复存在了。但其实,不断回避,解决问题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唯有直面挑战,各个击破,才能获得成长。
正如作家老杨的猫头鹰说:“快活的人生不是用逃避的方式来忘记眼前的苟且,而是用死磕的方式去直面问题。”人生最高级的享受,不是无所事事的空虚,更不是破罐子破摔的摆烂,而是每一个正在行动的此刻。摆烂,是人生最大的内耗。
《脱口秀大会第五季》中,选手鸟鸟的一段话,让很多人称其为自己的“互联网嘴替”。“我这个人就是,卷的时候想躺,躺的时候想卷,永远年轻,永远左右为难。”这样看来,最痛苦的人往往是:想要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却又不想太辛苦;想要回归田园牧歌的生活,却又不甘平凡。
在持续的内耗中,犹豫怠惰,拖延堕落,生活陷入迷茫。1983年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提到一个理论叫“情绪劳动”:除了日常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外,还存在一种被忽视的劳动,就是情绪的劳动。当一个人陷入过度焦虑和纠结时,就会消耗自己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很多时候,真正拖垮一个人的,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害怕失败,和犹豫不决的心理。
天下之事,困于想而破于行。与其陷入瞻前顾后的纠结中,不妨让自己先行动起来。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