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行为不会突然地出现,其背后肯定有原因。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合理的强化和错误的模仿都可能造成问题行为的出现。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不要急于批评和惩罚,而应该想一想,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行为?当我们错误地解读行为,就可能以错误的方式应对。以下这些后进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很容易被误读。
(一)违反纪律:获得关注/回避任务
作为教师经常会发现后进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马上制止、批评他们是我们立即想到的应对方式。但这一方法并不总是奏效,可能造成的结果是,这些学生违反纪律的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此时教师应仔细想想其中的原因。从行为主义的视角出发,后进生违反纪律可能是受到教师的强化关注。后进生成绩差,但他们也希望获得同伴和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时,教师的批评、其他学生的注视即是对他们的一种关注,这种“关注”越多,越强化了学生的问题行为。
此外,也有的教师会对这些违反纪律的学生施以罚站的惩罚,久而久之同样发现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有增无减,从行为主义的视角来看,回避学习任务可能强化了学生的问题行为。每次罚站,学生即可逃避上课,逃避课堂学习任务,这一结果强化了他们违反纪律的行为。
(二)拖延课业
后进生在作业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不做作业,拖延作业,教师往往会直接批评和惩罚他们(如罚写20遍)。前人研究肯定了后进生的智力,他们的拖延并非一点也不会,有时往往是为了避免过高的期望和压力。不做作业就可以不用被提问,不用考100分,这些想法和结果强化了他们拖延课业的行为。久而久之就越来越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厌学的结果。而教师的批评与惩罚会让学生更加讨厌和回避学习,并可能因教师的某些惩罚(反复抄写)形成强迫的倾向。
(三)网络成瘾:获得认可
我们会发现一些痴迷于网络游戏和沉迷网络社交的学生成绩比较差,网络成瘾与成绩差是紧密相连的,网络成瘾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时间不足,从而导致了学习的滑坡;也可能学习的滑坡使得他们更加网络成瘾。前者可通过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来解决,我们重点关注后者,在现实中鲜有后进生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关注,而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获得他人的虚拟的认可和满足感(如在游戏中打败很多的怪兽),这种虚拟的认可和满足感强化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在现实中教师与家长越忽视后进生,越可能加重他们网络成瘾的行为。
(四)撒谎
一些后进生还会存在一些品德上的问题,如撒谎。后进生也希望得到认可,当某一次撒谎顺利过关,可能致使学生下次继续使用撒谎行为蒙混过关,以获得良好的自我概念。良好的自我感觉强化了撒谎行为的持续。
(五)攻击性的行为:获得控制
一些后进生喜欢打架,除了希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外,还可能为了获得控制感。后进生对学习失去控制,他们希望在其他方面找回对自己和他人的控制。比如一个内心恐惧的孩子,可能借由攻击性行为来感受力量。当一次次的打架行为震慑住他人,将他人击败,这种强烈的控制感和力量感强化着他们的行为。而教师对他们的惩罚并不能遏止打架行为,还可能引发逆反心理。
当我们思考后进生行为背后的原因时,帮助他们消除并建立良好行为的通道就打开了。我们不能从表面认识后进生的问题行为,不能单纯地制止,粗暴地对待,而是应该看到深层次的原因。通过行为主义理论的分析,能够让教育工作者明白,后进生问题行为可能会因不当的教育方式加重,教育工作者科学地认识问题,转变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后进生转变。
通过对后进生部分不良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需要被关注,渴望被他人认可,希望有控制感,对学习有畏难情绪,信心不足。基于此,可从行为主义中消除不良行为和建立良好行为的方法入手对后进生进行干预。